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中国ERP:取跨国经 走自己路 | 发表时间:2003-5-3 特约撰稿人: 用友股份有限公司 王文京 来源:每周电脑报 | 关键字:erp | | | | 要抢占ERP市场,国际厂商需要发挥其“全球化”优势,国内厂商需要利用其“本土化”优势。但是“全球化”与“本土化”并不绝对,本土厂商在实施“本土化”策略占据了国内市场后,也将要走向世界,实施“全球化”战略。于是要正确把握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此用友从本土厂商的角度阐述了一些他们的观点。 ERP是现阶段中国企业信息化的主导应用,也是当前中国企业应用软件的核心系统,是我国应用软件市场增长的亮点。国际上企业信息化及其应用软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部门级应用(MIS)、企业级应用(ERP)或供应链级应用(SCM)以及社区级应用(eBusiness)。中国企业应用软件在经历了部门级应用的发展阶段后,已经进入了企业级或供应链级应用阶段。于是,怎样选择一条适合自己ERP道路,使中国企业信息化走向成功,并成长出一批具有产业规模的ERP厂商和相关专业服务提供商,这已是企业界、产业界、政府及其他社会相关部门当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际化之外更重本土化
适合中国市场客户要求的ERP产品应该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的产品。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ERP系统必须能够适应企业国际化运营的要求。同时,我们更应注意到ERP与一般的纯科技型的软件产品不同,是应用特性很强的软件,必须反映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商业环境、制度体系、企业发展阶段和管理模式。因此,适合中国市场客户要求的ERP应用服务应该是本地化的服务,即是符合中国大多数客户信息化基础的服务产品体系;健全的服务网络,使得客户可以就近得到服务;与客户无障碍的沟通和对客户服务需求的贴近;合适的服务价格。 中国企业信息化和ERP应用在具体实施方式上必须适应中国的国情和信息化基础。对于占中国企业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成熟、易用、规模化的ERP才是他们所需要的。让中国百万量级的中小企业应用ERP,实现信息化,在推广应用方式和服务保障模式上必须有创新,而不能简单套用国际上针对巨型、大型企业的ERP系统实施模式。中国大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与发达国家比较,应用基础相对薄弱,但这也有一个好处:在进行系统建设时可以跨越过时的技术模式,直接采用当今最新、最先进的信息科技,从而享受到最新科技成果。 在中国企业信息化和ERP应用过程中,中国政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国策,企业主管部门对全国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及对国债项目的支持,国家科技部门对制造业信息化的推动,信息产业部门对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建立等都在较大程度上推进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这方面与西方国家有着较大差别。
本土厂商的五大优势
中国ERP市场将是一个以本土供应商为主体,兼有国际竞争的市场。在中低端市场,本土供应商占主导,在高端市场,部分有规模的本土供应商也具有竞争优势。本土供应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产品应用与中国客户贴近、产品技术上的后发优势、本地化的服务、用户基础、成本价格优势。 与客户互动发展是全球成功ERP厂商的经营之道。针对中国企业客户,本土ERP厂商在对中国企业商业环境和管理模式的把握、对客户应用需求和应用节奏的结合、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加贴近中国企业的应用模型和解决方案。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新技术在国家间传导已经基本没有时间差别。我们也经常看到国际上一些应用很成熟的管理软件,由于历史包袱的原因,技术上反倒比较陈旧。而中国ERP/管理软件厂商没有这样的历史包袱,可以直接采用最新的技术,形成产品上的竞争优势。同时,借助最新的技术,结合当今的商业环境,本土ERP供应商在产品的应用模式上,也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已在一批用户单位得到推广应用的用友新一代ERP系统按照“协同商务、集中管理”的企业运营模式,提供了网络订单、网络分销、无线应用、电子银行等电子商务时代的应用功能,通过UAP(用友应用平台)实现了工作流、信息交换、国际化应用、客户化开发支持等多种系统机制。显然,无论如何命名当代的ERP(有的研究机构称之为ERPII)应用软件,当今中国本土供应商发展的ERP必定是以网络化为技术特性,以电子商务为应用特性的新一代ERP。 本土供应商在中国市场的服务网络覆盖度是国际厂商不能企及的,对于国际厂商来说,中国市场是其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但对本土厂商中国市场则几乎是其全部。同时服务产品的本土化程度和服务行为与用户的协同程度也相对更高。 用户资源对于软件企业具有特别意义。通过以往十几年的发展,有的厂商已经拥有数十万的用户基础,这是本土厂商与用户多年共同合作的结果,也是本土厂商继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在产品与服务价格上,尽管国际供应商开始减低其部分软件使用许可的价格,但其服务费用仍然居高不下,客户的总体拥有成本仍然昂贵。相对于此,本土供应商的成本价格就低得多了。
把握机遇五手齐抓
对于中国ERP厂商来说,要把握住中国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在与国际厂商的竞争过程中发展成长,并赢得中国ERP/企业应用软件市场,这是一场硬战,其关键在于:1、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产品研发能力与专业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以品牌厂商为核心的规模化产业群);2、本土化优势的发挥;3、国际化进程的推进;4、信息化推进的协同;5、合作伙伴链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变迁和欧美地区ERP市场的饱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厂商加强了其进军中国市场的力度,对中国厂商来说将面临严重的挑战。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大规模(千亿元级)的群体投资,也是一个更加难得的产业发展机遇。经验表明,目前中国ERP应用相对成功的行业和企业也大都是在学习国际先进做法的同时,按照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不断探索实践的结果。中国的ERP应用/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也必须走出一条中国式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中国的ERP及相关服务产业,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更大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