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真正体现一个国家的实力,在产业链上具有非常强的带动性,我国要打造自己的竞争力,必须振兴装备工业。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建国五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仍处于被动状态,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总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因而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成为进入新世纪面向"十一五"的中国装备工业主旋律。 明年是“十一五”的第一年,机械行业"十一五"发展目标是:2010年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三名;以能源、交通运输、冶金、石油化工装备为代表的重大技术装备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一批重要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国际贸易额有较大幅度增长,贸易逆差明显缩小。 "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实现利润年均增长10%左右,出口年均增长15%左右。在这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具有新的特点,对装备在量和质两方面都提出了巨大需求,从而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空前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就有希望造就具有世界规模和水平的中国装备制造业,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在我国现阶段的行业条件下,国有大企业是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中坚力量,无论是科研成果、测试设备、技术人才,还是对市场、对用户,他们都比一般企业有更强的实力、更深的体会。同时,民营企业也是装备制造业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不一定有国营企业在某个领域研究的那么透那么深,但是覆盖的行业面却是很广的。他们做好了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准备,整装待发,是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的生力军。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出现较大的差距,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没有不景气的行业,只有不景气的企业。那些还没有走入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制造业企业,正可以借着国家“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这个机会,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技术含量、掌握核心技术,通过振兴装备制造业寻找企业的发展道路。 当“神六”的完美降落又圆了千年飞天梦,使中国正式跻身于航天领域大国的同时,我们也期待21世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圆我们的强国梦,使中国顺利得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借力机床工业 振兴装备制造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床工业之于装备制造业,正如“器”之于“事”,器利则事半功倍,器钝则欲速不达。这样的逻辑,其实再浅显不过。因此,真正的焦点在于,是用自家之“器”,还是用人家之“器”。 中国装备制造业任重而道远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先生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建设机械装备制造业强国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天的中国必须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脊梁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历来对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给予高度重视。他在9月15日"2005中欧(沈阳)经贸高层会议"上说:"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 国务院关注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 9月28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第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 未来5年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确定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等官员近日透露,2010年以前,国家将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联合开发和自主创新等多种方式,在电力、石化、钢铁等一批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一些重点、难点领域将以国家扶持的方式,选择性地进行国产化示范工程,研制并加以逐步推广。 国家重点扶植产业----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不但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世纪兴起的信息技术、核技术、空间技术等,无一不是通过装备制造业创造出来的。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已占我国工业的比重高达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装备制造业是产业升级的手段,生产工作母机、提供重大装备;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占全国外贸出口36%以上;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在高技术和数字化战争时代,武器装备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装备制造业还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它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决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关键因素。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因其对其它产业提供技术手段,它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其它产业的竞争力。所以提高装备产品的质量、水平、性能,对降低工业综合能耗、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作用巨大。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急需大量的装备产品;我国人口众多,发展经济必须考虑扩大就业的问题;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当务之急是通过装备制造业的保障来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因此,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必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