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7日 星期 第159期 总第159期
·欢迎加盟e-works战略合作伙伴


·武汉市科技局关于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全面普查的通知

第62期热点人物:SolidWorks中国区总经理——张培吉
大力发展撰稿人队伍,现已邀请到国内多名企业信息化领域专家。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专业杂志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每周一期向您免费提供。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专业网站http://www.e-works.net.cn/,这个网站的宗旨是传播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思想,推动国产自主版权软件的应用,您可以及时获取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本杂志每季度将进行抽奖,如果你还没有进行订阅登记的话,你可能会错过一次获奖的机会。您可以


现在就订阅

 如果本邮件打扰了您,谨向您致歉。您可以 

 × 取消订阅

TEL:87592219 87592220 mailto:magazine@e-works.net.cn



四大“瓶颈”制约中国企业信息化
江苏大力促进和推广制造业信息化技术
漳州市12家企业被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
ERP厂商面对准入门槛 相当数量产品不达标
湖北宜昌市评选出5家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
企业设置明确目标是CRM成功的关键
瞄准发达国家中心城市水平 2005年浦东信息化将达标
打造“天堂硅谷” 杭州要当软件城
曾俊华:香港将进一步推动信息科技发展应用
高校助推老工业基地改造 信息化改造老军工

OA选型,B-S OR C-S结构,哪一种好
制造企业总体规划需求调查分析
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中国PDM发展道路在哪里
什么样的ERP产品才会在国内收到欢迎?
关于CAPP实施
“ERP是否过时?”大讨论--邀请函
东方锅炉集团CAPP系统
二维CAD使用调查
一位网友的ERP经历
最有潜力国内的ERP供应商网友评测
 → 注意:后缀为.caj的文档需下载并安装全文浏览器才能打开、阅读。

精 彩 专 题 推 荐

『ERP专题』
·别了ERP,信息化的"福"与"祸"!
·谭明涛的ERP选型
·ERP不分国界!
·ERP,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解开ERP高失败率的“死结”

『 CRM专题 』
·客户关系管理,距离产生着美
·企业如何提升客户忠诚度

『 企业管理 』
·知识管理,企业竞争的发动机
·信息时代的项目,石器时代的教训
·分析:集团CIO应该如何当?

 每 周 十 大 热 门 文 章

『 信息化言论 』
·警惕信息化过分依赖IT厂商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功企业信息化新思路
·企业信息化的多元解构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战略和战术

『 理论文章 』
·为知识型企业信息化加速
·信息能力在信息化中的作用
·制造业信息化生态链中软件企业发展模式

『 行业信息化 』
·南宁专用汽车厂信息化就是要解放生产力
·既爱又恨的石油行业信息化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发展趋势

·BPR和ERP--从管理思想到技术手段
·企业信息化实践指引
·诠释制造信息化的一些基本原理
·回眸:ERP惊叹!首钢1.7亿的高消费
·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ERP
·企业MIS建设全攻略
·PLM:迈步制造业信息化
·6个不爱RTE的理由
·基于行为的思维分析和DSS中决策支持
·办公OA能当敲门砖吗?

 ◆ 信 息 化 快 讯 ◆

四大“瓶颈”制约中国企业信息化

    
  

  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有关人士日前透露,资金投入少、人才匮乏、系统建设与应用水平低及适用的产品欠缺四大“瓶颈”,正制约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对中国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企业等进行的调查显示,虽然信息化预算有所增加,但投入绝对额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尚不足百分之一,与国外大企业一般百分之八至十的比重相差甚远。即便是一些很著名的、效益好的企业,能够用于系统开发建设、IT产品采购的费用亦常常捉襟见肘。

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骨干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企业每百名员工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而其中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由于国有企业用人机制僵化,缺乏吸引力,一方面难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信息化骨干力量流失现象严重。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办法,在巨大的收入、 利益反差之下很难产生效果。

系统建设与应用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除财务、人力资源、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外,其他相对复杂的高端应用系统全部实现和部分实现或已建立(基本建立)和阶段建立的企业所占比例均在一半以下。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过程控制,不同的系统或模块由不同厂商分别提供、孤立建设和实施,导致大多数企业应用系 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少。

国内IT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亦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除PC机、财务应用软件之外,高端技术和产品仍然受控于国外企业。







▲top

江苏大力促进和推广制造业信息化技术

     今年9月,记者随无锡惠山区科技局在该区洛社镇调研中,听的最多的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和优势行业。特别是近2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引导企业大力促进和推广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无锡惠山区洛社镇,乡镇工业起步较早,是无锡市“西部”的工业强镇和经济重镇,曾两次荣获“中国乡镇之星”称号。2002年全镇工业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今年的目标要新增10个亿,到2005年,要建成百亿经济强镇。

“坚持不移地走传统产业高新化的道路,吸纳国际、国内科技信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高、精、尖产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镇党委、政府在进一步做强做大企业、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所确立的思路。为此,他们把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作为增强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同行业中的影响力、带动行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2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实施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设立科技专项基金和科技创新奖,充分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快新品的开发速度、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优化企业流程和提升管理水平等等。选择了已采用CAD进行技术开发和设计多年,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蓝天电子、荣成纸业、天奇物流等重点骨干企业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整体发展”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是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九五”以来,该公司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先后开发成功了SZL燃糠醛渣、燃木柴、麻黄渣等特种燃料锅炉,TH型人造板加工厂能源热能供热中心,国内首创的组装型双循环硫化床蒸汽、热水锅炉系列,使公司的新产品产值率每年都达到15%以上,真正做到当年开发、当年投产、当年销售、当年产生经济效益。今年年初,公司在市、区科技局的指导下,与北京用友公司共同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现已完成第一阶段———区域内硬件联网工作,目前已进入调试之中,年内可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全镇已有3家企业被列为“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重点示范企业、另有4家企业被列为骨干示范企业。

镇科技助理张永建告诉我们: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效地保障了全镇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年4至5月“非典”期间,全镇90%以上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确保了生产销售,把“非典”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如今,全镇新产品开发速度越来越快,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每年不低于15只,全年申请专利超100件,成为全省专利规模最大乡镇。


▲top

漳州市12家企业被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

     日前,记者从漳州市科技局获悉,该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进展顺利,已初步建立了制造业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12家企业被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其中有4家被确定为省级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
近年来,漳州市高度重视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组,从全市制造行业中筛选出12家企业作为市级试点企业,其中漳州科华、龙溪轴承、福建红旗和漳州片仔癀等4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试点企业。同时,该市还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漳州信友和漳州顺和达等3家软件公司被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试点服务机构。今年初,市科技局还从中小企业创新资金中划拨12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目前,漳州市已与清华、北大、福大、浙大等多所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加强产学研协作及制造业信息化协作,促成了多项制造业信息化合作项目。其中,永大集团同天津冶金设计院合作开发了“超薄型冷轧不锈钢薄板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龙溪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同“太原刚玉”上市公司合作开发了“高架智能化仓库”;南方机械有限公司同北京工业大学合作开发了“风动设备设计平台”。



▲top

ERP厂商面对准入门槛 相当数量产品不达标

     经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颁布,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负责起草的电子行业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已经从本月1日起施行。
虽然国内ERP企业对此标准看法不一,而且此标准仅是推荐标准,并不强制要求所有ERP企业执行,但由于国内主要的ERP厂商基本上都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工作,少数未参与的企业也对其采取了默认的态度,所以标准的强制力仍然不容忽视。

相当部分ERP产品评分低于标准
目前,国内共有6000余家软件公司,其中有400家左右涉足ERP软件。“中国ERP市场再大,也不够维持400家软件企业在此争食。”用友软件总裁何经华向本报记者感慨。他认为,《ERP规范》其实是为了设定一个准入门槛。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信息技术与推广部部长邓超对记者表示,虽然制定标准的企业只有二十多家,但这并不是把未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的厂商排除在外。邓称,生产力促进中心曾经与多个ERP厂商以工作会的形式讨论过行业标准制定的问题,但最终经过审定,只有用友、神州数码、工大科软等近20家IT厂商参与了制定工作。 
对此,何经华也表示,用友参与制定行业规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排挤任何企业,企业的生存问题要由市场竞争来决定,而不是用法律或行政手段能够解决的。
据悉,该标准主要适用于企业ERP产品和服务选型,包括ERP产品研发技术要求、产品服务技术要求以及功能技术要求三大部分。各部分将采取打分的方式,给每一个ERP产品进行评价。 
邓超认为,标准中针对管理的两千多个基本的考核量化指标,已经涵盖了80%以上的企业管理内容。他估计,国内四百多家ERP厂商中将会有相当一部分厂商的产品评分低于总体标准分的一半,那么意味着他们将可能会丢失市场,得不到客户的认可。

我国企业信息化标准正在规范
据了解,国外并没有类似的ERP规范,标准完全由客户自己来决定。因此,Oracle、SAP等国外厂商并没有参与《ERP规范》的制定工作,而且还对其中的某些标准提出了异议。
邓超表示,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不断地与这些国外厂商保持沟通,并已经与SAP就某些问题达成了谅解。他透露,国内的一些中小型软件企业已经开始根据《ERP规范》来开发新的产品,邓超透露,广州一家软件企业根据该规范研发的产品即将推出。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ERP规范》,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已经培训了20多名宣传贯彻师,分散于全国的1000多家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展开培训和推广工作。10月31日,“《ERP规范》高层论坛”将在杭州召开,期间还将举办大规模的培训班。
邓超透露,信息产业部已经成立了“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领导小组”,包括《CRM(客户关系管理)规范》、《CBC(协同商务)规范》在内的其它三个行业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在印制中,《OA(办公自动化)规范》的制定也已经启动。
据悉,一直处于征询意见之中的《信息化监理》国家标准也将在年底出台。届时,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将初步规范,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种种风险和问题可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





▲top

湖北宜昌市评选出5家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

     日前,来自宜昌市的9家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在宜昌市科技局多媒体展示厅内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并经市科技局组织的企业答辩、专家评审等程序,于9月28日遴选出了5家示范企业。据悉,这5家示范企业为:湖北安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亚元科技(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湖北金叶玉阳化纤有限公司、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据了解,宜昌市科技局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全市制造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于9月份对全市的9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评审活动。活动围绕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医药、机械制造、纺织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组织一批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其中创建重点示范2--3家,推广示范企业5家。活动旨在启动实施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升宜昌市制造业竞争能力。

 

 

 

▲top

 ◆ 今 日 聚 焦 ◆


“ERP是否过时?”大讨论综述

     e-works在6月份策划组织了“ERP是否过时?”的大讨论,厂商、用户、专家、媒体纷纷在e-works上撰文探讨,各方反应十分热烈,这次研讨在业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就以这篇总结来为这次讨论划一个圆满的句号。今后e-works还会不断的推出类似的活动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一. 起因

  中国的管理信息化市场可谓风云变幻。随着金蝶、博科、新中大等厂商相继提出“ERP明日黄花”、“开启ERPII时代”、“URP,终结ERP”等观点后,用友、神州数码、利码自动化等也旗帜鲜明地亮出“ERP要卖一辈子”、“未来三到五年是ERP的黄金发展期”和“都是名字惹得祸”等观点,可谓针锋相对。
  ERP是否过时?已不仅仅是两大ERP厂商阵营不断升温的辩论焦点,更成为广大制造业企业急需解决的疑难困惑。“辩则明,不辩则暗”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本着对整个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负责任的态度,e-works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站(www.e-works.net.cn)于2003年6月9日至8月9日在网上推出了为期两个月的“ERP是否过时?”的大讨论,紧紧围绕ERP的理论、技术、产品与应用展开研讨,广泛邀请了制造业企业的CIO、管理信息化专家学者、管理信息化厂商、管理咨询公司以及热心关注并参与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识之士共同参与该主题的讨论。
  通过此次研讨,活动的主办方期望能够帮助广大制造业企业加深对ERP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 综述

1. 投稿
前后共收到投稿102篇,其中,50篇来自23家ERP厂商,42篇来自专家顾问,10篇来自制造业企业,先后刊发了77篇精彩文章。



  除极少数文章经作者本人同意转自其他媒体之外,基本上都是原创投稿,其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命题作文,如陈启申的“我的理解”、蒋明炜的“都是名字惹得祸”、钱南强的“ERP不会过时”、陈绍文的“多元化的需求,多元化的软件”、冯强的“也谈‘ERP是否过时?’”、舒一的“谁再问ERP是否已经过时?”、谭千月的“要说过时,也应只是‘准ERP’”、顾新建的“关于ERP的争论及ERP的发展”等文章,都是应景而作。
  赞同并支持“ERP过时”的文章有20篇,反对“ERP过时”的文章有82篇。ERP厂商明显划分为两大阵营,以金蝶、博科、新中大为代表的ERP厂商主张ERP已经过时,以神州数码、SAP、四班为代表的厂商旗帜鲜明地反对ERP过时论。

                           2. 在线论坛
  经初步统计,约有1304人参与了有关“ERP是否过时”的网上论坛的在线讨论。其中,明显支持“ERP过时”的有89位,明显反对的有1203位,态度不明的有12位。

                            3. 媒体转载
  此次大讨论在业界影响很大,先后有天极网、中国软件、ERP专家网、AMT网、支点网、ERP世界网、山东威海信息化、广州工业信息网等网络媒体转载了此次ERP大讨论的文章。其中,天极网转载了几乎所有的文章,并制作了一期专题“‘ERP是否过时’论引发业界震荡”。

                            4. 问卷调查
  通过网上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741份。其中来自制造业企业读者的问卷有1152份,来自非制造业企业读者的问卷589份。

1. 读者接触ERP的时间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制造业企业的读者大都已经接触ERP有一段时间了,其中两年以上的有60%,三年以上的达到了41%。

2. 制造业企业读者的地区分布


3. 读者所在单位的性质


4. 制造业企业读者的职务分布


  图九表明,参与此次讨论的制造业企业读者中有35%是企业的信息中心主任,他们大都是企业的CIO。另外,图九还显示出从企业一把手、生产主管、销售主管、财务主管到技术主管等企业高管人员之和达到了22%,两者之和过半,说明此次讨论受到了企业高管和信息化主管领导的普遍关注,同时也进一步反映出企业对实施ERP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top

 ◆ E-WORKS 商 城 推 荐

  企业信息化行动纲领—中国企业信息化方法论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吴文钊


  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管理与实施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e-works 席丹 李培根 黄培 主编

  生产与运作管理:制造与服务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美]Richard B.Chase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实务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王璞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日)今井正明著

  城市电子政务软件平台技术与系统设计—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武汉市电子政务生产力促进中心 武汉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编著

更多好书,尽在E-WORKS商城


E-WORKS友情合作伙伴:
  
创思论坛
   老总快餐

推介朋友订阅《创思发展论坛》:
请输入 E-mail地址:
     


 

©2002-2003 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 武汉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证:鄂B2-2008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