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如何在企业中建立起越来越多的业务应用系统,整合企业的现有IT资源,使企业中计算机孤岛式的应用向集体协作的方向发展,以业务过程为中心进行应用系统的集成,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资源的效益,提高业务各环节间的响应速度,降低企业成本等问题现在正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要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就是要实现企业的信息集成与共享,包括不同部门间、企业内部与外部间及企业同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解决企业“信息孤岛”,而PDM (产品数据管理)技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2 PDM在企业中的集成框架
PDM技术正逐渐成为支持企业过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实施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CE) 、C IMS工程和ISO9000质量认证等系统工程的使能技术。而作为PDM系统的基础功能之一的集成,是指PDM系统提供的一组机制,使之能够和其他软件工具和系统协调工作。PDM系统中的项目管理与电子协作建立在产品数据集成环境之中。从系统之间的关系看集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工具的集成、信息的集成和应用的集成。
PDM在企业信息集成过程中起到一个集成“框架( Framework ) ”的作用。各种应用程序诸如CAD/CAM/CAE、CAPP、OA (Office Automation) 、EDA (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等将通过各种各样的“对象(Object) ”而被集成进来,使得分布在企业各个地方、各个应用中使用(运行)的所有产品数据得以高度集成、协调、共享,所有产品研发过程得以高度优化或重组。由于在一个平台上可实现与具体数据相结合和数据共享,因此,可实现真正的电子协作,提高项目管理的准确性。PDM系统中的项目管理通常是结合各种工作现状和产品数据等信息,进行合理的资源调度和项目规划,并可提供E—mail作为信息通信手段。
3 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运作模式,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 Electronic Business,EB)又称为电子业务或者电子商业,它是指各种行业中各种业务的电子化,其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电子军务、电子公务等。狭义的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mmerce, EC)是指利用电子手段进行的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活动,其中EC是EB的核心内容之一。电子商务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管理模式,给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管理问题。首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内外的运作方式将会有很大变化。由于Internet大大缩小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企业内部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模式将有很大变化。在内部工作和业务流程的控制方面,企业将会主动地大量采用电子模式进行交流。其次,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对外的接口界面大大扩展。传统的系统一般只能提供电脑终端给系统使用者,而电子商务时代的终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固定的或可以移动的电脑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各类数字终端,这就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再次,企业管理的内涵也在进一步的延伸,除了传统的企业财务、库存、销售、采购、生成等功能以外,涉及整个企业价值链的许多环节也被要求进入管理范畴。企业管理由面向内部资源管理转变为面向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这就对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导致新一代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互联网的出现为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可能,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要求更多的交互。于是, PDM逐步向两个方向发展:在企业内部深化应用方面,发展为产品知识管理( Product Knowledge Management, PKM) ,主要作用在于提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而在企业与外协厂商、客户关于产品协作方面,发展为协同产品商务(Collaborative Product Commence,CPC) ,侧重于提升企业的生产力。
Intel公司高级副总裁欧德宁先生阐述了“第三代电子商务”,其认为企业电子商务的第一代应用主要是展示功能,只是把企业的信息发布到主页上让使用者浏览,没有互动功能,从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第一代电子商务基本上只涉及市场/销售到维护阶段;第二代电子商务增加了网上订购的功能,但是,消费者只能购买制成品,这是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品生命周期向前拓展到组装的阶段;而第三代电子商务则允许消费者定制产品,甚至直接参与产品的设计,消费者完全可以买到“独一无二”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第三代电子商务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4 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目前流行的电子商务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Customer,B—C模式) :企业通过Internet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支付和验货等。这种模式节省了客户和企业双方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因此网上购物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一个最热门的话题。
2)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企业内部之间通过企业内部网的方式处理与交换商贸信息。
企业内部网是一种有效的商务工具,通过防火墙,企业将自己的内部网与Internet隔离,它可以自动处理商务操作及工作流,增强对重要系统和关键数据的存取,共同解决客户问题,共享经验,并保持组织间的联系。通过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可以给企业带来如下好处:增加商务活动处理的敏捷性,对市场状况能更快地作出反应,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3)企业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Business, B—B模式) :企业之间通过Internet或专用网方式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三种模式中最值得关注和探讨的,因为它最具有发展的潜力。据IDG公司1997年9月的统计, 1996年全球在Internet网上进行的电子商务金额为100亿美元,其中企业间的商务活动占其中的79%。Forrester研究公司预计企业间的商务活动将以三倍于企业2个人间电子商务的速度发展。这是因为,企业间的商务贸易额是消费者直接购买的10倍。
5 电子商务的综合集成环境研究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遍开展,企业对EC与PDM集成的需求不断增加,据Gartner Group 咨询公司预测,到2006年PDM与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市场将超过1000亿美元,年增长速度可达到50%。在这种形式下,很多企业纷纷提出自己的PDM集成解决方案和规划。然而PDM与电子商务等系统有效的集成需要有一个综合的商业环境,需要从一个产业的发展角度进行战略规划,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标准,做好EC和PDM集成的基础性工作,从而可以避免一对一解决方案的投资风险大、不同企业系统互操作性差等问题。为了有效地将EC和PDM集成在一起,需要有一个包括各种标准、协议和合作伙伴选择规范的商业网络(Business Network,BN) 。商业网络(BN)被定义为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外部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进行设计与管理的网络。
5. 1 商业接口(Business Portal)
反映与其他合作伙伴进行交互能力的应用和服务是以标准为基础的,有了商业接口,企业就可以方便地加入到商业网络之中。商业接口是建立在商业总线标准上的不同逻辑和语义,可把它看成是一个定制层,通过这层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安全高效地连接起来。
5. 2 商业总线(Business Bus)
商业总线是一种支持商业伙伴之间产品、服务以及其他信息进行交换的一组标准。它是一个逻辑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产品服务都具有很大的柔性,可以根据IDX标准进行数据交换。建立商业总线的目的就是定义一组支持即插即用的标准,如目录标准或者过程标准等。在这里可以利用Internet上的标准结构体系。Internet上的标准体系被扩展用来进行商业信息、服务和语义知识的交换,商务总线建立在不断增加的电子服务以及过程、数据和接口的标准之上。
5. 3 电子服务( Electronic Service)
基于Internet的应用和服务提供了个别的产品,以解决具体的业务处理需要,并将客户的处理过程无缝地连接和提供给系统。
商业网络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强调在电子商务中的标准化需求,包括电子服务的集成标准、新的应用组件以及一些中介服务标准等,如电子数据交换标准(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 、企业应用集成标准( Enterp rise App lication Integrator, EAI)等。这些标准都应该反映到将来的面向战略应用的商业网络体系结构中(见图1) 。图1表示一个电子中介的例子,它负责电子服务的签约,在电子市场中不断扩展对客户的服务。所有的参与者都使用一组相同的标准,采用商业接口以便与其内部处理和数据标准相匹配。
6 结论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市场竞争的程度、范围以及市场与客户需求变化的速度等因素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它们对企业的PDM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 PDM系统将朝着集成化、模块化、网络化、智能化、快速高效和注重客户关系管理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PDM必然走向支持广义企业的、协同产品开发的、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完整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