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管理软件平台化:引领IT步入满意经济时代 | 发表时间:2004-2-13 来源:金融时报 | 关键字:ERP 平台 | | | | 经过几年的突飞猛进,中国IT产业已经跨越了最初的高速成长阶段,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增长期。换句话说,中国目前的IT产业正处于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历史转折点上。这一方面表现为对各种新理念、新概念的慎重和对用户满意度的普遍关注;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客户需求的变化与厂家商家反应迟缓的矛盾,这导致了短期内IT产业链发展的受阻。 遭遇质变瓶颈 目前国内用户对IT相关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在盲目购买阶段。早期的用户为了尽快提高生产效率,不约而同地将信息化作为赢得竞争的有力武器,“大干快上,迅速形成规模”成为初级阶段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征;但随着用户成熟度的提高,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真正促进企业进步的其实是关键点信息化应用,在不经意间,企业将选择自己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到了一个高于以往的重要位置。 用户心理的变化造成了IT厂商们最初的无所适从,无法达到用户的要求而导致的用户满意度降低,成为IT厂商们最为担忧的问题。在一个项目上的失败也许就会导致IT厂商在整个自身市场的占有份额的萎缩,对厂商的不信任感有可能蔓延到其他具有潜在需求的用户。在这当中,作为信息化建设核心部分的软件应用,一直以来就置身在饱受用户诟病的中心位置。分析当前我国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时,金算盘软件这样认为:“现阶段我国软件产业表现出来的主要矛盾,是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与软件产品的通用性之间的矛盾。”大量事实表明,用户对以“软件的个性化应用”为核心的要求,迫使软件厂商必须对产品研发方向以及市场策略进行相应调整。 寻找困惑根源 从用户角度看管理软件业的发展,以会计电算化为信息化建设的起点,国内企业已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SCM、CRM、ERP成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化软件产品。用户IT战略缺乏规划,由部门级应用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造成了数据的浪费和处理效率的低下。同时,与日俱增的业务量无法有效升级为战略分析信息,成为战略决策的包袱,从而直接导致了国内用户对厂商开发的应用软件产品的怀疑态度,即便是正在使用这些软件的用户也牢骚满腹,有着颇多的不满。 根据计世资讯的调查显示,中国软件满意度刚刚及格,软件品质不过硬是造成软件用户满意度低下的直接原因,这种低下的软件品质甚至已经开始制约了中国软件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软件厂商的服务意识差也多次被用户提及,成为令用户不满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国内厂商已经开始反省自己,着力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着手改进和调整,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它们在这方面的努力。金算盘的“绿色生态链”,成功实现了“服务地点零距离、服务时间零等待”。 企业由部门级应用转向整体应用是企业竞争的必然趋势,而软件供应上在产品与服务上的部门级服务跟不上用户的需求变化,因此建立一个绿色的厂商联盟合作进行协同服务将更有效地把客户的满意度更大化。随着各家厂商间的合作日益增多,被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竞合”理念也许会越来越多地变成现实。 打造全方位满意经济时代 在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多种解决方案中,管理软件应用平台显然更具有现实性。平台软件具有人性化、集成化诸多优势,成为解决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以往的管理软件产品都存在着即定产品开发模式和用户定制的矛盾,当应用过程中,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它就不得不按照软件的模式进行流程重组,或是由开发商按用户的要求做二次开发。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突出了僵化的产品与中间商、用户、供应商之间无法协同的矛盾,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额的开发成本。管理软件应用平台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将两者间的矛盾化解,从而让多个不同系统完成步调统一的流畅运转。 管理软件平台最大的特色在于,“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开发和实施模式”和具备“快速适应业务变化,深度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因此管理软件平台优势显而易见。在提高软件品质方面,由于管理软件平台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绿色联盟式架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包容各种管理软件并将它们进行有效地整合,因而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有价值的数据并成功地提高了各种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未来系统升级准备了便利的条件。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管理软件平台能够完成快速、高质量、低成本开发客户应用,从而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软件升级、软件整合、数据库迁移,管理模式变革的时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还缩短了开发周期。不仅如此,用户的应用和维护也异常简单,实现了用户、开发商、平台厂商的共赢。 随着IT产业的日益专业化,每个领域的分工也变得更加细致。用户建设一个应用管理软件项目的成功与否,将会牵扯到用户、开发商、平台厂商、中间商等多个环节参与的产业链条,只有实现整个链条中每个成员的满意才能最终促成一个成功的软件产品。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中国的管理软件厂商们已经开始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收获。然而,用户和厂商之间永远是一种存在共同利益但又充满矛盾的微妙状态,如何在这中间把握好完美的平衡还需要我们动更多的脑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