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SCM及物流 |
|
| 物流知识初探 | 发表时间:2003-6-17 特约撰稿人: 张铎 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 关键字:物流 | | | |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来说,可避免许多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并通过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社会成本。讲座从本期开始就进入物流领域的范围,将为大家介绍有关物流的知识。
物流的引入
物流,最早是在二次大战中,围绕战争物资供应,美国军队建立的“后勤”(Logistics)理论为原型的。当时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将“后勤”体系移植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才逐步演变为今天的物流。 然而,到目前为止,物流始终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关于物流的定义有很多,以下几个是较常见的: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 “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物流的分类
社会经济领域中,物流活动无处不在。对于各个领域的物流,其基本要素都相同,但由于物流对象、物流目的以及物流范围、范畴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类型。在对物流的分类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划分,通常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在这里,将采用第二种方法来划分(见下图)。

1.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如第三方物流等。
2.企业物流
从企业角度研究物流活动,这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物流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物流活动:
(1)企业生产物流
它是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大体为:原料、零部件、燃料等辅助材料从企业仓库或企业“门口”开始,进入到生产线的开始端,再进一步随生产加工过程的各环节流动,在这一过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时产生一些废料、余料,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回到产成品仓库,终结了企业生产物流过程。
(2)企业供应物流
它是指企业为保证自身生产的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等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对企业生产的正常、高效进行起着重大作用。企业供应物流不仅是为了保证供应,而且还要以最低成本、最少消耗、最大的保证来组织供应物流活动,因而它有很大的难度。而企业竞争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如何降低这一物流过程的成本。为此,企业供应物流就必须解决有效的供应网络、供应方式和零库存问题等。
(3)企业销售物流
它是指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伴随销售活动,不断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市场是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因此销售物流活动便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需求最终实现销售。在这一市场前提下,销售往往以送达用户并经过售后服务才算终止,因此销售物流的空间范围很大,这也是销售物流的难点所在。企业销售物流的特点是通过包装、送货、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实现销售,这就需要研究送货方式、包装水平、运输路线等内容,并采取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时、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达到目的。
(4)企业回收物流
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这些东西回收是伴随物流活动的。在一个企业中,回收物品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质量,并且也会占用很大资金与空间造成浪费。
(5)企业废弃物物流
企业废弃物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物流活动。
物流管理
1.物流管理的定义
所谓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物流管理的对象包括: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如对运输、储运等环节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的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对物流的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管理。
2.物流系统化
系统化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模式。对企业来说,如何建立所希望的物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用系统观点来研究物流活动则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1)物流系统的构成
物流系统就是指在企业活动中的各种物流功能随着采购、生产、销售活动而发生,并使流通效率提高的系统。这种系统大致由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组成,如图6.2所示。
 企业物流系统图 (2)物流系统化原则
物流是指从生产供应到消费资料废弃的一个范围很广的系统。这里主要就其中从生产到消费的范畴来研究所谓物流系统化问题,即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 在设计和管理物流大系统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服务性,在为用户服务方面要求做到无缺货、无货物损伤和丢失等现象,且费用便宜;②快捷性,要求把货物按照用户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迅速送到;③有效地利用面积和空间,虽然我国土地费用比较低,但也在不断上涨,特别是对城市市区面积的有效利用必须加以充分考虑,应逐步发展立体设施和有关物流机械,求得空间的有效利用;④规模适当化,应该考虑物流设施集中与分散的问题是否适当,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如何合理利用,情报系统的集中化所要求的计算机等设备的利用等;⑤库存控制,库存过多则需要更多的保管场所,而且会产生库存资金积压,造成浪费。因此,必须按照生产与流通的需求变化对库存进行控制。 上述物流系统化的内容简称为“5S”,要发挥以上物流系统化的效果,就要把从生产到消费过程的货物量作为一贯流动的物流量看待,依靠缩短物流路线,使物流作业合理化、现代化,从而降低其总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