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BO首席执行官:商业智能(BI)进入收获季
·吴鹰:困境中才能辨别"man"与"boy"
·刘小兵:从CIO到CEO
·应对独裁CEO的四种方式
·CIO与CEO保持步调一致
·数据挖掘 是“大忽悠”还是“懵懂少年”
 相关新闻
·
开目公司荣膺“2006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优秀供应商”称号
·
戴尔CEO正式辞职 由创始人迈克尔接任
·
“2006 中国IT两会”即将开坛论剑
·
前仁科CEO再度出手 建全新公司再战甲骨文
·
破解中国企业“创新方程式”
·
惠普女总裁兼CEO被解职
 相关热贴
·韦尔奇自传--被全球经理人奉为“CEO的圣经
·成不了CEO的CIO,未必就不是成功的CIO
·CEO从CIO身上到底想得到什么
·CEO真的很看重IT的价值吗?
·CIO如何运用4P学说服CEO
·从CIO晋升为CEO,其实并不难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企业管理 -> 经理人
 
让企业“动成长”起来
发表时间:2003-6-17 特约撰稿人: 许枫    来源:
关键字:ceo 
“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并非是最强大的,也并非最聪明,但其适应变化的能力却是最强大的。”

  查尔斯·达尔文

  一个物种具有强大的适应变化能力,其外在表现为高度的灵活性,内在底蕴却是生命的坚韧弹性。市场是时刻变化的,一个企业要长青、要发展,必须拥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必须保持业务的灵活性,必须培植生命力的弹性,也就是说,要灵活、动态。
  但是,仅有灵活、动态还不够,还要不断追求成长。前者有助于企业变强,后者有助于企业做大,这是一对永久的结合。可是如何让企业具备“动成长”的基因呢?所谓的“动成长企业”概念(Adaptive Enterprise)这样诠注:“主动(观念)+能动(能力)+行动(执行)=动成长!”简言之,“不断创新业务模式、追求成长”的企业就是“动成长企业”。
  要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业务灵活性,不仅需要企业有更新的经营理念、运营思维和管理机制,还需要企业具有灵活、动态、可扩展的IT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

  CEO的挑战

  主动创新业务模式,追求不断成长的企业就是动成长企业。动成长企业是21世纪企业的生存之道,是CEO们的理想所在。
  现在的CEO们每时每刻都要面临众多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企业自身、市场环境以及突发事件带来的变化,来自企业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的吐故纳新。大到企业整体战略重整,中到新产品新业务的适时推出,小到偶发事件带来的工作日程调整,变化无处不在。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变化面前,被动地按需应变、见招拆招,只是对CEO的最基本要求;更高的境界是未雨绸缪,主动推动企业生态系统发生有利于自己的转变。
  今天的CEO,只有推动变化,驾驭变化,才能避免危机,抓住商机,这就要求企业具有永不停顿的“动”能力。只有“动”起来的企业,才能比别人更早地作出业务决策,获得先发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健康成长——这种具有动能力,主动创新业务模式追求不断成长的企业,就是“动成长企业”(Adaptive Enterprise)。
  对动成长企业而言,市场的任何一个变化,都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创新业务决策的响应,因此CEO能够主动应对变化,创新成长,而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市场。在当今的国内国际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主动创新,能动性成长的企业必会占尽先机。
  很多成功企业都具有“动成长”的特征。以刚刚合并一周年的惠普公司为例,一年多以前,企业决策者睿智地看到了IT产业悄然发生的深刻变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正在成为客户对企业IT的一致要求。提高效率的基础是产业标准化,降低成本的关键是企业规模化,标准化、规模化是21世纪IT产业必须面对的生态新环境。能够推动IT产业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必由之路的企业,不仅能在产业变局中抢占先机,更能赢得更多的客户信任,成长为产业发展的领袖企业。
  实际上,惠普合并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的IT系统。这个IT界最大的合并同样拥有最庞大的IT基础设施,包括了1200个网站、215000台台式机、49000台网络设备、7000多个应用、900多个Web服务器与基础设施、21671台服务器以及228000个邮箱。在这个系统上,一个星期的邮件数量为2600万个,每个月的B2B信息为3000万个。通过适应型IT技术与架构,就在宣布成功合并的当天,原惠普与康柏的IT系统就成功整合在了一起,惠普成功实现了动成长能力。客户非常吃惊地发现,他们已经能够通过单一界面与惠普进行沟通。
  在这里,有几个数字可以充分看出IT系统在惠普与康柏合并中的作用:通过IT系统的灵活性与适应型,惠普公司在合并后9个月内降低了30亿美元的成本;通过供应链的集成在9个月内节省了13亿美元;通过应用系统集成,将7000个应用减少到5000个,整体IT成本降低了24%。可见,正是得益于适应型IT技术与架构的帮助,惠普才成功管理了这个IT业界最大合并所带来的变化。

  重新定义IT的价值

  目前,由于传统IT架构的局限,很多IT基础设施并不具备灵活性,IT无法与CEO的业务决策同步。而动成长企业需要全新的IT架构。

 
  图1:被动型按需定制

  现有企业IT与业务决策的关系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决策实施时间过长,不仅处境被动,容易错失良机,而且导致IT系统与业务过程一一固化,系统复杂性和变动成本高居不下
  追求更高利润回报是企业获得永续经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获取更高利润回报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节流”,一是“开源”。“节流”是通过改善生产模式、运营流程,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率来完成;“开源”是通过提高品质、挖掘市场需求、开拓市场领域等一系列手段得以实现。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IT设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更多是体现在帮助企业“节流”上。随着市场变化的趋势日益复杂和IT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于IT设施能实现的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T技术所能实现的价值也有了质的变化,IT的价值正从“节流”走向“开源”。
  在现代企业的业务模式、运营流程中,IT设施的分量不言而喻,这也使得企业的信息化不得不面临一些新的课题——如何通过IT的手段实现业务的灵活性,让IT系统与企业的业务保持同步,有效地管理一切变化因素,并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在这种境况中,企业的IT部门不仅要面对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压力,还必须应对范畴越来越广的变化,以支持各种业务计划,加强信息安全、应用集成、Web服务的开发和部署等诸多计划都必须开展起来,以利于提供新业务,支持诸如行业变动、合并、收购和撤资等各种业务活动。

 
  图2:动成长企业的策略型IT

  动成长企业IT与业务决策的关系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IT系统对业务决策的支持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完成业务转变,甚至主动调整业务,推动生态环境发生有利于自己的变化
  最近一段时间内,IT业内不断涌现出来的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等手段,屏蔽硬件设施、软件平台的差异性,并由此诞生的一大批解决信息孤岛的产品和技术,都可见企业信息化更新需求的一斑。这些产品和技术在很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化过程中的“一致性”问题,但对于企业用户日益明显的新需求——不断创新业务模式、追求成长——还远不能满足。
  为了满足企业动态灵活、不断成长的需求,IT部门就必须提供一套可动态扩展的资源、系统和流程,以支持商业用户随时享受IT服务。在这种情况下,IT部门必然要建立起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增强适应能力,帮助业务部门不断提高灵活性,快速应对商务需求,而这一目标如果得以实现,也将大大提高企业获得更高的技术投资回报。

  计算模式的更新

  IT产业发展至今,已有的计算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动成长要求。新的计算模式呼之欲出,让企业共享IT资源,以业务优先级决定IT资源分配,通过服务等级的统一和预测,有效管理IT服务需求。
  企业的业务灵活性受所处行业、业务模式、战略部署、竞争前景及IT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为了实现业务灵活性,企业用户对于IT基础设施提出来的新要求却是大致统一的,集纳起来,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要再一步体现的几个关键点便是:主动、适应、速度、可控和互动。以主动的姿态和高效快捷的速度,适应业务环境的变化,同时,IT设施还要很好地协助企业管理业务环境、业务模式、业务范围的一切变数,并与之形成互动式的动态循环。
  多年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是被动化的,尤其是对业务系统和计算基础设施进行的快速调整、修改更是应对企业要求的战略解决方案,但结果通常因此降低了企业基础设施的灵活性,抑制了其适应性,并限制了新业务需求的灵活性。而IT系统与企业的业务无法同步而造成的错落,往往会使企业陷入“固化”的痛苦之中,使得企业业务发展的脚步显得有些蹒跚,进而限制了企业的“动化”和“成长”。
  在商业机会、经济前景、竞争加剧和信息访问量增加的驱动下,企业信息化前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用户和流程主管希望IT服务级别能够与其不断增加的实时业务活动相匹配,提供经济可靠、可扩展的服务,并随时(如高峰期、空闲期及一般时期)动态地提供合适的服务。此外,他们还希望IT基础设施具备轻松适应业务优先级的出色灵活性,提供满足最紧迫业务需求的优质关键服务。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来满足这些业务要求,同时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这种计算模式主要实现以下几大目标:

  一、可以共享IT资源,以解决目前在“计算孤岛”模式下IT资源被孤立了的问题;
  二、业务优先级决定IT资源的分配;
  三、通过服务等级的统一和预测,有效管理IT服务需求。

  共享和组合IT资源,有助于消除过量部署的和未充分利用的技术组件,减少硬软件成本,进一步降低管理复杂性。在公司各职能部门共享IT资源,还有助于提高业务灵活性,更快速地提供新服务或资源,并扩展现有服务。然而,如果能够根据业务流程需求动态分配共享资源,则可以提高业务灵活性。清晰地评估和测量由于基础设施转变所产生的灵活性,支持在业务流程和基础设施之间创建动态链接。这种评估有助于建立避免应用之间争用资源的准则,同时,可确保自动负载转移,从而在需求异常提高时支持更关键的应用。
  正是基于对企业用户“不断创新业务模式、追求成长”需求趋势的判断,惠普最近提出了通过“AE战略”实现企业“动成长”的概念,以简易化、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四大原则重新构筑企业的IT基础设施。其实,对于企业用户IT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需求,不仅是惠普看到了,IBM、Sun等企业也看到了,他们也分别提出了“N1架构”和“On-Demand概念”,只是大家实施的过程和实践的商业模式不同罢了。当然,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企业用户拥有适应变化的能力,保持业务灵活性,培植生命力的坚韧弹性。

  案例剖析

  我们通过一个现实的案例来全面剖析动成长企业的全新利益。进入21世纪,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爆炸性的发展。为了抓住前所未有的商机,某汽车厂商的CEO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决策,但他的新业务决策在走到市场上时屡屡力不从心。在仔细分析之后,这位CEO发现,已有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由于不具备灵活性,无法在第一时间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于是,CEO给了CIO一道死命令:彻底改变已有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建立一个能够灵活支持业务决策IT平台,以实现业务的不断成长,适应市场的多变性。根据CEO的要求,这家汽车厂商成功建立了以SAP R/3为核心的ERP适应型IT架构平台,它能够根据业务灵活部署资源,赋予了这家企业动成长的能力。现在,这家汽车的CEO在作出业务决策之后,他的IT部门能够根据业务决策提供灵活支持,比其他竞争对手更迅速地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在企业动成长能力的帮助下,CEO的正确决策最终转化成为了这家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份额获得了持续不断的提升,2003年1月~9月,此汽车厂商同比增长了59.8%,市场占有率提高了1.5%。动成长能力让这家企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开创了一个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罗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