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自相残杀
当前,我国ERP软件企业应该着眼于如何共同把ERP市场的蛋糕做大,而不是自相残杀、大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ERP早已被实践证明是制造业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的利器,因此,启动ERP软件的需求,培育ERP软件的市场就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启动ERP的市场需求?国家科技部在实施“十五”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已经采用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方法,即大力发展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中介机构来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顾问和同盟军,站在企业的角度,通过举办会议、论坛、培训班、建立信息化门户网站、出版各类简报和期刊等方式,对企业应用ERP进行正确引导,广泛开展信息化培训、咨询、监理服务。同时需要注意,应该是推广ERP的理念,而不是某一种ERP产品。中介机构应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尤其是在ERP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国产ERP产品本身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作为代理商帮助ERP软件公司推销产品,很容易造成对企业的误导。
目前,一些国内ERP厂商热衷于概念营销,提出的概念远远超前于其产品的实际性能,在软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对客户不负责任的行为,使ERP项目最终成为鸡肋。
培育产业链
在政府投资支持国产ERP产品的研发和攻关的同时,必须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ERP产品的过程中,中国的ERP软件企业必须强调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不能片面强调中国特色。ERP理念本身是一个舶来品,ERP软件企业必须在模仿的过程中创新,既要实现本土化,更要与国际接轨。
推进ERP软件产业的发展必须注意产业链的建设,除了支持ERP软件企业的发展以外,还应该大力发展咨询、监理、实施、培训机构。由于ERP系统本身涉及面广,要求ERP厂商对企业管理、ERP核心理念和技术、软件技术、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很深的底蕴和长期的积累,所以门槛较高。因此,只有具备较强的资金、技术实力的ERP软件企业,才有可能真正发展壮大。因此,ERP厂商之间的联合、联盟、兼并、重组是必然趋势。
联合是趋势
由于中国ERP市场的迅速增长,SAP、Oracle等国际ERP软件公司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投入力度,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在中国推广面向中小企业的ERP软件产品,大力发展合作伙伴,他们对我国的ERP软件产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另外,我国ERP软件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产业发展缺乏分工协作;品牌繁多,但是总体技术水平较低;ERP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恶性竞争现象频繁发生;制造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项目实施总体效果不理想等。以上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一个公众性联盟出来协调和解决。我们认为,中国ERP产业必须走向联盟,以致力于规范ERP市场的竞争秩序,保障制造企业的应用效果,组织多层次的信息化培训,推进ERP产品规范、实施规范的实施,协调成员企业的资源,实现协同开发、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