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准时收看《财智时代》!我们这期节目仍然是在湖北电视台演播厅里面录制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时间举国欢庆,庆祝中国加入了WTO。但是在加入了WTO之后,中国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在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资金的优势之下,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到底在什么地方?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又会在什么地方?在众多的争论中,有一种意见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那就是:中国要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因为这样才能够体现中国的国家比较优势。如果真是这样,当制造业重新成为中国经济体的龙头时,我们的IT业,我们的IT业的精英们,他们会不会像上次互联网浪潮一样,能够抓住时机,利用他们的信息化,再为制造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和一些IT业的嘉宾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当然,按照节目的惯例,在节目开始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本次节目的两位嘉宾。这位是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徐少春先生。欢迎徐先生!坐在徐先生旁边的这位是中国非常有名的一本杂志《IT经理世界》的主编王超先生,欢迎你,王超先生!
主持人:我们很多学者都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说:中国一定会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加工厂。实际上这个概念虽然是这两年才提出来的,但是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我记得在《IT经理世界》很早以前,应该是1999年左右,就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中国大制造》,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我想王先生可能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了,你给我们讲一讲,什么叫"中国大制造"?
王超:中国实际上她整个经济的发展,还是处于一个,应该说处于一个工业化的进程当中,换句话就是说,中国存在着大量的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而且中国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完成城市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中国没有发达的、多层次的、大规模的效率支撑,最突出的一个问题,这样的一个人口的转移,它的就业的压力是没法解决的。
主持人:大家都不能去做软件开发。
王超:不可能都去做软件开发,或者说去做咨询顾问,也不能都成为明星,对不对?所以大量的人是要在这个方面寻找就业的机会,所以我觉得一方面是比较优势带来的,另外一方面中国要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这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主持人:能不能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来告诉我们什么叫制造业信息化?
徐少春:我们说制造业信息化实际上就是指制造企业信息化,那么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制造企业的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和销售全过程的应用和处理, 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说得通俗一点,我觉得制造企业信息化就像我们现在很多的企业在用电一样,将来去用信息技术。
主持人:那你能不能接下来再用一些最为通俗的话来给我们大家简单地说一说,制造业的信息化究竟能够给传统的制造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好处?
徐少春:我觉得提高市场的应变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赚更多的钱。
主持人:王先生可能也是这个行业里面的专家了,你能不能也给我们谈一谈 它对制造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好处?有什么样的帮助?
王超:虽说广义上来讲都是制造业企业,但是制造业和制造业企业之间差别很大,比如说做飞机制造的和做牛奶的,和做服装的,和做汽车的都是不同的业态,对吧?对于这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它所产生的竞争力的焦点实际上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种信息产业里面,简单来讲如果从所谓的"木桶"理论来讲,你可能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说, 你去用这样的一个技术手段去补你所有的板子里面最短的那一块,另外还有一种思路就是说 你用这样一个最先进的手段加强你最长的那一块可以形成你的竞争优势。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它要去看自己最迫切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比如说如果在前些年来讲,制造业里面利用最多的就是在生产的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这个环节,现在慢慢扩展到了比如说采购、物流、仓储、运输,还有客户关系管理等等。
主持人:不妨我们把这个问题反过来问,如果从正面来讲,采用所谓信息化对制造业我们好像很难能够概括出几条这种好处,那么我反过来问一问,如果不采用信息化,咱们的制造业会不会一样活得很滋润?
徐少春:可能一开始它会活得很好,但是它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王超:如果这个企业的当家人,他意识到了说"我这个企业的生存是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估计这个企业就不见得能死,不光他认识到这一点,而且还能够什么呢?能够知道说"我如果能够再用一套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来帮助我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更灵活的来收集、分析和应用这些信息",那他就更上一层楼,有非常大的发展。
主持人:我理解你的意思是,所谓的信息化对于传统的制造业来讲,它可能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但是它不会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王超:没错,如果一个企业已经濒临倒闭了,这个信息技术是帮不了它任何忙的。 换句话来讲就是说,你很可能是把最后一笔钱给了金蝶,它就完蛋了!
徐少春:我去过很多的烟厂,这些烟厂买的很多是意大利的烟机设备,但是我去了以后,他们老板经常跟我发愁,他说你能不能帮我把烟机的信息抓出去,再跟一些管理信息把它集成起来?
主持人:他要从烟机里面抓什么信息?
徐少春:因为烟机设备里头整个生产过程当中,他把所有的信息、产量、批示,这些都记下来,但他取不出来,为什么呢?当初这些企业老板在采购烟机设备的时候,他只注重设备、不注重软件。因为,软件比设备在国外更贵。好了,到现在他就问我,我也告诉他,我无能为力。因为这个设备,这些厂商早就不供应了。所以,我说信息的采集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是不是所有的这样一些传统的制造企业都能够有这种条件、有这个必要去上马信息化?
徐少春:不一定每一个企业都有这样一个非常充分的条件,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基础。因为现在都已经进入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你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与信息技术相关联,你可多可少的要采用,你资金少一点你可以少采用一些,你资金多一些你可以多采用一些。总之,你不能不采用。这样的话,我觉得不采用的那些企业肯定完蛋!我还跟你举一个例子,它是用得比较好的,这个是无锡利锡拉链厂,这个厂长55岁。
主持人:一个做拉链的?
徐少春:做拉链的。
主持人:一个小的加工业?
徐少春:一个小的制造业企业。大概三、四百人,原来在全国这个企业没多大的知名度,厂长是初中文化程度,但是他看了一些报纸,看了外面的一些信息,这个信息技术能帮到他 所以他就找了几个人来开发软件。开发软件完了以后效果并不好,后来他就找了个咨询公司帮他咨询一下。咨询完了以后,他认清楚了一定是要买一个外面标准的和通用的ERP系统 企业管理系统来帮他。结果他就买了我这个金蝶国际企业开始的ERP系统,买来以后他自己平常是洗脚上田的那种感觉,自己玩起了电脑,没想到非常成功!成功以后,他自己每天在电脑面前去看订单的情况、看生产的变化、看客户的信息,结果这个企业现在在全国拉链行业已经成为数一数二的国内的优秀企业。
主持人:信息化实际上是一个分层、逐步递进的一个过程。
徐少春:没错!
主持人: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
徐少春:对!
主持人:应该说它适合于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所有的企业。
徐少春:但是我个人认为,制造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抓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因为在咱们国家,说实话真正大的制造企业并不多,没几个。而成千上万的就是这些中小型制造企业 如果这些企业实现了自身的信息化和全球的信息化。我们说湖北武汉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个现代的工厂在这个地方,我认为没有问题!而且你的整个地区的竞争力将会迅速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