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探讨
·在华美、日跨国公司R&D投资区位的比较
·JSP中BOM动态显示与隐藏的关键技术
·有效加强投资回报 持续支持业务改进
·有限元法在人体骨骼生物力学中的应用研究
·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企业信息资源规划
 相关新闻
·
中华网软件客户入选2007年度成长型制造企业50强
·
赛门铁克推出下一代数据保护解决方案Veritas NetBackup 6.5
·
美今起禁止航空器等20类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
·
中望精彩亮相2007中国上海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览会
·
惠普研制出粘贴型存储器
·
SINFOR SSL VPN中标矿业巨擎
 相关热贴
·招聘SAP项目经理、BW、FICO、PS、SD顾问
·[讨论]谁是中国最牛的制造业ERP供应商?
·[讨论]谁是中国最牛的制造业ERP供应商?
·谁缔造了IBM与微软的首次联姻
·2007年7月南方人才市场大型人才招聘会
·“随机8位数”的病毒清除办法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技术信息化 -> PDM/PLM
 
彭旭 :消除信息孤岛,提升创新能力
——————"2006 e-works 产品创新数字化国际峰会"主题演讲连载
发表时间:2006-11-18    来源:e-works
关键字: 
2006年11月1日至11月2日,由e-works主办的“2006 e-works 产品创新数字化国际峰会”在北京天下第一城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800余名企业信息化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

    大家看到我站在这里就知道数字化是一个艰苦的事业,所以不会长成这个样。实际上提升创新能力不是今天要讲的,有一些前提,前提不消除的话,这个创新上不去。我讲讲信息孤岛的问题。在座的话可能直接听过天舟的人可能还不多,我们公司确实不是一个大公司。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干了十年了,十年前我们开发CAD的软件,完全失败了,七年前我们开发PAD产品,比较成功。四年前我们开发提出信息化集成平台的理念,也是我们重要的一个想法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自己开发了五代产品,但凡在国内自主开发软件的公司可能比较苦。这五代产品堆积了我们很多员工的心血,包括我自己的努力。我们确实让很多客户受过益,也让很多企业吃过苦。实际上在信息化的行业里面,让很多的客户吃过苦。我们讲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看法,把我们的好事坏事总结一下,让大家有所收益。

北京天舟上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彭旭

    大家可以考虑一下,目前你们的企业对信息和方面有哪些辅助软件,CAD,CAE,CAM,还有EAD,ERP,到底怎么样。如果这个效果好的话,可能大部分企业不会来了,今天前半段的会议没有完全听。按照我们现在的感觉来讲,大多数企业的用的不是很理想。尤其是离信息化的投资者所设想的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让企业脱胎换骨。我本人认为的话,我们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我希望我跟大家沟通完了以后,这个信息孤岛需要重视的的事情的话,我觉得很欣慰。我算对得起以前我们害过的用户。什么叫信息孤岛呢,如果你们的企业有各类人员,或者一个小团队,或者很多的小团队他们自己可以用信息化的手段基于电子的手段,他们需要用一些很愚蠢的手段,导入导出数据,抄来抄去。对制造业企业来讲,实际上最基本的信息孤岛是产品数据的孤岛,那么今天跟我们这个大会的主题PDM、PLM有关系。我们在一般情况下出现多少数据孤岛呢,我们把所有的病症总结在一起。

    第一个孤岛大家不是很重视,就是我们认为在目前来讲,在制造商和它的上游供应商之间存在孤岛,但是有一些买来的东西没有模型,比如说做装载机的模型没有多大,但是发动机的模型特别大,其实这个发动机的模型不是他们家的,只不过别人不提供给它,如果直接提供的话,就失密了。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内部的事情了。我想在座的诸位没有一个所在的企业不用CAD软件。我们有几家企业是基于电子图纸做出模型的,用这种方式来做审核的结果,当发现问题了以后,先在图纸上批批,然后重新回计算机改改,可能有更好的方法,这也是一种信息孤岛的表现,大家平时不在意。我说一个事情,一般的情况下,现在我们正式出的图纸,有妥善的管理,恰哈是中间状态的图纸,堆在那儿,这张报跑哪儿去了,不知道。这种方式也有它不好的地方。然后的话,接下来这个问题是致命的问题,在大多数企业,因为我们中国还没有发展到无纸化的阶段。在十一五当中提出一个口号就是甩图纸,接近无纸化的时代。然后到了生产现场之前,到资料部门归归档,到了现场之后发生问题,一旦出现设计有错误,要更改的时候,然后设计员到现场以后,改改就完了,然后这个图纸回到档案室没有不知道,这个纸介质图纸和电子之间的同步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最终影响到我们产品的技术状态到底对不对,基于可以错误的状态上产生正确的产品,中国人很聪明的。

    大多数是CAPP,要不就是在手工录入设计BOM。还有一种情况是CAPP导入进去。导了以后这个设计的状态还有工艺的状态是否可以保持关联关系不一定了。这个不一定的问题都是隐患的。跟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这么一个口号性的形象完全不吻合。还有设计工艺和计算机之间的问题。但是我们有多少企业它的设计部门把商业模型拿去做数控代码的生成。我们现在可能CAPP已经相当普及的,有十年了,大多数企业有CAPP了,有多少企业可以把这个综合起来了,一个产品中间相当关键的文件,可能在数控加工中间做了,可能处理得时候是非数控了,但是CAPP把这个CAM的数据管进来因此就乱套了。这也是一种孤岛。

    还有一个更吓人的事情,对有钱的企业是现实了。你买了ERP了之后,希望可以快速作出生产计划,有订单,还有一个核心的要求,产品的设计和产品的制造。现在两个在大多数使用的ERP的企业需要手工录入的。这两个东西为什么不直接可以用,但是现在事实情况是我们看到花很多天准备的生产,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录入进去,然后十多分钟做出计划了,然后这个对不对没有人知道,这个是问题。

    说了这么多问题之后我们怎么办呢?我本人喜欢挑战一下,大家今天到现在为止有没有把POM和PLM听到确切的解释,我这个不一定对,供大家借鉴。我认为是PLM是大批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大量出新信息孤岛现象,致使信息化技术无法实现客户预期效益,搞得客户难于接受后必然出现的一种信息化集成思想。
      
    PLM是一种期望将现有信息和技术和软件产品发展并推出的。我认为PLM不是一种产品我认为是一种思想,是用来解决产品研制过程中的信息孤岛问题而诞生的思想。是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各个已存在的信息孤岛之间的。那接下来有一个问题,这个会议的主题PDM和PLM放在一起的,其实放在一起特别让人晕的事情。看看有没有对大家帮助的方法,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是高度紧密结合的,但是不是一个概念,PDM是实现PLM思想的管理平台和管理技术。PLM是一种思想,PDM是一种技术或者一种产品,后者是前者的载体。为什么这么讲了。首先我们可以看看要实现PLM的思想,在信息孤岛之间建设产品电子数据桥梁,并在桥梁上有序传递产品电子数据。这是第一点。但是传统的PDM技术,国内的比较传统的,进步比较慢的产品技术来讲,确实无法完全实现PLM的思想。第一个管理的数据类型有限,只管CAD的数据,还有办公的数据,但是对于工艺数据,是另外一种结构的形式,是相当难的一种事情。我想在座的各位有一些军工单位的领导,买了CAE的软件。所以说管理数据类型来讲,是不够。PDM有一个术语叫工作流,设计,审批更改的流程。在一个企业里面有更大的流程,一个产业的规划有一个大流程问题。无法进行有效的协作。另外的话,还有一个地域性的问题,企业内部来讲不在一个地方办公了,如果你的管理平台不能跨地域的话,异地的设计无法协作。传统的PDM强调数据的管理,疏于人的管理。所以说怎么办呢,要真正实现PLM需要对PDM的技术进行扩展。电子电路的数据,还有数控和非数控的数据。还有为了管好这个数据,跟相关软件的集成接口的问题。还有支持异地协同的问题。这个国外的厂商还真比较有优势,他们支持网络的方面,有他们的常向。正因此如此的话,在这个市场上有一种混淆的说法,他们把自己的大型的扩展的PDM,直接起一个PLM的名字。第一个自来是PDM,然后又出现一个PLM,可以叫一个扩展型的可能更好一些。我们要解决问题之前,有一些概念不是书本的东西,需要澄清一下才可以行动。

    我们刚才讲了,似乎通过PLM可以解决产品孤岛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把企业搞好了。没有一种思想是万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它的局限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的企业除了产品数据有孤岛之外,除了解决产品的研制之外,还有一大堆管理信息化的东西需要解决,你的生产制造管理的信息化问题,有一堆的问题需要解决,势必用到更多的管理信息化的产品,PLM不能解决产品带来的信息孤岛的问题,这是高级信息孤岛是非常典型的。我给了一个说法,简单堆砌式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各种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我讲的是弊政的典型患者,往往我们花了很多建设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军工企业。花国家的钱比较爽,钱比较多买的东西比较多一些。买了总师系统,还有下面管的专业研究室设计室。还有买了PDM,还有CAD,还有CAE,还有EDA,还有办公软件,还有生产车间低一点的来进销存,贵一点的ERP了。还有科研处,计划处。档案室的在整个档案系统,还有专门的标准认证的,不是谁都可以做的。领导在整个OA。全部武装了,武装到牙齿了,首先这个来源呢。每一种软件是每个部门基于他的需要买的。需求都是正确的,但是结果呢,结果首先往往这些系统在上线之前没有考虑集成的问题,还有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统统没有集成,原来需要传递的数据在管理系统之间传递的数据,他们给切分了,他们日常办公的数据仍到OA里面了,可能跟项目有关的,扔到项目管理了,可能产品数据管理扔进去了,制造数据扔一点,但是由于这些系统不集成啊,这些数据本来有关系的,可能一个日常办公的数据变成一个一项目的数据了。这个设计数据需要制造的话,也需要传递。但是没有集成的话,被一些高级系统切分了数据切分还是一点更严重的问题,使得我们企业不可能脱胎换骨的问题,是流程被切分。其实不用信息化也可以科学的流程。现在用了信息化,科学的流程使用不了。因为一个产品的研制过程有很多的流程,研制的流程,生产流程,这些流程之间本来相互的衔接关系,但是现在的这些流程在不同的系统没有人管,日常的办公在OA里面管,这个人地调度规划,还有产品数据在PDM当中管,这些流程不衔接的话,就切开了,切开了之后怎么办,只能靠人被信息化系统切开的话,用人工缝合。所以我们很多单位上了大量的信息系统之后,我们所有的部门还是换汤不换药。被切开了。那么这种数据和流程切开了以后,典型的也比较好玩儿。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各种过程是不同人在用的。而且很有趣。往往级别越高的人越困惑,级别越高的人越愿意用这个系统,往往越是领导越不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他让他的助手去用。这是中国人比较懒惰的表现。一个比较勤奋的领导了,可能涉及到很多的东西。一个普通的研制的人员,和办公自动化有关,企业资源规划,结果就晕了。一个人首先记登陆帐号记得不过来了,然后各个数据之间没有衔接,这个更费劲了,更严重的是各个流程抓不到一块的,结合不到一起去。效率到底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不下降就不错了。那么怎么办,所有的问题在思想上认识到,行动上加以解决。思想上我们还是有一些想法,制造业本身有一个信息化集成的理念来对待。第二件事情我们上各种信息化系统的时候,考虑信息化集成的平台不是一个特定的软件,首先是一个思想,必须有这种思想,可以有一个软件,可以用几个软件加以实现。我们有自己的想法,给大家共享一下。我们觉得在一个制造业企业内部有几个可以共享的,对人和组织的管理,还有做项目计划和流程的管理,不管做生产制造还是设计都是需要的。还有对人物的调度都是需要的。以人为基础,我们管管我们的产品数据,还有我们的办公数据,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数据,还有把制造资源统一的,ERP可以定义,还有我们的PDM也可以定义,以哪个定义为主,哪怕同步也需要一的,依次为基础,我们再控制数据流。企业的业务流程要自动化,哪怕这个流程不科学,但是这个流程不要人工来维持,维持的开销还有一个工具软件带来的进步可以抵消了,如果业务流程不自动化的话,因此为基础的,产品需要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以次为基础,大家看看ERP,CRM,还有PDM和PLM它们之间有联系,有区别的事情。如果说我们有了信息化平台的理念的话,有很多事一开始可以往好的地方走。我们做的产品是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那么总结一下,信息孤岛到底是谁造成的首先是我们信息化产品的提供者造成的,大家基于自己的一个小的业务领域,划地为牢,这是一个事实,大家不能否认。第二我们的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有问题,我们比较重采购,招标很严肃,侃价很严重,但是自发得用,可以讲工具软件自发用,有救,管理系统自发用就完蛋,我们盲目追风,我们不探究概念本质是什么,看到别人用了,就去打着项目要钱了。最后一件事往往我们中国的企业不太愿意用新的工具改变旧的流程,往往做得很奇怪,我觉得大家都有问题的,大家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如果不解决的话,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自己企业创新的能力,肯定是一句空话。那么我们天舟公司做了什么呢,我们讲了一些想法总的落实实践,我们确实在开发信息化平台软件系统,我们叫信息大师,把对人的控制,对项目计划流程的控制,对结构数据的管理,对制造资源和工艺过程的数据放在里面了。呈现给大家的产品表现了不同地方案,是什么呢?今天如果我在这里讲解决方案的话,第一个是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PLM,叫PDM-Master。第二是PM解决方案。我们有一些合作伙伴。不再讲了。

    我们现在的应用领域的话,这十年里面地话,在军工单位做的多一些,民用企业少一些,民用企业面临很大的竞争,军工单位可以凭一技之长在夹缝中生存。军工单位比较有钱,还比较能犯错误,可以跟他们一起总结出这么多问题。最后谢谢大家,路漫漫其修远,我们还是继续努力吧! 
 
    黄培: 敢于直面自己问题是为了探究解决方案的。感谢彭总,我想问彭总一个问题,你们整体信息化平台我觉得像老中医一样,所有的病都说完了,是不是给一个方子就可以解决了。
 
    彭旭: 我认为在现阶段,在目前到未来的五六年期间,确实信息孤岛的问题是困扰大多数企业的问题。我们作为信息化软件的提供商来讲重视这个问题。大家可能有不同的解决的方式,叫什么名字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知道问题在哪儿,我们会继续努力探索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黄培: 再次感谢!

    (本文根据"2006 e-works 产品创新数字化国际峰会"现场录音整理,未经作者本人确认。)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陈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