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探讨
·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 流程设计与看板管理应用
·物流人才的培养
·沟通CTBS助物流公司实时掌握异地仓库信息
·做电子商务的物流还是物流的电子商务?
·第三方物流行业高度互动协作的重要标志
 相关新闻
·
THC暴涨在即 出口企业成本骤增
·
GrapeCity与广州大顺发物流签约
·
金蝶签约德邦物流 助力企业成长
·
展现真实应用成果,首个RFID实验室在京成立
·
我国物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
统计显示全国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5%
 相关热贴
·[原创]物流软件
·[原创] 物流软件
·[原创] 物流软件
·[分享]物流公司如何打磨IT系统实时掌握异地仓库信息
·ASP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的运用
·绝好资料:K3工业版物流初始化方案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SCM及物流
 
物流软件的胸怀有多宽?
发表时间:2003-6-28    来源:博科供稿
关键字:物流 
    面对各种各样的困惑和质疑,众多管理软件厂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而国外厂商开始涉足中小企业市场,更是给国产管理软件厂商带来了另一重压力。
    最新的市场调查显示,物流软件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而刚在物流市场份额调查中处以领先地位的博科,更是豪迈地喊出“物流终结ERP”的口号。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1年,中国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高达19000亿元人民币,市场可谓很大;但由于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由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服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或搬运上,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的功能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当信息化成为物流的突破点时,企业管理软件厂商因而得到了机会,众多软件厂商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同时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在2002年的物流管理软件领域,上海博科资讯有限公司是当仁不让的新科状元:一方面,市场高度承认博科的产品,光明乳业等物流业的巨人企业纷纷挑选博科的开发方式;另一方面,有调研结果表明,上海博科在物流管理软件中取得了领先地位。
    
    博科的“物流之恋”
    
    博科之所以能取得领先优势,在于该公司不仅在企业内部物流方面的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这些用户中包括中石化这样颇具影响力的企业),而且在新兴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中,也拥有像上海全方物流和商业物流中心等用户。这一切,奠定了博科新科状元的坚实地位。
    博科早期也是从财务软件起家,但是并没有从财务软件发展初期得到多少原始积累。直到1998年以前,博科的财务软件还基本局限于华东地区市场,同时,它走的UNIX主机和DB2大型数据库应用的技术路线,也并未引起业界和企业用户的关注。这有博科自身定位的问题,也与其身处的地域息息相关。当位居北京的用友借首都之人脉蒸蒸日上、地处深圳的金蝶借政策之实惠红红火火之时,定居上海的博科既缺前者之无形助力也缺后者的有形帮助,一直靠企业自身之力苦苦奋斗,甘苦自知。在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作用中,在外界与自我的双重影响下,博科一直处于蹉跎岁月,令人惋惜。就在这样的低潮中,一等就是十年时间。外界戏言这是博科和沈国康的“十年之痛”。
    直到近两年,上海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加快,投资环境和经济形势有了质的飞跃,博科终于争取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这使得博科开始走向全国,走向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同时,最早摆脱对财务软件依赖的博科,也比其它财务软件厂商更早地投入到制造业和MRPII等管理软件领域。而博科一直坚持的技术优势——跨平台、同时支持UNIX、OS/400和WindowsNT/9X等操作系统,基于DB2大型数据库,在大量数据处理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响应性能等优点,正在被日渐成熟的国内企业用户所接受。
    与国内其它物流软件不同的是,博科从一开始就立足于DB2数据库平台,通过与IBM的紧密合作共同开发了基于大型主机UNIX、OS/390、AS/400和IA架构下的NT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系统。尤其是在大型、复杂的应用条件下,基于DB2数据库平台的优势开始凸显出来,并表现出强劲的运算处理能力和商业智能。这使博科不仅在物流软件上领先于国内其它厂商,在高端财务软件和严格的电子政务、电子审计应用方面也具有极大的优势。
    博科创始人沈国康,从1992年创建上海博科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开始,就认定了博科坚持走技术路线的方向。沈国康认为,对于企业管理软件来说,技术和架构是软件产品的核心,市场运作是第二位,软件产品必然要走技术道路,才有可能获得产品和功能上的全面超越。这与国产软件业普遍重市场、轻技术的作法形成明显对比。
    当2000年一些财务软件厂商开始着手向管理软件转型时,博科的基于DB2数据库和跨平台的O9ERP已经面世两年,并且取得了多个高端、大型项目的成功经验。特别是随着国内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应用的规模越来越大,具备了与国外先进管理软件系统相类似的技术特点和优点的博科O9电子商务套件,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和接受。同时,博科在2001年取得良好业绩之后,在2002年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可以说,博科资讯在物流管理软件市场上取得的领先地位,仅仅是博科“厚积薄发”、在管理软件领域里全面崛起的一个开始。这一切,与国内管理软件市场和用户的成熟是分不开的,而务实、低调、专注技术和产品的风格,也正在给博科带来更多的回报。
    
    物流信息化大势已定
    
    在国内物流软件的厂商竞争中,东博科、南金蝶、北用友倚角鼎立之势已成。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博科在物流软件市场占有率和品牌认知率均名列前茅。博科向人们展现了以物流带动SCM、迅速构建企业信息化的新思路。
    我国的大多数物流企业,无论是物流服务的硬件还是软件,与电子商务时代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尚未浮出水面。这些问题说到底是信息化推进不力,物流信息系统正日益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也是需求企业考量物流供应商的主要因素。作为提供商,在夯实自己的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要作好应付不正当竞争的准备。
    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基于ERP系统试图实现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商务策略,但SCM专门针对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化作业而开发了相应的接口,这使得企业不仅在内部实现了高效化,同时也将管理范围延伸到外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上。“对外部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博科总裁沈国康认为,“这恰好是我国企业在做大做强过程中最急需的推动力量”。单凭一家企业或企业集团是很难把握稍瞬即逝的市场需求的,企业只有更紧密地与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之间,形成一条信息共享的协同化作业链,才能更好地把握商机,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如何让企业更快见到“实效”?沈国康指出:企业不妨绕开一大堆棘手的内部伤筋动骨的问题,从构建供应链、提高外部效率着手,再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推动内部管理流程的效率提高,将是一种“先易后难、自外而内”的信息化模式,能收到明显的事半功倍的效果。物流软件和SCM在企业快速实施信息化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使得SCM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欢迎,并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另一大着眼点。从ERP到SCM,不仅是一种观念和视角上的转变,同时也为降低信息化门槛、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本土企业更需要的是“实效”,企业只有在见到了明显的效益,尝到信息化带来的甜头之后,才会在信息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采用第三方物流已成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处于发展初期。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在这期间,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更加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还发现,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财务收益只占15%(这里的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等)。增值服务低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客户还没有做好外包装备;另一方面,客户认为中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在这种状况下,一个物流供应商在赢得其客户信任之前,可能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因此,物流供应商对中国物流市场运作的早期利润率要有一个现实的估计。
    总体而言,中国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同时,中国物流市场的地域集中度很高,近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以预见,物流软件的应用天空将越来越宽广。
    
 责任编辑:罗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