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孙强,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银监会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专家顾问、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会员、国际IT治理学会IT控制框架标准组专家顾问。有《IT服务管理:概念、理解与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全球最佳实务与实施指南》等专著。
讲座:中国企业IT治理框架
专家简介:张孟青,安 徽叉车集团公司董事、 总经济师,安徽省制造 业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 员。多年来,全面参与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和决策,主持公司信息化
发展战略总体规划,领导和组织公司重大信
息化项目建设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着
许多独到的见解。
讲座:企业信息安全经验总结
专家简介:曲成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710研究所总工程师,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专家组成员、国家863信息安全发展战略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信息化顾问、著名信息安全专家。
讲座:融合保安
专家简介:樊贵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科技创新部资讯管理处处长,负责武汉钢铁集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工作。信息化经验丰富,2005年被湖北省评为计算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讲座:武钢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专家简介:曹强,博士,副教授。中国计算
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业委员会和外部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和863项目。发表论文19篇,申请到3项专利,软件著作权1项。
讲座:数字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
专家简介:帅云学,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资深系统工程师,专注于企业IT基础架构、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参与完成公司数字化造船建设项目实施,在系统架构设计和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武船数字化造船水平“总体技术达到目前的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讲座:建立高可用的数据存储平台
专家简介:黄培博士,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
多项国家863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曾荣获首届“全国软件十杰青年”提名奖,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曾前往美国参加首届中国高级软件管理人才培训,获美国仁斯利尔大学高级管理证书,有十多年企业信息化诊断咨询、规划建设经验。
讲座:新兴理念与新兴技术层出不穷
专家简介:陈同江,e-works总经理助理,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专家。专注于企业IT基础架构、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曾参与多个国家863重大项目研究与开发,对制造企业系统集成、IT基础架构与信息安全、信息化实施和监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讲座:制造企业IT架构与新应用
1、制造企业应当从制度、战略、规范和标准的高度,重新看待IT的定位、作用和价值。
2、推动信息化建设,制度重于一切。
3、解决技术问题要先想到管理问题,管理能解决技术问题,但是技术不能解决管理问题,只有管理才能解决管理问题。
4、核心IT能力不可模仿,不可替代。
5、IT治理好比制定游戏规则,修轨道就是IT治理,而IT服务管理就是奔着目标去了,它是一个执行的过程。
6、把IT基础设施“青菜萝卜化”,采用成熟技术,走大众化的技术路线。
7、"两化融合"催化了企业的创新,创新是"两化融合"的灵魂。
8、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用新技术。
9、信息安全是一种” 高技术性”的对抗。
10、信息安全的“保护对象”是一个“复杂巨系统。
11、保障信息安全,从概念到行动,首先要明确安全目标,界定安全边界,进而建立信息安全保障的管理和运行体系,达到融安全管理于日常工作的效果。
12、数据的重要性和信息化程度成正比。
13、不同信息类别的重要性–对应到不同的服务水平及正确平台
14、ILM 使企业实现了"适当的信息,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费用,存储在适当的设备上"。
15、ILM 的核心是理解信息在其不同生命阶段中对企业的不同价值,帮助企业从战略高度来管理信息。
16、管理/ 人力资源几乎随固定内容呈线性增长。
17、ILM是基于标准,业务驱动的管理实践过程。
18、数据容灾系统作为数据存储系统的最高数据保护方式。
19、信息化的深入导致泄密途径增加,泄密手法更加隐蔽。
20、IT架构是企业战略的支撑,应作为生产设备来看待。
  培训期间将参加学员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模拟企业的信息中心对案例企业进行分析,讨论分析案例为某一企业实际情况的抽象结果,用于进行案例分析的参照物,每组案例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企业总体情况简介。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简介。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规划。
  四、请根据以上场景,提出下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欢迎广大从事信息化工作的网友参与我们的线上讨论。
案例一:中小企业案例
  某电机厂产品为专业电机,由于每个客户需求都有所不同,企业采用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主要工作为装配,除了少数关键零部件,大量采用外购的标准化零部件。从2003年至今发展迅速,年产值从不到2000万元发展到1.4亿人民币。人数从2003年300人,到今年时为350人,在人力增长不多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参加讨论>>
案例二:大中型企业案例
  D机电集团是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制冷压缩机、商用制冷机械、各类铸件、太阳能热水器(光伏产品)和光纤陶瓷插芯为主营业务的大型企业。自2003年实施信息化以来,从几个亿收入发展到了20亿。公司下辖控股子公司7个。总部位于H省H市,并分别在H地和W地建有生产基地。   参加讨论>>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 | 关于e-works | 意见建议 | 广告服务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交换链接
e-works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证:鄂B2-2008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