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
| 当前位置:企业管理 -> 经理人 |
| |
| | 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 | 发表时间:2003-5-14 特约撰稿人: 王道佑 来源:中国企业报 | | 关键字:企业 | | | | 企业信用问题,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法制观念的增强,经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湖北省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虽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合同的签约率不高,对书面合同缺乏信赖度,据统计,湖北省采用书面形式签订的合同只占合同总数的60%;二是合同履约率不高,湖北省合同履约率不足70%,合同债务拖欠还较严重;三是有些行业合同欺诈还较严重,突出反映在粮食购销、农副产品购销、特种养殖种子购销及技术转让等行业。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湖北省经济发展的软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湖北信用环境,今年,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把信用环境建设作为湖北环境创新的一个重点,工商行业管理机关应该把加强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提升其信用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利用自身的职能优势,在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湖北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积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创建活动。“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创建和公示,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新的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进一步做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工作,扩大参加“守合同重信用”活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范围,使该项活动主体多元化;大力宣传“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严守合同、以诚信开拓市场的经验。 二、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企业登记是市场主体取得生产经营活动资格的必经程序,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优势和信息优势。经营者的场所、注册主体、生产设备和资金等作为进行交易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对于保护交易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企业登记既要有利于鼓励人们创业兴业,又要在维护信用问题上严格把关,对暂不符合作为市场主体条件的申请者,要引导其继续创造条件。同时,对获得市场主体资格的,要推行辖区“经济户口”管理,结合市场巡查预警、违法行为查处等监管执法信息,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三、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要借鉴北京、上海等地企业信用立法的经验,尽快出台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政府要加强领导,部门之间要搞好协调配合,多方收集企业信用信息,建立综合信用档案,强化企业信用监管。要以政府确定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为载体,推介诚信企业,披露严重违法违规经营企业黑名单,加大对失信企业市场准入限制措施的力度,使诚信企业受益,让少数出现不良信用情况的企业受到威慑和处罚。 四、加大推介信用文化的力度。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尚未被社会、特别是企业所充分认识,因而没有形成一种强烈需求市场信用的氛围。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推广信用文化,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使企业明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普遍重视信用的国际市场,一个没有信用的企业不仅在国际贸易中无法立足,而且在国内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研究分析当今国外企业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信用管理方面的咨询,帮助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做好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广,引导企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品牌信用。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