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探讨
·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企业信息资源规划
·企业导入ERP时机的反思
·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借助ASP模式 打造“数字企业”
·设计企业信息化,是挑战更是机遇
 相关新闻
·
中华网软件客户入选2007年度成长型制造企业50强
·
7月1日出口退税或调整 钢铁及有色金属首当其冲
·
创新型企业可享税收优惠
·
黄骁俭离职 SAP德籍团队完全退出中国高管层
·
点击科技推出企业即时通讯 广泛发展合作联盟共同拓展市场
·
IBM新推出三款针结企业级存储产品
 相关热贴
·新手,请教有关“企业信息管理师”资格考试,感谢!
·[转帖]企业管理的路应该怎么走
·[原创]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免费了
·企业管理软件的认识之路
·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前景无限好,软件产业定位是关键
 相关商城商品
· ERP系统的集成应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 《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战略理论与案例》
· 《作业成本管理——内部改进与价值评估的企业方略》
· 企业信息化的真谛
· 现代企业信息化重构
· ERP 中国企业成败实录
 
 
当前位置:企业管理 -> 经理人
 
认清竞争对手 认清自己的管理思维
发表时间:2005-2-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关键字:管理者 企业 
为什么管理方式可以不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也可以成功,而那些完全照搬西方管理模式的企业会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呢?

    什么是最好的管理方式?也许没有人会说有一定的模式。但是,经常有人认为在商业并不发达的中国,在管理模式上是需要向西方学习的。可是,最近的一项大学研究表明,中国开放20多年来,引进了外国的资金,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但是从管理模式上来说,引进的并不算成功。

  尽管如此,中国还是有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还越长越大,甚至把生意做到了海外。为什么管理方式可以不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也可以成功,而那些完全照搬西方管理模式的企业会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呢?

  实际上,管理不只是工具,也不只是方法,而是文化。管理的方法,不仅会改变人的生活,而且会影响人的思维。轻易接受他人的管理方式,迟早会被同化。在外国企业服务久了的中国人,时间长了越来越不像中国人,即是习惯于外商的管理方式导致的结果。

  常常有人问起,为什么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管理的区别?答案其实十分简单:因为彼此的思维不相同。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表现为中国人的管理行为,因此产生独特的中国式管理。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哈佛大学最近采纳了一些中国式管理的案例,提供给各国学者做个案研究。结果大家的结论是,这些成功的公司,并不完全模仿美国人或者是日本人的管理模式,而是能够结合中国人的本土情况,走出中国特色的管理道路。其实就是用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活学活用现代化管理的具体成果。

  中国的这些成功企业能不能持续发展,现在还不能下定论,但是一些管理研究者却已经开始研究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管理思维的区别。我国台湾地区的管理大师曾仕强认为,如果中国人并没有认真地搞清楚自己的成功之处,就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并传承下去。于是曾先生的研究成果《管理思维》在近期问世,并在大陆地区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曾先生在其《管理思维》一书中采用的研究办法很简单,就是把中、日、美三国的这三种和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管理思维,做一番深入的比较,相当于中国人跳出来自己看自己,自然客观清楚。

  结果,曾先生总结出三种迥然不同的管理思维。AB式的管理思维,特色在于是非分明,讲究有力制衡,以美国式管理为代表,有一定的途径可循,权利义务明确,尊重专业,很容易学习。不过一旦形成习惯,就不知不觉脑筋僵化,应变力减退。

  第二种是大和式的管理思维,以日本式的管理为代表。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对外抗争,对内互助,以关怀消弭制衡,注重团体权益和荣誉,不允许个人有任何突出表现。容易学习,却很难真正做到,所以往往流于形式。决策错误时所付出的代价太大,团体施加给个人的压力太大,并非一般人能够承受。

  最后一种甲乙式的思维方式,就以中国人为代表,特性在于是非难以分明,不

  希望明显的制衡,没有一定的途径可循,注重个人义务,力求善尽责任,这种管理模式不容易学习,却越学越管用,越学脑筋越灵活,增强了应变能力,能够在动态中维持均衡。不论内外环境如何变化,能随遇而安。

  其实,比较的意义并不在于分出管理思维方式的好与坏,认清自我,认清竞争对手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因此,曾先生的《管理思维》最大的作用,应该是让大家好好想一想,三种管理思维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可以产生怎样的变化。作为中国的管理者,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另外,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区别,无疑是一种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