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SAP软件应用中有关问题探讨
·企业导入ERP时机的反思
·中国协同领域两大巨头为何联手?
·栾润峰:享受“精确管理”将“快乐”进行到底
·中小软件创新围城:人才留不住规模上不去
·Proficy Historian在钢铁厂过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相关新闻
·
中华网软件客户入选2007年度成长型制造企业50强
·
UGS NX5 ROADSHOW-济南站成功落下帷幕
·
IDC称去年IBM全球磁盘和磁带市场份额第一
·
2007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四大亮点
·
中华网投资集团新研发中心落户南京
·
金蝶K/3发力成本管理
 相关热贴
·Artcam 8.1/Type3 4.6/Type3 2003/ 文泰绘刻2002 北京精雕 雕刻浮雕破解软件/教程学习资料
·统达TWINCAD 3.2统赢PRESSCAD 2005冲模设计慢走丝线切割编程软件破解版
·[原创]物流软件
·[原创] 物流软件
·[原创] 物流软件
·[转帖]诺顿杀毒软件“误杀”揭惊天之谜:微软窃取我国家机密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企业管理 -> 经理人
 
软件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及其矫正
发表时间:2003-4-30 特约撰稿人: 白文济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关键字:软件 
  软件是信息产业的灵魂,要实现信息化战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都离不开软件产业的发展。作为软件产业主体的软件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融资时会面临很多的困难,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分析软件企业在融资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特点,以及相应的矫正措施。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在经济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企业的融资行为中同样存在着企业经营者和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无论如何,企业家(经营者、创业者、管理者等)比投资者(债权投资者、股权投资者等)对自己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前景更加了解,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而投资者则处于相对信息劣势的地位。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就可能产生投资者的逆向选择和企业家的道德风险,前者就意味着资金的配给(Rationing),在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投资不足(Underinvestment),出现融资缺口(Funding gap)。对于软件企业来讲,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会比一般的行业中的企业显得更加严峻,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是中国软件融资最重要的特点和最主要的障碍。

  软件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特点分析

  为了完整地认识软件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本文将在“软件企业——投资者——软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的框架下进行分析。从软件企业的一般特征来看,软件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比一般的工商企业要高很多。

  从软件企业本身来看,这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1. 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评价。软件企业中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比例要比其他行业的企业的比例小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比尔·盖茨从哈佛辍学后就可以开始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所需要的有形资产的投入相当少,主要依靠的是开发者的才智以及积累的经验这些无形资产。正是这个重要的特征,使得软件企业在融资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才智和经验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有企业了解自己,而投资者很难对它进行正确的评价,尤其是在软件企业创业的初期,更是难上加难。
  2. 信息时代人力资本的高流动性使软件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具有高不确定性。我们知道才智和经验这类无形资产主要是依附于人才这个载体的,然而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现象,软件企业因为人才的流动会导致它的经验和才智的存量和增量的变化不定,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更进一步增强了软件企业融资时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3. 缺乏有形资产,没有用以矫正信息不对称的工具。如果软件企业有足够的有形资产作为抵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矫正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中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假设软件企业原来的资产全部是无形资产A,关于A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100;现在对软件企业注入有形资产B,关于B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50;那么对A+B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一定是在50和100的区间之中;B所占到的比例越高,总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就越接近50。但是,一般的软件企业除了几台PC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有形资产,甚至连办公室都是租的,这种情形在软件企业创建初期尤其如此。
  4. 软件市场变化快,产品易被淘汰,进一步加深了软件企业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得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又进一步地加深。

  再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缺乏软件市场专长进一步加深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中国的软件产业目前还不太成熟,基础薄弱,整体经营规模不大,对于这样的一个产业,国内的投资者同样也比较缺乏经验,也就是说由于产业的不成熟,没有能够培育出成熟的投资者的群落,他们对这个产业的认识、直觉、经验、判断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这同样加深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如果投资者对这个产业非常地了解,有非常丰富的投资经验,能够洞察投资对象的优势和劣势,这必然有助于信息不对称的矫正。所以,在软件产业比较成熟的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投资者比较成熟,对产业比较了解,能够比较准确地把好软件产业的脉搏,关于融资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就会由于投资方的专长而得到一定的矫正。从而也可以推知,这些地区的软件企业融资比其他地区软件企业融资更容易一些。
  从信息传递的渠道分析,连接软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通道主要有两种:一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不仅是上市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同时它所披露的信息还是对上市企业价值进行评价的依据;二是信息的中介机构,从目前中国的情况分析,这两种渠道的建设都不能够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

 


  图1 软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特点


  通过市场途径传递信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能够利用这个途径的企业数量较少;二是中国的资本市场的效率还不是很高,反映的信息可靠性和准确性还不是很高。
  信息中介实际上构成了市场途径的有益补充。独立的、具有软件市场专长的信息中介应该是连接软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不可缺少的环节,能够通过资本市场来传递关于自身价值信息的软件企业毕竟是少数。目前,在中国这样的中介机构数量少、专业水平低,获得的认同程度不高。
  归纳起来,可以用图1来描述软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特点。

  矫正措施

  1. 软件企业融资最为困难的阶段是启动阶段,此时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最为严重,而且这一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也最为迫切。为了实现这个阶段的融资,又要保证融资成本能够为软件企业所承受,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机制,能够让投资者充分地获得该软件企业的准确信息;从软件企业的角度来说,在这个阶段的融资应该采用多种融资工具复合的金融工程的方法,注意融资方法的创新,既要能够做到充分地向市场发出自己是一个具有很好成长性的企业的信号。同时又要想办法将融资的成本和风险降低下来。

  2.对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政府的制度供给可以包括:

  A. 建立类似于美国中小企业局的机构,设立软件企业创业基金,直接向包括软件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注资。这个基金的主要作用是“雪中送炭”,着力解决软件企业启动阶段融资双缺口问题。
  B. 建立软件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为包括软件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提供必要的担保。这种方法比较符合目前的中国实际情况。首先,它的资金数量要求没有创业基金的高;第二,这个基金具有乘数扩大效应,可以实现比创业基金更多的融资总量;第三,相对于创业基金来说,它的风险较小;第四,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的国产创业基金,真正的风险投资家是需要培育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可以把担保基金看成是风险基金的先行者,在行业经验、人才培养和投资管理经验上做酝酿,随着这些条件的成熟和资金的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向创业基金转变。
  C. 出台保障投资者自由投资利益的法律、法规,努力利用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投向软件企业,促成天使投资者阶层的出现。
  D. 加强对软件企业的统计调查,建立软件企业的信用信息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实时的准确的企业信用信息,可以有效地矫正投资者和软件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清除软件企业在高速发展阶段获得银行债务性融资的障碍。
  E. 在二板市场没有推出的情况下,政府有义务为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制度保证和灵活、有效的市场机制,包括促进产权交易、管理者收购等市场的建设。这样才能够大力促进风险投资对软件企业的支持。
  F. 支持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富余资本积极参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利用政策引导,努力促成“锦上添花”式的软件发展基金。这个基金应该脱离政府,由富有软件产业资本运作专长的专家管理,以赢利为目的,以传统上市公司的富余资本为主要来源,以成长性很好的中型软件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

  3. 对软件企业本身来说,如何有效地解决关于自身价值的信息是融资过程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必要时可以聘请市场认可的独立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二是学会利用融资优序理论,运用适当的融资工具向市场传递信息。

  4. 投资银行界对中国的软件产业的融资问题应该关注两点:一是如何帮助中国的软件企业设计合理的基于金融工程的结构化融资工具,解决融资工具单一带来的资金不足或者是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这是中国软件企业融资过程中没有开发的处女地,市场潜力很大;二是关注中国软件产业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兼并重组浪潮。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还是处于青少年期,还没有出现拥有足以左右市场势力的企业,所以大规模的兼并重组还只是处于潜流之中,但是,IT行业的发展无一例外必然要经过大规模兼并重组的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整合、优势重组,才能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企业巨头。借助于资本市场的力量,中国的软件企业正在出现分化,也正在酝酿着大规模兼并重组浪潮的到来。

 责任编辑:罗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