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刘伯均:ERP是入场卷 | ——----“ERP是否过时?”大讨论之四十六 | 发表时间:2003-7-11 特约撰稿人: 刘伯均 来源:投稿 | 关键字:erp讨论 | | | | 作者简介:刘伯均先生现任四班中国区业务发展总监。自从1990年开始加入四班并参与四班国际版本的开发。曾任四班华中地区经理和华北地区经理、通用软件公司财务总监以及四班系统实施顾问、培训经理。具有丰富的信息化管理经验。著有“ERP原理”一书,并发表多篇论文。 从去年开始,以ERP为核心的制造业信息化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究其原因不外有三,一是国内企业感受到加入WTO后市场竞争的压力,二是政府的大力推动,三是ERP厂商和媒体的联合炒作。尽管如此,对上ERP项目,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96年,国内ERP市场刚刚起步不久,记得有位CIMS专家曾说上ERP项目对企业来说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上个世纪最后两、三年,国内ERP市场还正在孕育之中。国外有些人说ERP已经过时了,甚至还有人说,ERP已经死亡。当时,国内一些人附和这种说法。但是业界多数人则认为,尽管当时电子商务是市场热点,但企业内的ERP主干仍是电子商务的基础。新经济泡沫破灭后,市场恢复了理性。欧美业界现在又是如何看待ERP呢? 当前,制造厂商所面临新的市场挑战是: · 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 · “只考虑价格”的采购 · 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灵活性以满足客户期望和市场需求 · 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最少的差错获得最大的效益的需要 在不少欧美国家,ERP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建设的基础设施。在过去,制造厂商将时间和金钱投入MRP/ERP系统,以期利用更为准确的信息更快更好地做决策。这些系统的确发挥了作用,但在应对上述挑战方面,似乎力不从心。最近有一种说法,认为ERP为企业提供的只是一张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卷。固然,ERP是处理企业主干业务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也是连接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乃至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随着供应链日趋转向需求拉动型,旧的“推动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这一新趋势,企业必须使其生产环境顺应“拉动模式”。如果说MRP/ERP可以帮助制造厂商有效地降低库存,那末精益生产在缩短提前期,提高企业应变能力方面则更具潜力。难怪有人说,精益生产已经成为本世纪的制造模式。因此,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改进传统的生产和运作模式,实施以拉式生产为核心的精益生产才能真正提高竞争优势。实践证明,实现拉式生产能显著缩短交货期,提高制造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国内企业上ERP的原因之一就是规范企业运作,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少已经实施了ERP系统的客户,有的企业几年以前就开始踏上精益生产之路,有的企业目前正准备实施精益生产。实施拉式生产、单件流、看板管理,不仅再次降低了库存,节省了库存空间,在缩短制造周期和交货期、降低成本、改善现金流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将ERP与精益生产结合起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已经实施了MRP/ERP的企业,正在思考如何衔接需求拉动的现场管理。准备上系统的企业选择ERP厂商时,已经开始要求厂商提供体现精益生产的现场管理功能,这是市场逐步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好迹象。 |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 | | 责任编辑:罗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