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与大家探讨。中国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30多个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产量的一半。我们国家工业增加值发展迅速,占到世界第四位,全国制造企业146万多个,就业人口达到1亿,随着我们的发展,制造业进行快速增长,并且产品不仅占据了地区市场,而且在全国、全世界形成了影响。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制造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更多是在低端市场上,以产量和相对的性能优势来占领市场,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代工。
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看,我们的能源资源难以适应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给大家看几个数字,我们劳动生产率相对来说比较低,我们只是占到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美国以高技术、高端产品和以技术、支持产权标准占据市场,日本以精密的仪器和高端的产品制造占据市场,德国以大型的、成套的生产控制系统、装备来占据着国际市场,由于他们有百年以上的生产经验、管理能力,他们的设计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都远远超过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它们的竞争,如果说过去20年我们可以依靠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低廉,土地资源以及基础条件,但现在应该要看到,在全球快速发展过程中,他们与我们形成了同水平的竞争,如果我们不提高劳动生产率,我们难以适应这样的竞争。
第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们讲第一、二、三产业,制造业在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也有高端制造、中端制造、低端制造,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比较大。我们国家一直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对科技来说提出这样的挑战,就是科技提供支撑来引导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今年二月份国务院发布振兴装备业的指导意见,提出16大发展方向,这是未来我们20年内要发展的。在科技中长期规划发展中,把制造业也列为重大的发展方向。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中也把制造业的发展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他提出在制造业与信息产业这方面,我们国家在要2020年要成为世界领先国家之一,所以这里要解决产业结构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产品的粗放和低端,这是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同时我们的能源消耗大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今年我们国家上半年在所有的可以考核的指标中,有两项没有达到国务院设定的发展指标,一个是能耗,一个是环保。所以在未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的升级、能源物耗的降低作为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一下国际上最新的趋势是什么。这里就直接涉及到我们的企业向哪个方向发展,我们用什么技术来支撑我们发展。我们看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交货期成为主要竞争因素,随着更多国家进入WTO,我们面对着大市场以及全球竞争,从产品竞争变成知识的竞争,同时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的增长,另外是互联网的高速运转,对制造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里有个表(见ppt),在过去的20年中,产品的开发时间相对于产品的平均寿命来说,相对有一定差距,在86年以前平均开发时间都低于产品的平均寿命。然而到86后,这个曲线发生了交叉,产品平均开发时间快速增长,而产品的寿命指数下降。在这样的发展中,时间就变成了产品竞争中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时间的因素,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就是交货期成为主要竞争因素。在过去从产品的构想到上市大概有5到10年时间,而现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大概在3.5年,比过去缩短了3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果产品开发不适应这个发展,还按老传统来做,肯定不能在全球竞争中获得市场。过去我们说,只要你有资金,在别人成功之后,我们沿着他成功的路走。我们看一下,如果产品开发成本增加50%,利润只减少4%,制造成本增加10%,产品利润减少22%,但是产品上市延迟6个月,利润减少33%。假设产品以五年寿命计算,我们就以这样的速度来减少我们的利润。但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产品已经占领了市场,我们再去研发、引进设备、投产、上市,我们损失的不可能仅仅是6个月时间,所以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科技技术来指导我们的产品开发,适应全球竞争的发展。
下面讲一下企业竞争要素的变化。在工业大生产中,过去以产品的成本、质量、交货期、服务作为最重要的竞争要素,但是到90年代,以清洁生产、知识创新作为非常重要的指标和生产要素引导着现在的市场竞争。现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寿命周期9个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家电、娱乐产品都是以很快的速度和知识创新来支撑。从全球市场来看,我们21世纪已经成为无国界的经济,换句话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关税的降低,运输成本大大下降后,原先制约产品流通的几个要素已经不能影响这个进程,同时跨国公司的介入也极大的缩短了产品流通的环节。
跨国公司生产总值占据世界生产总值的40%,同时这个数字还在增大,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40%,研发费用占80%,技术转让占75%,跨国公司对发展国家的贸易达到了90%,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来,跨国公司的介入已经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个环节。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的生产规模比一些国家生产总量还要大。比如三菱公司比印尼的经济活动总量还大,通用公司超过了丹麦,福特超过了南非,大家知道,丹麦、挪威这些国家生产能力比较强的,但是面对跨国公司,在经济总量中还难以相比。人类60年挖掘出的黄金与国际上几家黄金公司是相等的。我们竞争不是一个简单的投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能力问题,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增加,大家可以看这个表(见ppt),市场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现在很多产品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订单进行生产,这也成为一种生产趋势。

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 戴国强
生产过程中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然后以市场为中心,以后会以人的需要为中心,这种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适应?过去更多以卖方市场来计算我们的投资和回报,我们的价值更多以成本和利润计算,进入买方市场后,我们利润是价格减去成本,这样就要看看我们的利润是否能够适应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发展?
中国作为制造大国还不可能完全摆脱制造这一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在制造生产链过程中,开发、设计和市场销售占据了70%以上的增量,而制造环节低于30%,我国年均GDP达到18万亿,这个过程中我们大量的是靠我们的制造能力和制造产品数量,而这仅仅只占了30%的份额。我们国家生产的DVD,一台几百、一千,而主要的核心部件从国外进口,成本最多达到21美元,最少4美元,我们仅仅赚了极少的组装费、附加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发达国家,一张好唱片甚至可以达到四五十美元,也就是一台DVD还不如一张唱片的价值。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很多专家研讨,认为我们要发展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市场销售能力,来适应我们经济对制造提出的需要。我们要尽可能简化供应链,把门到门的服务作为我们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从生产到销售,尽量把供应链缩短到最小,这样才能减少成本的增加。
最后是互联网的影响,信息高速公路给我们提供了便捷的通讯条件。我们必须在产品设计、产品制造管理、制造环节、营销环节、供应环节,要利用信息提供的基础。在这里我们讲信息化、数字化对产品的提升会做出什么贡献呢?首先我们产品的开发周期可以大大缩短,我们国家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工程等一系列的工程,可以把我们开发周期大大缩短,这样可以通过一次性快速成形的设计减少设计环节和设计周期,通过我们设计制造一体减少了中间环节,通过供应链的管理减少流通环节,使我们生产过程全部采用信息为基础。同时要加强集成化,实现优势互补,集成包括企业内部的集成和全社会的集成。在座的很多企业都是我们整个产业供应链的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那么如何使供应链变短?如何使我们的增加值得到体现,使我们产品设计周期缩短,使大家的优势更好的集成起来,这就是我们集成工作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最快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向。
同时要注意网络化,异地设计、异地制造给我们提供了优势互补,另外一个条件,先进制造能力的发挥。我们国家在东北、西南部署了大量装备加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利,不能产生异地设计、生产,最近我们国家高速公路的发展给我们运输提供了很好的发展,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最后是高技术化在产业升级、产品升级上下功夫。今天我们大家研讨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产品的升级,没有产业的升级,我们的制造业信息化不可能有发展的动力。反过来,没有我们的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的支撑,产品的升级也难以有支撑。经济、科技变成一体,科技要做好更多的支撑工作、引领工作、服务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需求能够尽快与研发、服务更好的衔接。
我们在中长期发展过程中提出三化:装备智能化、生产绿色化、制造信息化,这都对设计制造提出的挑战,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已经安排了一批重大部署和未来探索的项目,这些十月已经发布了,在座很多单位也已经参加到了生产研发中,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单位在其中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国家将继续深化、推进数字信息化进程,实现企业的协作,促进产业链和产业集成的发展,增加制造创新能力,开发专业应用平台、应用软件,同时面对大型、中小型企业的不同需求,对中小企业建立业务协作和服务公共平台,中小型企业还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科研、生产、管理,大家共同携手,我们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将会更好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化将会在我们国家发展种做出巨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2006 e-works 产品创新数字化国际峰会"现场录音整理,未经作者本人确认。)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