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黄骁俭:千万别把自己看小了 | 发表时间:2003-7-8 特约撰稿人: 焦世东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erp | | | | ■ 关键语: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觉得,自己和大企业没差别,大企业需要的自己也需要。企业小并不意味着信息化需求小。 服务产品化,可把总成本下降50%以上。合作伙伴把咨询服务的利益让给中小客户,SAP再把产品利润用分销的模式让给合作伙伴。这就是我们的交钥匙工程。 ERP是件附属品,是附属于企业管理的。如果管理不变的话,你怎么颠覆ERP呢。 从我的职业经历看,我觉得要维护个人品牌。我很在意客户对我的评价。 时间:6月 地点:北京嘉里中心 采访人物:SAP大中国区 中小企业事业部总监 黄骁俭
记者:您是SAP中国中小企业事业部的总监。SAP全球启动中小企业ERP应用是在去年4月份,而中国是7月份开的发布会。将近一年过去了,SAP中国与其他地区的SAP(比如东南亚)相比,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 黄骁俭(笑):在亚洲地区,中国是进展最快的。我现在已经有十个合作伙伴,有十个产品已经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了;而很多国家在亚洲还处于合作伙伴的开发期,有些甚至还没有产品。当然,欧洲比我们走得还要快,五六年前就开始搞了。
中小企业,想大才会做大
记者:中国的中小企业市场看似很大,实际也很大。但真要一口吃个胖子,也不容易消化。你们从哪儿开“吃”,有惊喜吗?
黄骁俭:你问得很好。去年7月之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发展合作伙伴。为了摸清中小企业,我们和波士顿咨询公司一起开展了调查。
结果,其中有个结论很令我们意外: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觉得,我和大型企业没差别,他们有的(ERP)我也需要;虽然我的企业小,但并不意味着我的需求小。优秀中小企业不仅想买一种信息系统,还想要一种管理模式。
记者:中小企业虽小但也“五脏俱全”。中小企业有“想大才能做大”的心态,所以才会愿意向大企业优秀的模式看齐。
黄骁俭:是的。中小企业中,有一类是有大志向的,他要把自己公司做大,他要做他的品牌,是比较注重长远的公司。我们看重的正是已经有中长期发展目标的企业,这个时候,信息化对他是有相当的好处的。
但中小企业在IT方面有两点难处:一是花不起大价钱,二是人力资源有限。
怎么办?我们得研究如何降低自己的成本。首先,产品是没有办法降低成本的,因为这是全线产品,我们不想把产品简化,否则就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了。但有三个服务成本可动:第一是业务流程重组——我们开发了一个最佳业务实践,就是把行业的模板再加上某一个地区的特性,这样企业不需要重复BPR;第二是配置——把变成产品化了的东西供客户选择,减少先期投入;第三块就是长期维护服务——我们找来合作伙伴,让他们来向客户提供第一层面的维护服务,SAP提供第二层面的维护服务,这样总成本就下来了。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四句话:第一就是行业化细分,第二就是本地化设计,第三就是低预算投资,第四就是交钥匙工程。
竞争,没说得那么激烈
记者:现在,微软也进入这个领域,它会对SAP产生什么样的威胁?
黄骁俭:微软虽然也开始进入管理软件的领域,但是我们感觉,它不是一个管理类的专业公司。对微软来讲,它不会把宝押在这么小的一块,它会更看中操作系统、应用平台等赚最多钱的部分。而SAP是管理方面的专业公司,从营利模式上来讲,SAP100%的收入是来自于企业管理软件。因此这种竞争并不是那种非常剧烈的对抗性竞争,而是那种竞争合作的形式。
记者:那你在推进中小企业管理软件时,会遇到什么样的对手?
黄骁俭:我们和国内的公司几乎没有什么竞争。顾客的选择很清晰:如果他要选一个简单的产品,不会来找我们;他如果选择一个全面的ERP系统的话,他就会来找我们。这已经成了一个明确的市场划分。
记者:但是,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国外中小ERP厂商也非常活跃,你怎样评价与他们之间的竞争?
黄骁俭:与国际中小型品牌的竞争,我感觉是会有的,但不会很激烈。从SAP角度来讲,我们是三不怕:第一,我们的产品强;第二,我们品牌强;第三,我们按照行业化、本地化、低预算的模式跟他们抗衡,获胜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他们的市场也就是很有限的几个行业。
ERP,本身是件附属品
记者:去年以来,IT圈里圈外,关于ERP的争论非常多。最近国内又有新一代ERP的提法。我们知道,这些年企业的信息化经历了从MIS、CIMS到MRP,再到MRPII,走到今天的ERP。您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会不会有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取代了ERP?
黄骁俭:不会有,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ERP的发展取决于两件事,一件事是商业模式的变化,就是整个商业模式发生巨变。这个机会在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应用,但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应用是渐进的过程,不是突变性的,我也相信这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优势所在,国外在这方面的发展比我们先进得多。
第二个在于新兴技术的出现。更新的信息化技术的出现,可能会改变ERP,可能会引起整个链的变化,但目前没有看到这种颠覆性的东西出来。其实,ERP是件附属品,它是附属于企业管理的。如果管理不变的话,你怎么颠覆ERP呢?!
我,一个忠实的IT人
记者:在管理软件圈子里,有很多对您的评价,褒贬不一。您如何看待呢?
黄骁俭:从我的职业经历看,从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的原因是我对顾客的想法有一些变化。而且,我觉得做久了,要维护个人的品牌。
记者:我看过您写的一些文章,例如《职业经理人的心灵契约》。您自称是一个“忠实的IT人”。作为职业经理人,您怎样维护个人品牌?
黄骁俭:我以为,个人品牌的塑造是在客户方面建立的。我不在意业内的评价,但是我在意客户对我的评价,我希望我的客户对我是满意的,我也希望我对我客户承诺的东西是可以实现的。
记者:那您现在的心态如何?
黄骁俭:我踏踏实实做我的事情。现在的我,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真的状态。
记者:我也相信,一个越有实力的人才会越真诚,才会更加诚实。
黄骁俭(笑):谢谢。再过一年,我要让你看到我们有更多的中小企业顾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