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由同济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进上海锅炉厂设计处程序开发组,1992年被评为优秀青年设计师,1994年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年被评为公司“三八”红旗手。 1996年随班组一同转入新成立的计算中心,曾担任计算中心CAD组组长。现担任计算中心主任。在这几年的工作中,主要从事企业计算机应用开发及企业信息化工作,在CAD、CAPP、PDM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工作中能注重学习,充分消化吸收与工作有关的专业技术,拓展企业在CAD、CAPP、PDM方面的应用。注重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使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技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担任计算中心主任后,技术和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带领上锅IT团队快速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注重人才的利用和培养。在部门管理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开发了计算中心部门绩效考核系统,部门员工的日常工作都记录在该系统中,实现了部门精细化管理。  2006年,顺利完成了电站集团办公自动化(KOA)平台的搭建及上锅集团PDM的推广。 实施KOA后的效益分析: 该系统成为电站集团员工每天工作的办公平台,通过它可以签署、审批各类文档和申请事项;还能分派任务,监督任务执行情况,评价任务效果;并可以参与日常事务(如请示、报告,参与项目协作等),查看与自己相关的邮件、待办事宜等信息。 通过这个知识管理平台,员工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企业知识文档资讯,协助其加快寻找相关资料与经验,在知识库管理平台中发布、更新、查询职权范围内的各种知识文档大大加快了员工学习的速度。通过知识分享,还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降低成本。 电站集团基于知识管理统一办公管理KOA平台应用后,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在集团的统一化,规范化建设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施PDM后的效益分析: 电站锅炉物流控制精细化管理平台建设,大大提高了部门工作效益,降低公司运作成本,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近几年年产量从800万千瓦上升至2600万千瓦,产品的设计、制造、物料的采购等均成倍增长,其管理难度和成本控制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但是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生产任务如期完成,产品成本持续降低,上交利润逐年增长。这一些都得益于物流控制精细化管理平台的实施应用。另外,还将产生如下效果: 信息编码规范统一,数据高度共享,并可大大提高公司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念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和企业业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管理和使用。使产品信息更加完整性、规范化、管理制度的科学化。 可以及时、准确、可靠地传递生产信息,提高能源、物料平衡精确度,便于生产计划调整,提高生产效率。 建立和维护采购定单,安排供货商交货进度,评价采购活动绩效等来提高采购活动的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原材料领用将得到管控,减少库存成本,减少公司流动资金占用。 实现物料计划和控制功能,而且将公司内部的供、产、销和财务等连成一个闭环系统,使各部门协调工作,上下贯通,具有多层次的反馈和经营决策模拟系统。 为公司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可以降低公司决策的风险性,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科学。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培养出一批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