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非常高薪”害苦多少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是“保姆”,而不是“婆婆”
·同一方天 同一梦想
·职业经理人的跳槽与坚守
·吞噬职业经理人的五大“任务黑洞”
·有知的无知
 相关新闻
·
2006制造业信息化年度人物和杰出经理人揭晓
·
珠三角人力资源经理人研习会引领HR风尚
·
明基逐鹿举办华南零售连锁行业经理人沙龙
·
张裕天思ERP项目通过验收
·
天思助力艾诺,领跑电子仪器业信息化
·
测试12项关键管理能力 中国经理人平均得分才48
 相关热贴
·韦尔奇自传--被全球经理人奉为“CEO的圣经
·[推荐]经理人ERP免费下载
·[转帖]江湖险恶!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败笔
·HR经理人必看-面试问题
·经理人电子图书馆.rar
·加入QQ群:13586833 《软件分销经理人》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企业管理 -> 经理人
 
老板:学学做间接领导
发表时间:2006-3-3 袁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关键字:经理人 
谈判学原理告诉我们,陷于具体事务及争执点的谈判者,容易会争执于一时的得失,甚至面子,最终忽略了基本目标与关键利益。同样,领导人陷于直接管理,很容易与特定方面的人事发生冲突、波折,从而算旧账、翻老皇历,而忽略组织长期目标。

    很多创业者,尤其是私营企业主,是从直接管理具体的人、财、物出身的,很多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也是从基层做上来的,这两种人都非常擅长和习惯直接管理,以至于到了企业规模较大、管理职位较高时,还一直使用单一的直接管理模式,而不能接受或乐于尝试间接领导方式。

    间接领导是指领导者并不直接对人、财、物的处置与管理实施指令权能,而更多与有限数量的直接管理者厘定行为原则与工作取向,监控组织运行状况,以及向直接管理团队提供指导性信息和精神动员。间接领导者会有意识地形成整个管理结构中的层次感,在不同层次中形成明确的报告线,而位于所有管理者顶端的领导者,仅以有限数目的高层管理者为直接工作对象。间接领导既反对事必躬亲式的揽权式管理,同时也反对简单的等级森严的区隔体系。

    间接领导方式值得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相对的高理性化水平。在直接管理行为中,人们对人、财、物的处置会增加两者的情感因素。例如,人们对自己选择、培训、重用的人才会有“看着长大”的成就感,但当这样的人才不听指令、自我主张或者跳槽时,会形成被背叛感;人们对自己亲自参与的项目效益,会有“血汗收入”的感受,从而对别人相对宽松的预算支持模式有“败家子”的批评心理;人们对自己制造的厂房有“一手建成”的感情,因此对拆旧建新的决定十分犹豫;人们渴望自己直接工作对象的认同和赞美,而只要你直接管着资源,你也很容易得到表面的认同和赞美,尽管这些下对上的直接信息很多不是真实的。当人们处在间接领导模式中,领导者对人、财、物的利害感受和感情因素淡化,而规则感可以进一步加强,恰恰是这种规则感,可以有效地放大可管辖的人、财、物资源的总量,并使得规则具有更强的通行性与一致性。

    间接领导方式值得推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相对的高平衡性水平。全面的直接管理一定会导致顾此失彼。管理心理学中的自我固化偏见告诉我们,当人们直接面对所有管理点的时候,领导者更可能多关注他自以为重要、比较擅长或者最有心得的部分,但对于他通常认识不到、知识缺乏、较为不足的领域反而更为忽略,因此,只有直接管理会加强某个方向上的突进,但是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系统偏差,这对于小企业来说也许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对于大企业来说,就不是一个小问题了。同时,领导人过度的直接管理也会导致本人过多陷于紧急事务或当前事务,而忽略对于整体事务面面梳理、长远盘算与高度考量。因此,间接领导宜将所有的领域委诸分工明确的各职业经理人。

    间接领导方式也能加强管理的前瞻性。谈判学原理告诉我们,陷于具体事务及争执点的谈判者,容易会争执于一时的得失,甚至面子,最终忽略了基本目标与关键利益。同样,领导人陷于直接管理,很容易与特定方面的人事发生冲突、波折,从而算旧账、翻老皇历,而忽略组织长期目标。间接领导者则可以将具体争执委诸专门管理者,而相对而言强调所有的问题处理,要合乎组织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当然,作为具体的直接管理者,为了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管理任务,会努力寻求多种知识、技能与最佳管理实践,而作为间接领导者超越这些具体管理压力,以开放性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接触新模式,并在和讲究规范的直接管理者的沟通中适度地持续提高公司的发展能力。

    中国民营企业家多为白手起家,亲自操刀惯了,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仍然以直接管理作为企业的主导操控模式,这就很难摆脱企业在失焦、失衡、偏向方面的高几率。大部分企业家对于一下子由过去的直管模式超脱出来还不习惯,可以不妨选择一些业务板块及一些区域的业务实施适度的管理转型实验,以积累必要的经验与心得来支持系统的转型。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