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博客热文:创意,创新,创造,数字化
·UGS,支撑全球制造业产品创新
·创新推动商业价值高峰对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PDM/PLM技术在中国的十年
·Teamcenter解决方案系列—维护、维修与大修
 相关新闻
·
ENOVIA MatrixOne在服装业贸易展上首次展示与Adobe Illustrator软件的集成
·
西安伊思灵华泰签约CAXA V5
·
北京科博会突出创新主题,CAXA服务制造业成果累累
·
东风朝柴利用PTC Windchill提高跨职能和跨部门协作能力
·
“CAXA汽车零部件行业PLM解决方案研讨会”在京召开
·
五菱集团牵手CAXA 共拓汽车产业发展
 相关热贴
·北京天河公司PLM很牛哦
·请教,CAD是否是PLM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中国模具企业PLM实施方案
·请问国外plm产品好像都不包含capp,怎么解决工艺问题?
·PLM 国外论坛???
·招聘PLM实施、销售人才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技术信息化 -> PDM/PLM
 
ERP和PLM的新主张
——“中国PDM/PLM应用与发展大讨论”之二十八
发表时间:2004-9-24 肖伟   来源:《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关键字:PLM 
信息化道路该如何走,有一句相信是所有信息界人士都知道的话,“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对于那些才开始选型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我认为他们在选型时真应该把ERP和PLM一起考虑,这两者之间的集成对于制造业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澄清ERP与PLM的概念

  企业应用软件的市场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火爆,许多企业正在实施或规划实施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这样现象的背后存在许多潜在的驱动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可以总结成两个方面。

  1.市场竞争的加剧

  以前企业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功能、质量、价格、服务以及个性化等某一方面做得比较好,就可以立足市场,但今天的情况已完全发生了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加入到市场中,客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对其得到的产品和服务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希望产品应该有足够完善的功能、足够好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卓越的售后服务并且应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如何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开发出高质量并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创新产品;如何缩短从产品设计到批量生产所需的时间,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推向市场;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以及售后服务是如今每个制造企业所面临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对于那些希望在竞争的市场中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以取得市场领导者地位的企业,去发现和实施能够优化其企业各个环节的解决方案是必然的选择。

  2.应用软件产品的不断成熟

  解决企业问题的方案有很多,信息化系统改造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信息产业可以说是各行各业中发展最迅速的行业。应用软件的功能越来越丰富,系统越来越稳定,使用越来越方便,实施周期越来越短,并且在实施相同功能的情况下投资越来越小。这些因素使得越来越多企业将其注意力投向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化系统不再是少数超大型企业的专利,良好的投资回报率使得众多的中小企业也加入到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行列。

  不过,当企业真正开始启动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并寻找合适的应用软件时,他们经常会陷于迷茫之中,信息化领域不断涌现的新名词、各式各样的软件产品、众多的软件供应商使得企业在选购软件产品时有些不知从何入手。判断一个软件产品是否符合企业需求远比判断一个消费产品是否符合企业需求困难得多。企业究竟应该采购,是一个财务管理软件、生产管理软件,还是供应链管理软件?实在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问题。

  在众多软件产品当中,根据笔者的了解,被提及的频率最高的按顺序排列应该是 :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和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那么,什么是ERP、什么是CRM、什么是SCM、什么又是PLM?如果企业希望从市场上得到唯一的权威答案,根据笔者的经验,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每个软件的供应商给出的答案无一例外会打上其软件产品本身功能的烙印。即使是相对比较中立的咨询公司、市场分析公司给出的定义也并不完全的相同。笔者作为SAP公司员工在描述ERP和PLM时,当然也会具有SAP色彩,不过笔者认为,澄清ERP和PLM概念有其一定的意义,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软件产品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二、SAP的ERP主张

  Gartner Group在1990年的研究报告中对ERP定义的主要内涵是“打破企业的四壁,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上下游,管理整个供需链。”Gartner在定义ERP的功能上提出两个集成,即内部集成(产品研发、核心业务和数据采集的集成)和外部集成(企业与供需链上所有合作伙伴的集成)。按照Gartner Group的定义,SAP公司在1992年推出的ERP产品R3集成了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应该说比较好地实现了Gartner Group定义的内部集成。SAP最新的产品mySAP商务套件则完成了企业内部和外部集成,实现了企业内部、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合作伙伴的集成。所以也可以把mySAP商务套件看成是 Gartner概念中广义的ERP。

  上世纪90年代SAP公司的ERP产品是R3,R3这个名词已经被许多企业所熟知;现在SAP公司的ERP产品是mySAP ERP。mySAP ERP是基于mySAP Netware的R3,从技术层面上讲,从R3到mySAP ERP的转化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更迭,其产品的内涵同样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基于mySAP Netware的R3使得SAP的ERP产品功能更强大。如果我们到任何一个企业中去看一下,就会发现一个企业中在使用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即使在SAP R3的用户中也在使用一些其他公司的产品,而这些产品中的信息通常是不能相互集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孤岛现象。

  信息的不集成自然带来工作效率的低下和市场响应速度的缓慢。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各种各样,但这不是本文想探讨的。问题是既然这些现象存在,企业该怎么办?所有企业都在“保护现有的IT投资”和“创新发展”这两者之间难于决断。企业在IT方面的投资除了包括应用软件许可证和实施费用,也包括为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而实施的集成产品(企业门户、业务信息仓库、企业应用集成)许可证和集成实施费。在西方一些信息化工作开展地比较早的企业当中,花在集成方面的费用已大大高于在应用软件上投资。SAP为那些已经实施和准备实施ERP的企业给出了灵活的选择,他们既可以选择使用R3产品提供的现成的应用功能,也可以选择通过mySAP Netware进行增值开发,或者通过mySAP Netware实现SAP与非SAP软件、 非SAP软件之间的集成。因此说,mySAP Netware为陷于信息孤岛境地的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三、SAP的PLM主张

  CIMdata将PLM定义为一种战略性的商业方法,该方法由一组协调一致的商务解决方案所组成,该方案组在从产品概念到产品寿命结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范围中,支持产品信息的协同创造、管理、分发和使用。同时,PLM还集成了人员、流程、商业系统和信息。CIMdata又将PLM产品划分成两大类:协同化产品定义管理(cPDM)和信息编辑与分析。其中信息编辑与分析工具主要包括机械和电子计算辅助设计(MACD和ECAD)和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而除信息编辑与分析工具以外的所有PLM领域则都被定义为cPDM。

  按照CIMdata定义的PLM和其提供的市场分析数据,按销售额(包括软件和服务收入)排名,2003年全球PLM市场的领导者依次是:EDS、IBM+DS、PTC、SAP和MatrixOne;cPDM市场排名为EDS、IBM+DS、SAP、PTC和MatrixOne;如只计算cPDM软件销售额,则排名为:SAP、EDS、IBM+DS、PTC和Agile+Eigner。按照CIMdata 的定义,SAP不提供PLM全线产品,因为SAP不提供信息编辑与分析工具,但mySAP PLM的功能范围又远远超过cPDM。SAP对于其mySAP PLM的定义为: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支持所有与产品创意、设计、生产转化、维护和服务相关的业务过程。需要指出的是mySAP PLM不是独立于R3的另外一个产品, 它是R3的一个自然延伸,即从产品设计、生产转化和维护修理的角度,将R3提供的内部信息集成功能扩展到于外部的集成。

  四、国内ERP和PLM实施的现状和一些看法

  实现信息资源内外部集成是大多数企业追求的目标,但对于每个企业来讲,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走过的道路和目前处于的阶段是不一样的。就笔者掌握的情况看来,国内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还都未实现CAD、PDM与ERP之间的集成。比较典型的情况是设计部门在使用某一家和某几家的CAD和PDM产品,而仅在生产、销售和采购在使用ERP系统。虽然有少数企业实现了CAD和PDM的集成,但绝大读数企业都未实现PDM与ERP的集成。信息化道路该如何走,有一句相信是所有信息界人士都知道的话,“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所有人都这么说,但是很遗憾,很多企业没有这么做。对于那些已经在信息系统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几乎不可能完全从头再来的企业,我建议这些企业可以考察一下mySAP Netware开发的应用和集成平台。对于那些才开始选型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我认为他们在选型时真应该把ERP和PLM一起考虑,这两者之间的集成对于制造业实在是太重要了。

 

 责任编辑: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