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咨询集团(BCG)近期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将出口排名世界前25的经济体的制造业成本进行了量化比较。报告选取了工人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能源成本、汇率水平作为决定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我国作为低成本制造业大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美国温和的薪酬增长、高效的生产技术、低廉的能源价格以及美元汇率走低使得部分商品在中美两国的生产成本几乎没有差异,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与其他国家跨国公司未来会选择在美国境内进行生产。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 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以美国为基准(100分)。我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这就表示目前在美国进行生产只比在我国进行生产贵4%。同时,该研究报告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国对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差距在2020年左右将不复存在。
2014/12/29-2015/1/11,QAD暨e-works以“失去成本优势之后,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应对”为主题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活动。问卷拟出六条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由读者投票。
投票结果显示“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其得票数占27%;“推行精益制造,降低制造成本”成为企业的第二关注点,得票数占22%,“加强供应链协同,推进战略寻源”位列第三,得票数占15%,从产品研发能力、供应链管理、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一直到服务能力,分布相对平均,可以看出制造业从业者对于中国制造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关注热点。针对投票结果,e-works请来了信息化领域的专家作出点评。
作为中国企业信息化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周健先生于90年代初进入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迄今已有十余年,专注于供应链管理、精益制造管理、企业资产管理以及IT项目规划和管理等领域。至今,周健先生已参与了国内外一系列知名汽车配件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汽车行业经验。2009年,周健先生加入QAD,作为QAD公司的首席售前顾问,参与一系列的汽车行业项目的咨询工作。并且,在2010年被美国汽车工业行动小组(AIAG)特聘为专家,为一些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物流认证标准(MMOG/LE)指导 培训,并参与汽车行业企业的业务流程的诊断项目,包括:江森汽车、延锋汽车、北汽福田、康明斯中国、敏实等知名的企业….
在加盟QAD前曾供职于EDS、普华永道、IBM等咨询公司负责企业客户的业务流程改善以及信息规划实施服务。
中国制造业有很多突出的优势使得我们的国际竞争对手无法小觑中国的制造力量 ,但同时也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克服。十年前全世界已经开始习惯了“中国制造”的商品,无论消费者身在何处,无论贸易保护主义者如何喧嚣“中国威胁论”,当“世界成为平的”当全球消费者受益于规模制造之时,中国事实上成为了“世界的工厂”。在将近30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制造面临了许多难题,比如复杂的全球供应链、愈发挑剔的本土和全球客户以及不可预测的国际市场的波动性。
为了应付这些挑战,中国制造业需要采取积极的、全方位的战略加以应对,这点从本次QAD和e-works展开的全媒体调研结果上看非常契合,从产品研发能力、供应链管理、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一直到服务能力,分布相对平均,可以看出制造业从业者对于中国制造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关注热点。<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