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尚未成功,企业还需努力
正确定位仿真技术 “仿真驱动研发”有章可循
建设仿真标准,让仿真更“真”
加大仿真投入,完善仿真平台
仿真体系建设 任重而道远
构建仿真体系,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仿真体系概括来说,是企业研发中,仿真组织、人员、流程、规范、技术、设备等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系统。仿真体系是各要素融合和交互的平台,他们共同发挥作用支撑企业研发活动。
仿真体系建设,是分析客户的产品研发流程,找到研发流程中仿真价值最大的环节,在此环节凝聚正确的仿真资源并给予科学配置并实现高效正确的应用。帮助企业完成仿真组织的设计、仿真装备的规划和建设、仿真规范和标准的建设以及仿真流程的优化和改进,结束企业在实际研发活动中仿真工具应用随意、规范与标准缺乏、协同性弱和使用效果差的局面,为企业建立一套让仿真技术真正发挥作用的体系,使企业真正实现“仿真驱动研发”的现代高效研发模式。
仿真体系成熟度模型将仿真体系成熟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采纳级、重复级、预测级、驱动级和引领级。
该模型主要从仿真战略、人才、组织、流程、规范、标准、选型、软件、硬件和平台等十个维度对企业仿真应用的现状进行评价。其中,战略描述仿真对研发的支撑和在研发体系中地位和作用;人才描述仿真从业人员在研发团队中的数量和地位;组织描述仿真组织在整个研发团队中的地位和关系;流程描述仿真流程的显性化和对研发流程的支撑状态;规范回答何时做什么的问题,即仿真流程决定在产品研发的何时进行何种仿真;标准回答规范中所规定的“仿真如何做”和“什么叫做好”的问题;而选型、软硬件及平台则描述仿真装备选型原则、IT基础设施及仿真环境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范围。
从企业现状出发,根据产品战略和产品研发战略选择适应的仿真战略;根据产品需求和研发流程,结合仿真战略建立仿真流程;通过对仿真流程的分析,结合行业标准形成仿真标准,结合实验验证建立仿真规范;这里,标准的作用是告知什么时候做什么仿真;规范的作用是告知一个仿真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好。在规范和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组织建设和装备建设。在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任职资格、人员培养和考核激励制度的建设;在装备建设方面,进行软硬件的规划与选型,搭建企业仿真云。
在仿真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逐步建设仿真平台。仿真平台是整个仿真体系的信息化载体,将流程、标准、规范、知识、数据、组织以及软硬件集成起来,形成企业仿真的协同工作环境。
机翼设计是一个长周期的、需要同时考虑多种性能指标达到综合最佳状态的多次往复修改过程。通过建立一套全参数化的机翼设计分析模型构建体系,可实质性的促进达成快速多方案迭代或自动优化设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