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是什么阻碍了IP呼叫中心的发展?
·VOIP成CRM的催化剂还是缺失的一环?
·VoIP技术对CRM创新价值优势
·VOIP——CRM的催化剂还是缺失的一环?
·跨产业链合作——呼叫中心再次崛起之路
·基于统一CTI平台构建用户信赖的呼叫中心
 相关新闻
·
呼叫中心看好VoIP 成本与通话质量是障碍
·
声软新款呼叫中心CommSuites平台上市
·
COPC发布全球首个呼叫中心外包标准
·
联想呼叫中心获得“中国最佳呼叫中心”称号
·
全球呼叫中心技术市场5年将达55亿美元
·
呼叫中心职业标准指导委员会近日在京成立
 相关热贴
·各行业呼叫中心系统,传真系统,呼叫中心,电话录音系统,自动语音通知系统,欠费催缴系统,自动语音应答IVR
·各行业呼叫中心系统,传真系统,呼叫中心,电话录音系统,自动语音通知系统,欠费催缴系统,自动语音应答IVR
·各行业呼叫中心系统,传真系统,呼叫中心,电话录音系统,自动语音通知系统,欠费催缴系统,自动语音应答IVR
·各行业CTI系统,传真系统,呼叫中心,电话录音系统,自动语音通知系统,欠费催缴系统,自动语音应答IVR
·景讯呼叫中心系统 (Call Center)
·各行业CTI系统,传真系统,呼叫中心,电话录音系统,自动语音通知系统,欠费催缴系统,自动语音应答IVR
 相关商城商品
· 呼叫中心数字化管理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SCM及物流
 
关于呼叫中心工具的思辩
发表时间:2006-5-24    来源:优胜资讯公司
关键字:呼叫中心 工具 SCM 
眼花缭乱的工具到底是为了“顾客满意度提高”还是行“满足企业面子”之实令人生疑,因为许多关于CRM满意度问卷的回复中都表示了同样怀疑。

    哲学家罗素曾言:“不要以为有了实证方法,思辩就不重要了”。实际上,要提出有意义的假设,必须下一番思辩的功夫。庸人看结果,巧人看过程,智者看本质;学习管理学的本质无疑在于形成有意义的假设,通过思辩,不断推翻或更正别人的假设,造就自己的假设内容;实证方法则是思辩结果的标志,而不是思辩的结束。

  近年来西方国家的呼叫中心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其中以“顾客满意度”为中心思想的一系列软件开发特别突出,CRM的日益发展无疑与之互为因果。相继而至的管理工具,如Erlang B,Erlang C,WFM 等日见流行。我国接收此类产品的乐观态度甚至大大超过西方国家,对于树立国产的“国际行业标准”尤为热衷;其实这是在标榜结果而放弃思辩,庸人偷懒法是也。难怪西方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而只将其产品画上某某标准销售给我们。

  眼花缭乱的工具到底是为了“顾客满意度提高”还是行“满足企业面子”之实令人生疑,因为许多关于CRM满意度问卷的回复中都表示了同样怀疑。这种现象的起因主要是缺少这类工具使用经验;因不懂而购买,又因了解而后悔,落得将错就错的结局。错误的不是工具,而是少了有意义的假设。

  据了解,美国业内对于CRM 的效率贡献认同比率尚未超过24%,而对于CRM的效益贡献度认同率同则小于6%,甚至有人戏称之为“呼叫中心肥胖症”。究其原因,不外是“瞎子摸象”;开发商的设计假设条件与用户应用动机定位各说各话,牛头不对马嘴,至使其难以发挥完整功效。

  其它工具的误区则更明显:比如,在考验ErlangC 的实效时,是否分析了其各变量的变化原因呢?难到呼入量增减是孤立的吗?人力效能变化的意义是否被掩盖了?如何改变这些变量才可使效益最佳?真正的答案往往是决定于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多于数据计算。又如,服务水准(Service Level)显示的呼入者的等侯程度,它是按怎么样的标准决定?又该如何利用等候时间创造良好体验?难到以最快速度喝完一杯星巴克咖啡体现了其咖啡文化真意?再如,WFM对于人力最优化运用的假设,必然被人事制度影响,也被各项目特点影响,决定购入前应如何对此做可行性研究?

  本人在AT&T工作时,为了在波动不已的呼入量下保持均恒的服务水准,保证每个员工保有充分的工作量,而又不使公司超估未来人力需要,以免造成公司裁员压力或盲目增人,不得不人为地改变WFM假设条件。事实证明了这种“做假”的正确性,因为其结果成就了我在AT&T的使命。

  凭心而论,CRM 的软件设计假设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正因如此,它连成为“实证方法”的标准都达不到。但是,按罗素大师的逻辑,CRM给了我们一个不断思辩的方向,而不是现成的完美工具。当中国企业大口咽下国外不成熟的管理“药物”时,应先了解其能治的是怎样的病,然后才论证其效果,再评估其效益,而不是相反,从而免于误入“凡洋必好”的陷井,而又不使自己有偷懒借口。

  古人有“屠龙之术”语,今人有“本末倒置”说,如果用于描写当今各色呼叫中心软件不免太刻薄。谨此鼓励大家一句:“明天的CRM会比今天的好,然而,不可停止思辩”。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