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4-25日,e-works在山东济南举办了第七届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数字化国际峰会,借此机会,e-works记者采访了精益研发大赛先进应用奖的获得者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邢雷工程师。

e-works记者采访大赛先进应用奖获得者-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e-works:请您对公司及旗下所设计生产的产品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邢雷: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简称“海马研发”) 是海马轿车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产业东区,2003年8月成立。目前,海马研发已经形成A00级、A0级、A级、和B级四个轿车平台,SUV和MVP在内的七大系列产品,同时,还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的开发,新普力马、福美来三代、欢动、骑士、福仕达、海马王子等近十余款产品已成功上市。海马研发在加强自身开发力量和试制、试验手段,形成自身核心研发能力的同时,与各研究所、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欧洲、亚洲等中外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利用优势的社会汽车科技资源及供应商专业技术资源创建海马汽车研发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e-works:您是如何来理解“精益研发”的?
邢雷:精益研发,简单地说,就是在研发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精益,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对于汽车整车这种复杂产品的研发,我认为精益主要体现在:在满足节能环保的前提下,整合研发过程中所应用各系统的资源(CAE/CAD/CAM/CAPP/PDM等等),实现各系统中数据的有效集成和共享,在此过程中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整车设计过程的协同,缩短整车的研发周期,优化整车各部件的质量,从而提高整车的整体性能。
e-works:贵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是如何来实现精益研发的?应用精益研发技术为企业带来了哪些效益?
邢雷:我认为,实现精益研发首先要做到协同设计。在海马福仕达历时27个月自主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产品数据管理系统Windchill系统,建立了覆盖所有历史及在研车型平台的产品资料库,确保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降低人员流动和岗位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实现车型研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和档案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安全共享;建立基于网络的协同开发环境,确保信息的快速沟通和交流。不仅如此,我们还运用LS-dyna、Nastran等CAE软件对整车的结构性能进行分析优化,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研发成本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设计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产品上市周期缩短,与此同时,产品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实现了有效管理工程变更、设计协同和项目控制。我们构建了海马汽车研发机构内部数字化研发平台管理环境,完善并优化了整车研发技术管理体系,规范化了研发流程的执行,实现了研发数据集中、准确和结构化管理。
e-works:请谈谈参加本次精益研发大赛的感受。
邢雷:首先,非常感谢e-works举办的本次精益研发大赛。“精益研发”,在没参加本次大赛之前,对我来说,只是一种理念,对于这种理念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它本身的意义,可能并不会去深刻地体会和琢磨。通过参与“精益研发大赛”,让我对“精益研发”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性,而是每个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所追求的,切切实实要实现的,由理论上升到实践的高度。
本次大赛参赛企业基本上都是国内知名企业,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精益研发”的力量。通过本次大赛的全程参与与跟踪,使我了解到其它企业目前的研发状况及水平,认识到自己企业在哪些方面的不足,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上海海马“精益研发大赛”作品——海马福仕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