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JSP中BOM动态显示与隐藏的关键技术
·企业导入ERP时机的反思
·渠道大讨论——普蝶:荡胸生层云 修身而进
·陈启申:ERP产品应当有自己明确的行业定位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火热报名
·MSC SimEnterprise ——将创新优势推向极限
 相关新闻
·
用友亮相软博会 连接世界级管理再成焦点
·
金蝶K/3发力成本管理
·
中国ERP应用显现新一轮热潮
·
2007用友技术大会在沪举行
·
济南弘力科技携手神州数码ERP
·
中国制造业ERP年会,首次聚焦西部地区
 相关热贴
·文章评论:陈启申:ERP需要的不是泛化 而是专注
·家俱行业ERP选型,进行中。。。。。
·[推荐]GIII ERP系统简介
·诚聘微软ERP Dynamics AX售前顾问
·谁有英文ERP的资料啊 急需啊
·APC制衣集团携手SOFO ERM服装行业解决方案 ---服装ERP选型案例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编过ERP的服装厂
发表时间:2003-10-14 特约撰稿人: 赵水忠   来源:IT经理世界
关键字:erp 
何广宇和他公司里的人都认为自己对ERP的理论比较熟悉,ERP不过如此,自己也一定能编出来,而且量身订制,以后升级维护都方便,但编写出来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别人买名车豪宅,他买ERP。
    在距上海不到两小时路程的小城常州,在等红灯的几分钟里,你很可能会看到一辆保时捷从眼前飞驰而过。等到红灯一过,或许你旁边还会有辆宾利唰地一下超了过去。
    和苏浙地区其他私营经济发达的城市一样,常州虽小,富裕的程度已经堪与一些大城市相比。以常州专做外贸的服装企业为例,随着世界服装加工业向中国转移,一些专为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知名服装品牌做代工的企业,近几年的生意相当红火。在常州这个弹丸之地,年营业额1亿元人民币的服装企业,充其量只算是中等水平,年营业额过10亿元人民币的服装企业,也越来越多。常州服装行业的圈里人认为,这种状况至少还可以持续3到5年的时间。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常州会有那么多高档轿车了。以7%的利润率计算,一个中等服装企业的一年的纯利润就接近1000万元。别墅、名车对常州那些私营企业主们已经是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与此相比,常州蕴尔芬服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何广宇绝对是个“另类”。同样拥有一家营业额过亿元的服装企业,他没有买别墅、开名车,而是花了300多万元购买了一套ERP软件,在自己的企业里实施了信息化。
    事实上,不仅在常州,在国内其他服装加工业比较发达的广州、温州、宁波等地区,特别是在生意还不错的专做外贸的服装企业中,对信息化的要求普遍不强。这很好理解,既然订单不断,利润增长率也不错,那还花钱搞什么信息化呀?何况投入那么大的资金,短时期内又看不到什么效益。
    所以,何广宇的作法,在常州的服装企业中,确实显得别具一格。这与他自己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内衣第一品牌安莉芬在常州新开了一间工厂,何广宇在这个厂子里做厂长助理,具体负责产品的统计工作。服装行业有自己的特点,一件衣服从开工到制成,一般都要经过40多道工序,花费两、三天的时间。有时候,如果一条生产线上要同时缝制好几种衣服,那时间就会拖得更长。这样,从成品角度来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几天、甚至十几天内一件成品衣服也没有制造出来,因为他们都还处在半成品状态。
    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计件工资制行不通。如何准确地统计出这些时段内每个工人做出了什么样的半成品、做了多少半成品,对于支付工人的工资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管理规范的企业,虽然一个月内可能只有几件成品衣服出来,但安莉芬仍然要求精确统计出这个月内的原物料消耗、半成品和成品数量,以实施严格的财务控制。
    考虑到7、8条生产线同时运转,每个生产线上又有7、8种衣服同时缝制,就能明白准确地统计出一天、一个月内的生产进度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了。
    所以,那个时候何广宇虽然领着4个人一起做统计工作,还是要每天加班到晚上7、8点钟才能做完,而且差错率不低。更要命的是,要找出这“海量”数据中究竟是哪一处出错,对手工操作来说简直是噩梦,更别提每找到一个差错要从头开始再计算一次。
    谁遇到这种事都会比较郁闷,何广宇也不例外。思来想去,他决定用电脑来解决这个问题。安莉芬虽然是世界级的大公司,但在投资上并没有大手大脚,常州的工厂刚开工时,连电脑都没有配,后来购买的也只是286、386电脑。何广宇就在这种电脑上尝试着用Lotus123电子表格软件编写了一个统计程序,效果还真不错。原来一天的工作量4个人加班都干不完的事,一个人在工作时间内就可以轻松完成了,而且修改差错也方便多了。
    这件事让何广宇尝到了使用电脑的甜头,他回忆说,“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就感觉到很多东西可以用电脑去代替的,未必要用人来做。”而且,他更进一步,形成了这样一条思路:“只要把人的思维过程分析出来,变成逻辑,就肯定可以用电脑程序来代替人的思维加以实现。”
    于是,何广宇挽起袖子开始大干。除了统计之外,他把所有生产上面的东西,包括计划控制、物流控制等,都编成了程序。这其中碰到了一个困难:学医出身的他,编程功夫并不到家,程序差错率太大,一直在调试。弄到后来几乎整天别的工作都放弃掉了,就呆在那里调试自己编写的程序,而且还是错误不断。
    1996年1月,何广宇离开安莉芬,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常州蕴尔芬服饰有限公司。公司初创时期,只有200万的股本金,何广宇就以每台1.5万元的价格买了6台电脑,加上UPS等配件,一下子花了10万元人民币;而且还从别的企业挖了一个懂电脑的人过来,开发了一些计时、公司考勤等小软件。
    经过初创时期的艰辛以后,蕴尔芬迅速进入快速增长期,何广宇实施信息化的决心也更加坚定,这次他的目标就不是那些小软件了。他开始广泛收集各种媒体、书籍上有关信息化的文章。2000年的时候,他看到了一本从美国翻译过来的书《生产与管理》,第一次接触到了ERP的概念,感到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在经过一番比较、考查以后,何广宇决定为自己的公司开发自己的ERP系统。
    为此,他将自己公司的电脑部扩充为电脑公司——“一为科技”,取“奋力一搏,终有一为”之意。由于长期关注信息化,收集阅读了大量这方面的资料,再加上经常与电脑公司接触,对ERP的理念已经相当熟悉。因此,动手之前,何广宇和一为科技的人都认为,ERP不过如此,自己也一定能编出来,而且量身订制,以后升级维护都方便。
    但是一动手就发现,编一个ERP系统可不是那么简单,随着编程的进展,有很多问题暴露出来。首先是软件工程方面的问题,软件一旦编好以后,如果发现其中错误的地方,就必须返工。对大型软件来说,返工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一旦返工,就可能意味着要把相关的东西全部推翻重来,而这无论是就工作量还是对程序员的心理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而且,他们编程用的语言是微软的VisualBasic,这种语言做界面很简单,但处理大型数据库的能力一般。数据量一大,软件运行的速度会受到严重影响,而这些都是他们以前没有想到的。
    最大的困难是在软件的严密性方面,国际知名软件厂商的大型软件已经相当成熟,差错已经很少。但是对何广宇来说,编ERP软件和当时他一个人编程时一样,花在调试软件正确性上面的时间非常多。弄到最后,整个项目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进行不下去了。
    回过头来,何广宇开始重新对比ERP厂商的成熟软件与自己编写出来的软件,认识到要自己编写出出自己能用的ERP软件是不可能的。于是,最终定下了购买ERP软件的决心。经过多方比较,何广宇最终选择了瑞典ERP厂商英坦峡的服装行业解决方案。从2002年8月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上线两个多月,一切运转良好。用何广宇自己的话来说,“这个软件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肯定会成功。”其实,这成功与原来的努力不可分割:虽然他们自己编写的ERP没有进行下去,但在编写前和编写过程中,还是在企业的组织架构、流程管理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此期间,公司还通过了ISO9000认证,所有这些都为后来实施ERP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服装行业,何广宇的信息化之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服装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对技术的投资要求一直不高,特别是那些日子过得不错的专做外贸的服装企业。虽然管理者也知道自己的管理比较粗放,决策只能凭个大概,财务控制方面不到位;但一年到头,总有一大笔收入到自己的手上,有一些小的耗散也就无所谓了。但从长远来看,服装行业肯定要重蹈家电企业的复辙——市场竞争日趋恶化,拼管理、拼内力的时候已经不远了。在这个时候,信息化实施得越早,在未来的竞争中必定会越有利。何广宇看重的正是这一点:“上了这个系统以后,再想起未来的竞争,感觉确实是有点放心了。”他紧接着说,“当然,上了ERP并不是说从此就万事大吉了,其他方面的工作同样要接着跟上才行。”
    或许何广宇现在在ERP上的投资,正是为了明天的别墅和名车买得更踏实。
 责任编辑:罗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