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汪忠田的供应链情结
·全球化竞争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研究
·全球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之道
· 新飞借力 打造敏捷供应链
·Infor电子/家电行业供应链管理研讨会
 相关新闻
·
Lawson软件“时尚行业供应链的建设和应用”论坛在杭州和广州成功举行
·
蒙牛集团签约双汇软件 打造实时大集中供应链
·
逐鹿SCM成功助江淮商用车打造供应链协同平台
·
逐鹿SCM成功助江淮发动机提升供应链运营能力
·
“2007中国手机供应链管理研讨会”在深顺利召开
·
香港洪氏饮食集团牵手中华网软件旗下罗斯企业系统
 相关热贴
·供应链流程
·Dell供应链案例分析
·我适合供应链管理吗?我该如何规划供应链管理的道路?
·Infor汽车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 下载
·业绩下滑 联想供应链战略面临严峻挑战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
 相关商城商品
· 《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及应用》
· SCM 供应链管理:策略、技术与实务
· 《供应链管理(SCM):原理、策略、实践》多媒体课程包
· 供应链再造
· 图解供应链管理
· 供应链管理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SCM及物流
 
软件世界:供应链管理(SCM)的明天
发表时间:2006-12-26 孙泠   来源:赛迪网
关键字:供应链 SCM 软件 
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汽车制造商采用多层级架构的供应链模式进行经营。这种模式着重强化在各层级供应链中推行竞争性招标,以此作为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

    客户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购买汽车?他们是否愿意为自己心仪的汽车先发出定单,而后甘心花费一段时间等待它的生产?或者选择直接到经销商那里,找到一款自己可承受的合理价位的汽车,交钱后直接把它开回家?
   
    Covisint在2000年最初发布时曾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这家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拍卖网站是由通用汽车、福特和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发起的。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Covisint将在一个月内步入正轨,并最终将实现年采购额7500亿美元的目标。
   
    复杂性的问题
   
    但过于完美的出身不一定是好事情。
   
    Covisint在其后短短一年时间迅速落败,随后以700万美元的“廉价”被卖给Compuware。抛开后来互联网泡沫的大环境冷暖,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行业寡头之间无法避免的利益冲突。
   
    以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全球汽车零配件交易网络,愿望是美好的,但国际汽车市场由美、欧、日三大利益集团割据的格局无法撼动,“三巨头”以外的大众和丰田就曾公开表示:Covisint只代表美国利益,它们将各自召集麾下供应商另起炉灶。
   
    尽管如此,汽车供应链的规模和复杂性依然让很多公司感到望而却步。全世界每年大约要生产6千万辆各种类型的汽车和卡车,在美国,平均年产量是1千7百万辆。
   
    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汽车制造商采用多层级架构的供应链模式进行经营。这种模式着重强化在各层级供应链中推行竞争性招标,以此作为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
   
    而近年来,美国汽车制造商通过实施精益策略,重新定位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及尽可能少地采用定单生产等策略,以应对日本及其他国外汽车生产商所带来的挑战。此外,制造执行系统软件供应商对顺序排产软件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这个行业的热点。
   
    随着先进的电子及其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制造自身变得更加复杂,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大的努力致力于如何完善存货及生产能力管理。CompuwareCovisint总裁兼首席运营官BobPaul承认,由于工程设计方面的复杂性,造成PLM和供应链的互操作性差,甚至很难部署SOA。
   
    尽管如此,由哈佛商学院最近所做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集团决心将努力使消费者获得尽可能多的选择。他们甚至将车辆的模块设计和配置也展现在消费者眼前,尽管一些人认为这样做过于超前。高度客户化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它加重了一级供应商所承担的责任,最终导致“0.5级”或者“OEM供应商”等词汇的出现。
   
    现在的Covisint是一家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产品能够支持用于数据传输的M2M连接器,并可通过门户技术的合作,共享软件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
   
    回顾一下Covisint过去的历史,似乎没有人对发生在它身上的一切或者所经历的失败感到大为惊诧。而另一方面,对汽车行业供应链协同的行业标准出台的呼声却一直处在风口浪尖。尽管如此,EDI在M2M通信中所拥有的统治性地位却一直无法撼动。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