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ERP向概念营销说不 | ——----“ERP是否过时?”大讨论之六十 | 发表时间:2003-7-23 特约撰稿人: 雷雷 来源:作者供稿 | 关键字:概念营销 | | | | 一位资深IT人士感慨,“今天的中国ERP市场就好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最不缺少的就是思想家和艺术家"。 目前,概念营销在ERP领域非常流行,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很难说清围绕企业信息化建设出现了多少概念。几乎每一个管理软件厂商都忙不迭地推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思想,于是,概念营销正成为中国ERP业界最时尚的行为艺术。 好的概念营销手段无疑是企业以个性化产品获取利润的法宝,而以独树一帜的概念共鸣赢得高的销售业绩更是无可厚非的商业行为。但产品本身的优劣是根本问题,好的产品加上好的概念包装,就会产生“1+1=2”的效果,但如果仅仅希望以营销包装本身来吸引人,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另一方面,则是涉及到行业竞争环境的大课题。由于目前国内不少ERP产品相对雷同或应用水准的成熟度不够,使不少企业深感缺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为通过差异化营销手段即可在短时间内相对容易地获得竞争中的优势,于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即使在短时间内赚取了眼球,成为一时的热点,但并非长远之计。 同时,这种务虚做法也不利于广大用户对ERP产品的理解,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理性发展。在采访中,很多用户向记者反映:“当我们还在考证ERP如何选型时,ERP已经过时了?"“当我们拿到厂家提供的划时代的新一带ERPII产品时,却又与原来的ERP没有什么大变化。"以SAP、ORACLE为代表的国际管理软件巨头们在市场上的表现十分低调:当国内厂商的理念花样百出之时,他们还是ERP。一位业界资深人士感慨:在目前的ERP领域,发表观点超过了发表正确观点的意义,大家好像已经不在乎别人是否认可自己的观点了。 不久前,一篇名为《SAP黄骁俭解读中国ERP:怎一个乱字了得?》的文章发表,文中虽然没有点任何一家管理软件厂商的名,但从题目就能看出,它涉及的是当前整个中国管理软件市场。随后,神州数码管理系统公司的副总钱南强撰文《ERP不会过时》,明确表明了神州数码的观点。钱南强认为:对于企业信息化而言,如果缺乏了ERP这个基础,其他的任何提高型管理软件,如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先进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基于以上原因,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应以ERP为第一优先实施的项目,当ERP的基础稳固后,再将信息化的成果延伸至与客户有关的客户关系管理及与供应商有关的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另一方面,当ERP基础稳固后,就可以大力推动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管理(WorkFlow),知识管理(KM,KnowledgeManagement)等,并强化各种集成配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固化企业信息化的战果。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虽然ERP的中文名称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但它的原始理论架构尚缺乏一些功能,由此也决定了许多提高型的解决方案的提出。企业仅实施ERP,获得的效果有可能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如果没有ERP的基础,其他提高型解决方案就很难有立足之地。举例来说,如果没有ERP中的存货,客户订单,生产完工等基础数据,企业如何能实施供应链管理软件或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这种效果就好像盖楼房一样,虽然在打基础的过程中,效益非常有限,但是如果轻视这个过程,后续的建设一定会遇到麻烦而无法启动。 与通常的IT产品相比,ERP是一种管理导向的产品,它不像技术与硬件的问题,花了钱买进最新的设备就能解决问题;相反的,ERP像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天资聪明学生固然可以快速学习,但这种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少数部分,大部分学生还需要进行循规蹈矩的学习,而非揠苗助长式的进步,这也决定了国内的厂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给用户以足够的引导和支持,使用户对于自身的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换言之,企业管理软件的供应商对产品、对概念进行大量的宣传无可厚非,但太多脱离实际状态的空泛宣传只会对用户需求造成困扰,甚至带来负面的效果。在当前,对ERP这个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提出“莫须有"的批评甚至推翻则更不可取。 更有专家分析,目前国内的ERP产品,虽然概念各有千秋,但产品的核心思想却是殊途同归。究其根源来看,中国管理软件商目前没有实现真正的差异化竞争,更加没有真正地走向分道扬镳。所谓“ERP概念升级或过时论"只不过是各企业为跳出ERP产品“泛同质化"现状而在营销上所做出的努力,虽然为了竞争这无可厚非,但在概念营销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要做呢? 在与记者沟通中,神州数码的钱先生认为,目前,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各大厂商都致力于推出新的信息平台与标准。仅就ERP而言,如何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管理是关键。作为一套管理导向的产品,ERP的最终目的在于管理,为此ERP在信息技术方面追求的是稳定成熟而非绝对的先进,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技术先进的另一面,同时也代表了市场接受度与稳定度上的不确定性;此外,一套ERP系统的使用周期通常在5年至10年左右,但信息技术每半年就有很大的变化,任何号称先进的技术,在市场上撑不到一年就落伍了,企业选择ERP,如果焦点不放在管理而放在信息技术,不但是本末倒置,而且容易陷入技术的漩涡而模糊了ERP的焦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