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热点背后的热点 | 发表时间:2004-1-23 特约撰稿人: 汉道咨询副总裁 朱赤红 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 关键字:erp | |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软件市场纷纷扰扰,尤为引人注目的是ERP新概念层出不穷,主流厂商造势此起彼伏。与往年的信息化建设相比,2003年全国各地涌动着一股ERP建设热潮,ERP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头戏。展望未来,随着ERP建设的逐步深入,ERP市场上将会出现哪些热点呢? |
| | 已经没有理由怀疑ERP市场的火热趋势,也无需置疑ERP正在成为信息化的热点,似乎一切顺理成章。无论是软件供应商还是咨询公司,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但这些热点充其量还是表象,那么热点背后的热点究竟是什么呢?热点的关键或主体一定是客户,他们往往成点状分布,但数量的巨大是ERP市场最具诱惑力的动因,既然能够形成市场,所以需要对“以点见面”的本质做些挖掘,这样才能把握真实和理性,或许这是智者的逻辑。
竞争使国内的企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企业家们正在重新审视企业的生存状态。从宏观而言,中国的企业面临的机遇难以言尽,但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随着信息不对称的减少,随着保护壁垒的降低或消失,随着竞争的市场化,随着国际巨头及专业领域的知名企业纷纷登陆中国,企业家们经营企业的难度随之而增加,因为他们知道在某个方面的微弱优势难以保持企业的长久兴旺,而综合实力的具备才是把握机遇的本钱。
所以这种刺激迫使企业家和管理者们产生了危机感、紧迫感,从骨子里反应出来的就是“思变”;这种刺激使被动的思变转变为主动的,尽管他们也很不情愿打破已经成为“文化和习惯”的东西,但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迫使他们改变思路和理念,剖析“存在就是合理”的动态价值,造就了企业发展的良性动机;这种刺激迫使企业求变,在合理的层面内和程度上改变企业的不合理,特别是在能够利用良好手段和管理工具的前提下,这种“求变”成为极大的可能,更何况这种手段已经被认为颇具效果。不仅有本土企业的亲身体验,还有国际企业的最佳实践,所有这一切,岂能不让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欣喜若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他们“突出重围”的希望。如果中国ERP市场的热点因此而热,繁荣将可以持续。
ERP或是工具,或是技术,或是管理,或是文化,但无论怎样理解和定位,都无法超越这样一个现实:ERP来源于企业的需求,然后指导于企业的管理,然后发展于应用之中。ERP的发展轮回丝毫不违背“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但目前的现状多少有些令人担忧,因为国内许多软件供应商希望通过局部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的应用探索出一条“快速发展捷径”,唯恐在逐渐火热的市场中失去机会和利润,但过多的眼前行为势必受到竞争的检验,如果只有几个客户认为“权当交学费了”也罢,但如果是众多客户在良好的期望中体会到失望,那么这种繁荣将极大的缩水。或者将出现另外一种局面,国内产品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成为了“扶不起的阿斗”,真正的利益将由谁主导也就一目了然。
从另外一个角度,国内企业必须认识到ERP的选择和应用不是改变企业的唯一良方,在这个方面的期望值越高反而失望越大,就如同外界改变的只是企业的生存环境,但生存的决定权仍旧掌握在企业自己的手中,所以在热点愿望和热点市场氛围之中,对于每个特定企业而言,“事与愿违”的现实同样存在。
所以,“思变”的重点在于理性思考而获取成熟的判断,而“求变”的重点在于运用合理的方式而达到预期的成效。现状同样让人有所顾虑:很多企业希望通过ERP的应用来回避理当承受的变革阵痛,甚至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企业可以创造、利用和改变工具,但工具往往改变不了企业,那么这种案例多了,损失的不仅仅是企业的投资和精力,信心的丧失更加可怕。否则,将出现火热市场环境中的偏见或悖论:ERP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是这样,国内的企业本身可以借助ERP“强身健体”或推动变革的希望也将落空,那么如何面对竞争呢?难道还要再去挖掘“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精髓吗?
ERP市场其实存在特定的关联和内涵,但没有约定特定的对象,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才能产生诱惑,从而形成热点,但愿2004年是真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