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JSP中BOM动态显示与隐藏的关键技术
·企业导入ERP时机的反思
·渠道大讨论——普蝶:荡胸生层云 修身而进
·陈启申:ERP产品应当有自己明确的行业定位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火热报名
·MSC SimEnterprise ——将创新优势推向极限
 相关新闻
·
用友亮相软博会 连接世界级管理再成焦点
·
金蝶K/3发力成本管理
·
中国ERP应用显现新一轮热潮
·
2007用友技术大会在沪举行
·
济南弘力科技携手神州数码ERP
·
中国制造业ERP年会,首次聚焦西部地区
 相关热贴
·文章评论:陈启申:ERP需要的不是泛化 而是专注
·家俱行业ERP选型,进行中。。。。。
·[推荐]GIII ERP系统简介
·诚聘微软ERP Dynamics AX售前顾问
·谁有英文ERP的资料啊 急需啊
·APC制衣集团携手SOFO ERM服装行业解决方案 ---服装ERP选型案例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王晨光:概念的变迁----有感于ERP过不过时的讨论
——“ERP是否过时?”大讨论之十
发表时间:2003-6-20 特约撰稿人: 王晨光   来源:投稿
关键字:erp 
    自从有人说管理软件不但需要技术更需要思想以后,国内的管理软件市场上便纷纷树起了一面又一面"思想"的旗帜。而我们也眼见着厂商们推出一代又一代的产品,其中蕴藏着一个又一个的理论,而几乎每一个理论都可以总结成一个精美到令人震撼的"概念"。
  我们常常从一个概念去接触一种思想、一类产品,希冀着能给我们带来管理上的变革。然而概念往往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帮助理解的定义,我们寻找于市场之上、厂家之间、产品之中,却往往更加困惑于"概念"。为什么概念难以理解?为什么不同厂家所定义的概念常常不一样?为什么同一个概念下的不同产品有着天壤之别?为什么还常常有人声称某个概念已经过时了?
  一个概念从产生到被大家放弃,可以分成各个阶段,而因为种种原因,在每个阶段,概念的含义与人们对它的态度是有着很大不同的。可以把概念的产生、发展、混淆、替代的过程总结为如下五个阶段:提出期、抢注期、扩展期、挫折期、扬弃期。

    一、从下面几个角度去分析描述一下管理软件市场上概念变迁的历程:

发展阶段
概念内涵
对应产品
软件厂家态度
应用状况
提出期
开放式的定义
产品种类少;功能也少
学习,观望
应用的客户少;
抢注期
较为模糊的定义
产品种类多;功能增加少
定位为发展方向
应用的客户增多;功能应用不完整
扩展期
不断扩展的定义
产品种类多;功能增加多
大力发展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应用开始普及;对功能要求更多
挫折期
逐渐清晰的定义
产品种类减少;功能分化剥离
大力发展可拆分的,支线产品增多
跟风用户增多;失败用户增多
扬弃期
下一代概念出现
产品种类减少;进入新产品循环
收缩概念上的产品;投入新的概念学习
用户拓展应用;转向新的概念

    二、用ERP的概念来验证变迁过程

    1、提出期
  90年代初,Gartner Group是通过一系列的功能标准来对ERP进行界定的,包括如下四个方面:超越了MRPII范围和集成功能;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站在10几年后的今天,我们回头看这个ERP概念的源头,其所指内容并不象后来风起云涌的ERP大潮中人们所宣传鼓吹的那样丰富,甚至可以说十分狭窄,几乎可以将其局限在制造业的企业资源计划方面。
    2、抢注期
  在Gartner Group提出了这个"超越了MRPII"的概念后,不但传统的MRPII厂商纷纷积极的向这个方向发展,并迅速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ERP",那些正在窥视着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软件供应商也适时的将自己的下一代产品戴上"ERP"的帽子,以便乘上新一轮市场热潮。
  例如1998年6月26日,用友、金蝶、安易、浪潮、新中大、金算盘、恒远、达易国内8家著名财务软件厂商联合宣布进军ERP领域,便是做大ERP市场并市场有力地位的典型案例。
    3、扩展期
  方兴东在《鼻青脸肿的ERP》中谈到"ERP原本的概念……。后来,PeopleSoft将人力资源也加入,拓展了这个概念。随后,ERP公司们又开始将销售和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功能添加进来。"
  这是一个概念最为辉煌和最令人迷惑的阶段,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各个厂家为了确立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将各种功能添加进来,并声称这才是这个概念的本意。
  如张后启博士在《ERP系统的概念及其管理思想》一文中所描述的,在这个阶段ERP的概念已经扩展到了这样的范围:ERP系统……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Supply Chain)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些环节包括……还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支持    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business、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
    4、挫折期
  从90年代初否定国外软件的"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能用,三分之一不能用,三分之一经过修改可以使用)",到1998年某次行业会议上得出"过去20年,中国企业在ERP上投资20亿人民币打了水漂"的结论。哈佛大学管理学博士,曾任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高级顾问的闻沫更是以《ERP成功率为零》为题,对ERP提出疑问并引发了"成功"的争论。随着国外企业经营失败将ERP厂商告上法庭之后,中国也有企业因ERP实施不成功而与厂商在法庭上讲"理"。
  在这个阶段,由于应用的失败导致人们对概念的反思,无论在应用的客户中还是在理论界、供应商中,都会有对这个概念的种种怀疑和追问,人们需要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搞清楚这个概念。因此,争论后,在一篇名为《Defining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文章中又提出了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建议将它(ERP)看做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增强版"--又回到了最初。
    5、扬弃期
  当一个概念的市场已经不再强劲增长,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同时应用失败的案例也逐渐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厂商们就开始考虑应对之策了。先是划清界限,让概念回归本来面目,然后再推出下一个替代产品--新的概念。
  几年以前,oracle就宣称ERP以死,ERP厂商们也曾在"dot com"、"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一度丧失股市上的地位,西风东渐,今年,我们有厂家纷纷推出URP、EAS、RTE、ERPII等概念,预示着下一代概念历程的来临。

    三、用CRM的概念来验证变迁过程

    1、提出期
  Hurwitz Group认为,CRM的焦点是自动化并改善与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领域的客户关系有关的商业流程。即是一套原则制度,也是一套软件和技术。
Gartner Group认为,CRM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

    2、抢注期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厂商、国内厂商、咨询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有产品的推出自己的产品体系,没产品的把自己原来的某种沾点边的产品,比如呼叫中心、销售软件改个名字,咨询公司就强调思想、实施、合作伙伴和集成应用。一时间也是满城风雨。

    3、扩展期
  Siebel已经将伙伴关系管理(Partn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PRM)与雇员关系管理(Employe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ERM)纳入新的版本之中,声称要重新定义客户关系。
  而SAP的mySAP CRM则除了整合企业整个客户价值网中所有人员、流程与知识外,还可以作为一个平台,实现在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人类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与SAP或非SAP商业应用的开放式集成,灵活地满足各企业独特需求。
    4、5两个阶段还没有看到,不过,我们拭目以待。

    四、关于概念变迁的几点看法

    1、一个概念,如同世界上其他的事务一样,也有其产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市场、用户、研究者都不允许我们把一个概念无限扩大化、也不允许我们把一个概念长期的使用下去。
    2、所谓一个概念的死亡、被抛弃,是指在市场中,使用这个概念已经形不成热点,无法有效吸引用户的关注,甚至令人有过时的感觉,并非其内容不再需要,它完全可以在下一代产品中体现出来,MRP、MRPII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争论某个概念过不过时
    3、不是所有的概念都能走完这整个历程,这需要一些条件,比如:出身好--著名研究机构、公司推出来的;样子靓--确实指明了市场的下一步发展趋势;身体棒--要有一些龙头产品带动整个市场发展。像前些年财务软件公司们推出的"网络财务软件"、"企业级财务软件"、"国际财务软件"就没这么幸运,从出身到成长都不如人意,只好草草收兵了。
    4、对几个新概念的大胆预测:URP走不了太远,出身不好,仅凭新中大自己难以独撑这个概念;EAS转为产品品牌,本身概念就是针对产品的;ERPII,或者eERP、iERP之类,因缺乏震撼性而逐渐被放弃;RTE走完全程,出身好会受到大家追捧,确实对现有的ERP产品发展有指导作用,估计用不了多久,各厂家就会把自己的产品戴上RTE的帽子,声称自己已经或将要成为实现RTE的标准产品。
  最后,用一个顺口溜来描述这个概念变迁的过程:
  高人打造一只矛(有影响力的机构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一种新思想或新的理论)
  大家纷纷说矛好(商家推广概念,并在自己的产品中实现或声称实现了这个思想)
  争先恐后造好矛(在概念同质化的竞争状态下,商家在产品中亮出"独到之处")
  好矛遇盾未见效(在该思想高调进入市场的前提下,商家产品在应用中收到打击)
  大家回家想新招(概念清晰,竞争完全同质化,商家期待或主动推出替代的概念)


    参考书目:
    《MRPII/ERP原理与实施》,刘伯莹、周玉清、刘伯钧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国CRM实战》,田同生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罗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