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6日 星期五 第157期 总第157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到访e-works


·e-works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60期热点人物: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周宏仁
大力发展撰稿人队伍,现已邀请到国内多名企业信息化领域专家。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专业杂志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每周一期向您免费提供。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专业网站http://www.e-works.net.cn/,这个网站的宗旨是传播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思想,推动国产自主版权软件的应用,您可以及时获取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本杂志每季度将进行抽奖,如果你还没有进行订阅登记的话,你可能会错过一次获奖的机会。您可以


现在就订阅

 如果本邮件打扰了您,谨向您致歉。您可以 

 × 取消订阅

TEL:87592219 87592220 mailto:magazine@e-works.net.cn



国内外知名厂商齐聚,各地市科技局联手,共同打造制造业信息化国际论坛
信息产业部:我国信息产业将突出六大发展重点
专家指出,信息化不能脱离工业化
实现两级政府互联 中国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工作会议召开
国内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达到2000家
“ICHINA2003中国信息化”大会在北京召开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湘潭经济跨越式发展
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 第四届中国网络大会举行
河南许昌市企业积极投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OA选型,B-S OR C-S结构,哪一种好
制造企业总体规划需求调查分析
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中国PDM发展道路在哪里
什么样的ERP产品才会在国内收到欢迎?
关于CAPP实施
“ERP是否过时?”大讨论--邀请函
东方锅炉集团CAPP系统
二维CAD使用调查
一位网友的ERP经历
最有潜力国内的ERP供应商网友评测
 → 注意:后缀为.caj的文档需下载并安装全文浏览器才能打开、阅读。

精 彩 专 题 推 荐

『ERP专题』
·让ERP适用精益工厂
·ERP,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华丰的ERP之路P
·ERP三角关系如何处?
·从变革ERP到“第四次浪潮”

『 CRM专题 』
·同步部署:CRM的成功之道
·CRM项目如何组建实施团队?

『 企业管理 』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企业信息化中的知识转移
·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决策支持系统

 每 周 十 大 热 门 文 章

『 信息化言论 』
·警惕信息化7问题
·制造业信息化重在管理优化和产品创新
·如何避免企业信息化的盲目性
·IT治理,离我们有多远?

『 理论文章 』
· 为知识型企业信息化加速
·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四项基本原则
·迈好信息化的第一步——IT战略规划

『 行业信息化 』
·ERP的东南汽车模式
·纺织企业信息化需求评述
·工程机械企业需安信息化“发动机”

·以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绝招
·虚拟制造技术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顾客满意——一种全新的质量观
·企业选择ERP 崇洋心态不可取
·PLM引发产品开发的革命
·俄罗斯信息化建设特点探析
·IT项目效益分析实例
·CRM项目如何组建实施团队?
·如何进一步实施有效的信息化改造
·ERP巨头进军物流产业

 ◆ 信 息 化 快 讯 ◆

国内外知名厂商齐聚,各地市科技局联手,共同打造制造业信息化国际论坛

    
  

  金秋武汉,用友、金蝶、四班、神州数码、EDS、北京并捷、SolidWorks、武汉高维、惠普、宝德、易宝等国内外知名信息化厂商齐聚江城,参加由湖北省内外十一家地市科技局联合举办的制造业信息化金秋国际论坛,该论坛也是第四届中国武汉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和第五届武汉经济贸易洽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top

信息产业部:我国信息产业将突出六大发展重点

     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15日在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产业政策部长论坛上说,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信息产业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信息产业要突出六大发展重点。


加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抓住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因势利导,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实施大公司战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培育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市场份额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


加大通信业发展力度,努力保持有效益的快速增长。加快对现有网络的改造、优化和升级,逐步向下一代信息网络演进。积极、稳妥地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尽快建立并不断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通信服务水平。


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建立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落实各项产业政策,促进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移动通信等产业实现健康发展。认真抓好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工作,支持企业在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增强创新和发展的实力。


积极务实地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服务。推进电子政务,支持各部门、各地区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管理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水平。着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提高全社会信息应用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为行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大依法监管的力度,确保网间互联互通,规范电信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全行业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通过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保持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改善投资环境。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对外商开放国内电信服务市场。努力扩大电子产品出口,支持有实力的电子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和承包工程,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top

专家指出,信息化不能脱离工业化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朱高峰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不能让信息化孤立。
  朱高峰说,新型工业化第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要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因此,信息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指出,推进信息化要把握好几个关系。首先要有信息源,然后要有信息基础设施,最后要有应用。现在普遍的问题是重视中间的信息基础设施,忽视了信息源和应用。要处理好信息产业中的服务业与信息装备制造业之间的关系。
  “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信息化买不来,一定要有自己的信息制造业来支撑。处理好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处理好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两者是互动的关系,传统产业提升和改造需要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同时信息技术催生出许多新的产业。当前制造业发展趋势呈现出自动化、集成化、虚拟化、绿色化和国际化,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渗透和应用。”朱院士说。
  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发展较快,其中信息服务业中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机保有量达到世界第一。信息制造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8200亿元。我国信息化应用领域很多,包括部门信息化、地区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具体内容还有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远程教育。
  朱高峰预测,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会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不可能超前太多。城乡差别和数字鸿沟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逐步解决,将人口向城市集中,减少农村人口,是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他还建议要逐步扩大信息化应用领域,当前电子政务的推进要与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进程相适应。电子商务的推进要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相适应,市场经济不到位,电子商务就搞不起来。社会信息化进程要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相适应。
  朱高峰还提醒,在信息化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快速发展中讲求实效,在政府主导下多发挥市场的作用。



▲top

实现两级政府互联 中国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

     记者从22日在贵阳结束的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中国政府系统将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启动国务院各部门高速网络平台建设,尽快实现两级政府互联,完成电子政务内网平台的总体立项。

  吉林省政府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中,明确提出将要提拔的办公室主任和综合处长必须懂电子政务才能上岗;天津市实行办公厅局域网的网上办公,实现了公文网上流转、办文过程的全程督办和档案的电子化;杭州市政府向公务员、法人和市民首批提供的30万个电子邮箱,方便了市民的网上投诉、咨询、求助。

▲top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工作会议召开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工作会议于日前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27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省、47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的政府、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的代表400多人参加了会议。科技部马颂德副部长、信息产业部苟仲文副部长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马颂德副部长在会上做了题为“加强协同,推动城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讲话。他指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为拉动区域经济提供了创新能力发展平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整合和集成平台、搭建起消除区域数字鸿沟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制造业信息化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要把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统筹规划,形成特色,见到效益。同时,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制造业信息化为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将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与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科技部高新司司长李健在工作报告中总结了两年来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特别是重点城市工作的进展情况。目前,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7个中心城市和2000家制造企业加盟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地方工业科技工作的最大平台。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企业领导普遍提高了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投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据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由2001年的100点上升到2002年的118点,增长幅度达18%。 作为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企业管理软件、数控装备等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工作也取得重要进展。一批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咨询、监理和培训等方面服务的中介机构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


关于下一阶段重点城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会议强调:一要加强组织协调,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二要加快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三要切实做好企业示范试点工作,搞有效益的信息化;四要加强中介机构建设,打造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沈阳、东莞、绵阳、武汉等10个城市的市长与会介绍了本地区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情况。会议还以论坛的方式对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产业及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top

 ◆ 今 日 聚 焦 ◆


“ERP是否过时?”大讨论综述

     e-works在6月份策划组织了“ERP是否过时?”的大讨论,厂商、用户、专家、媒体纷纷在e-works上撰文探讨,各方反应十分热烈,这次研讨在业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就以这篇总结来为这次讨论划一个圆满的句号。今后e-works还会不断的推出类似的活动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一. 起因

中国的管理信息化市场可谓风云变幻。随着金蝶、博科、新中大等厂商相继提出“ERP明日黄花”、“开启ERPII时代”、“URP,终结ERP”等观点后,用友、神州数码、利码自动化等也旗帜鲜明地亮出“ERP要卖一辈子”、“未来三到五年是ERP的黄金发展期”和“都是名字惹得祸”等观点,可谓针锋相对。
ERP是否过时?已不仅仅是两大ERP厂商阵营不断升温的辩论焦点,更成为广大制造业企业急需解决的疑难困惑。
“辩则明,不辩则暗。”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本着对整个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负责任的态度,e-works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站(www.e-works.net.cn)于2003年6月9日至8月9日在网上推出了为期两个月的“ERP是否过时?”的大讨论,紧紧围绕ERP的理论、技术、产品与应用展开研讨,广泛邀请了制造业企业的CIO、管理信息化专家学者、管理信息化厂商、管理咨询公司以及热心关注并参与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识之士共同参与该主题的讨论。
通过此次研讨,活动的主办方期望能够帮助广大制造业企业加深对ERP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 综述

1. 投稿
前后共收到投稿102篇,其中,50篇来自23家ERP厂商,42篇来自专家顾问,10篇来自制造业企业,先后刊发了77篇精彩文章。



除极少数文章经作者本人同意转自其他媒体之外,基本上都是原创投稿,其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命题作文,如陈启申的“我的理解”、蒋明炜的“都是名字惹得祸”、钱南强的“ERP不会过时”、陈绍文的“多元化的需求,多元化的软件”、冯强的“也谈‘ERP是否过时?’”、舒一的“谁再问ERP是否已经过时?”、谭千月的“要说过时,也应只是‘准ERP’”、顾新建的“关于ERP的争论及ERP的发展”等文章,都是应景而作。
赞同并支持“ERP过时”的文章有20篇,反对“ERP过时”的文章有82篇。ERP厂商明显划分为两大阵营,以金蝶、博科、新中大为代表的ERP厂商主张ERP已经过时,以神州数码、SAP、四班为代表的厂商旗帜鲜明地反对ERP过时论。

2. 在线论坛
经初步统计,约有1304人参与了有关“ERP是否过时”的网上论坛的在线讨论。其中,明显支持“ERP过时”的有89位,明显反对的有1203位,态度不明的有12位。

3. 媒体转载
此次大讨论在业界影响很大,先后有天极网、中国软件、ERP专家网、AMT网、支点网、ERP世界网、山东威海信息化、广州工业信息网等网络媒体转载了此次ERP大讨论的文章。其中,天极网转载了几乎所有的文章,并制作了一期专题“‘ERP是否过时’论引发业界震荡”。

4. 问卷调查
通过网上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741份。其中来自制造业企业读者的问卷有1152份,来自非制造业企业读者的问卷589份。

1. 读者接触ERP的时间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制造业企业的读者大都已经接触ERP有一段时间了,其中两年以上的有60%,三年以上的达到了41%。

2. 制造业企业读者的地区分布


3. 读者所在单位的性质


4. 制造业企业读者的职务分布


图九表明,参与此次讨论的制造业企业读者中有35%是企业的信息中心主任,他们大都是企业的CIO。另外,图九还显示出从企业一把手、生产主管、销售主管、财务主管到技术主管等企业高管人员之和达到了22%,两者之和过半,说明此次讨论受到了企业高管和信息化主管领导的普遍关注,同时也进一步反映出企业对实施ERP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top

 ◆ E-WORKS 商 城 推 荐 ◆

  企业信息化行动纲领—中国企业信息化方法论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吴文钊


  IT 审计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胡克瑾

  生产与运作管理:制造与服务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美]Richard B.Chase

  企业级软件解决方案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美)Sergio Lozinsky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日)今井正明著

  城市电子政务软件平台技术与系统设计—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武汉市电子政务生产力促进中心 武汉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编著

更多好书,尽在E-WORKS商城


E-WORKS友情合作伙伴:
  
创思论坛
   老总快餐

推介朋友订阅《创思发展论坛》:
请输入 E-mail地址:
     


© 2003 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证010059号

欢迎浏览我公司网站:http://www.e-work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