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超过1.38万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多。然而数据显示,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只有20%,自主品牌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贸易中的“贴牌”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牢牢把持着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我国许多产业尽管在规模上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失去了许多应得的利益。中国制造业仍然在利润的“微笑曲线”最底端,用廉价的劳动力、环境污染甚至破坏性的生产,支撑着“中国制造”的旗帜。 伴随着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被提升到了国民经济发展更高的战略高度。国家、社会和企业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走创造之路。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在提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这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内容时,明确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在优先位置,并强调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这就为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发展我国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先进制造业指明了方向。为了推动中国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发展,商务部、财政部还计划拿出7亿元,专项用于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为品牌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促进中国制造业实现产品创新,加快品牌建设。 2005年12月3日,主题为“探索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之道”的“2005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PLM)年会” 上,参会的专家、政府机构和制造企业重点讨论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应用技术信息化,实现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制造,来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咨询公司CIMdata高度评价PLM的作用:“对于那些想要在目前和未来全球市场中取得成功的企业来说,PLM解决方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在竞争中不可或缺的。” 胡锦涛: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温家宝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他在会上强调,推进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培养,大力提高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谈"中国特色"科技创新内涵 徐冠华说,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关键是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05年国家将正式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对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因此,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坚持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 研发信息化攻坚中国创造 在“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几乎所有企业都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但为了短期利润,大多数企业依然“重制造、轻创新”。中国创造的现状不容乐观。研发信息化则是攻克中国创造堡垒的排头兵,它能帮助企业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产业链的升级转变。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苦力。”国际上流行的这一新的经营理念,使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愈益显示出非凡的意义。于是乎,打造“中国品牌”的呼声日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七亿元帮助企业创品牌 明年我国将为品牌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商务部、财政部计划拿出7亿元,专项用于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支持名牌企业参加知名展会、在目标市场投放广告、设立营销机构、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以及拓展营销渠道。 探索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之道 2005年12月3日,由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专家组、广东省科技厅和广州市科技局共同指导,由e-works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广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办公室和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主办,主题为“探索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之道”的“2005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PLM)年会”在广州东方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广东、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北京、浙江等全国20多个省市的近500多名政府主管领导、制造企业、中介机构、信息化厂商和科研单位的代表出席了本次盛会。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和研发管理方法,以及PLM领域相关技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 “中国制造”的优势地位还能保持多久? 骄人的业绩掩饰不住繁荣背后的杂音。“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隐忧时时提醒着中国的政府、企业。人们不断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制造的优势地位还能保持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