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SCM及物流 |
|
| IT管理革命无极限----明基信息系统集成一条龙 | 发表时间:2004-1-4 特约撰稿人: 康健 来源:明基逐鹿供稿 | 关键字:供应链 | | 摘要:作为一家全球性的IT企业,明基在采购、销售、库存等方面的管理是如何进行的,两小时送达的承诺如何实现……文章将会给出答案。 |
| | 明基已经建立相对完整的全程供应链信息化体系,明基的掌门人李焜耀希望借助高速、透明、通达的信息化通道,实现全球电子产品巨头的梦想,索尼是明基的样板。 明基通过产品的延伸再延伸来不断弹跳触摸自己的理想目标,同时,明基的信息化触点也在延伸再延伸,不断整合供应链的所有节点,锻造完善的供应炼体系。 作为明基的E化过程见证者,苏州明基制造总部的ITS主管陈谊德(ideal)感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已从单纯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企业群与企业群之间、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如何协同上下游厂商,以及协同的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供应链架构
明基2000年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供应链系统架构。原明基ITS主管,现明基逐鹿软件GES事业部主管汪忠田认为,作为一个以市场分销为导向的制造型企业,明基的着眼点始终围绕速度与库存:一方面可以减少存货损失与缺货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与灵敏度,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缩短生产周期从而大大减少产品的库存。 明基营销总部信息经理周庆渝介绍,对于营销部门来说,信息化主要有三块大的应用,目前明基前端主要有一个接订单的系统(e-Channel电子渠道),他是一个面向经销商的电子商务平台。然后中间的核心是一个ERP的系统,ERP接受eChannel的订单进行库存分配与帐务处理,然后抛转到e-Logistics(电子物流系统)以通知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发货作业并追踪运输过程中的状态,从而实现整个订单处理作业的全程协同,同时营销总部的ERP系统与制造总部的ERP系统透过PO-Link(采购订单连接系统)进行整合。。 服务这一块包括两大主轴,一个是call center(呼叫中心),在总部这边接听客户打来的电话,进行记录和追踪。另一个是全球维修服务系统,针对客户送来的物品的维修的状况,进行记录,包括不良率分析等。这是整个售后服务的体系。 内部的营运管理还有HRM(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作流、知识管理与信息门户系统,使整个内部流程形成一个e化系统。 掌控物流配送的全程状态是e-Logistics(电子物流)系统的主要立足点,这套系统一方面与配送仓库作B2B的信息对接,另一方面向运输商发送运输委托书,并追踪运输过程中产品的在途状态(经销商何时接收到产品,产品有没有破损,破损的程度等)从而达到订单与配送过程全程跟踪控制。 明基的整个完整的供应链系统在2001年左右基本搭建。在明基看来,分销供应链的协同,就是以订单为中心,协调财务处理和物流,从而达到快速的定单反应和客户反应。 目前,明基有90%的订单是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的,整个订单的处理时间只需10分钟,从而可以做到全国任何地方48小时到货。 在汪忠田看来,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供给端――即采购协同端,以此来帮助企业通过网络形式与供应商协同,完成采购动作。目前明基在此方面应用的是Vendor EDI系统。另一部分则为需求端――直面消费者与市场的检验。目前明基为了实现此目的应用的有:e-Channel、e-Logistics、e-Order、e-GSR、e-DMS系统。 汪忠田表示,明基信息化的目标是做到全程供应链的整合,就是说能将明基的直接用户、经销商、营销总部、制造工厂、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整体形成一条畅通链条,所有产品都可以沿着这一条链走下去,这是整个IT应用的终极目标。明基一直围绕这样的目标导入一些应用,如Echannel是为了整合经销商,短信系统是为了整合销售终端,工厂上供应商管理系统以整合供应端。,并随着企业业务模式的调整而不断加入一些新的系统模块,或完善原有的系统以让整个供应链的连接能够更加平滑。 目前,明基的信息化系统通过统一的门户登陆,形成一体化的平台和用户化的界面。 销售端新应用
明基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化系统。目前在销售前端,正在规划和即将应用的将有SFA(销售自动化)和加强呼叫中心的呼出功能。 2003年,明基营销将在营销方面将重视行业客户,希望提高行业客户在整体销售中的比例,而SFA主要基于销售机会和行业客户的应用。主要关注销售机会、销售活动、费用、客户信息以及合约、报价等售前信息的管理。 周庆渝表示,渠道用户的信息在ERP里面已经有了,但是不会像SFA那么细。渠道不是真正的需求者,它只是销售的环节。而SFA的客户才是真正的需求者,分析他们的数据更有意义。其贡献度和一般的渠道客户迥异。明基的很多新产品如Project就面是面向行业客户的,因此针对开拓行业客户的SFA被明基赋予了比较大的期望。 明基原来很多行业客户的信息保留在销售人员手中,常常这些人离职,销售人员现在跟的单子就没人跟了,他和客户的关系也因为他的离职带走了。而且当新的人员拜访客户又要有一个新的开始,客户容易感到不被重视。 SFA的信息将细化到拜访记录,包括每次拜访的人的喜好、家庭状况等详细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对于一个与行业用户相关的明基工作人员,从前端开始,可以免费从SFA提取现在在市场上有哪些标案,哪些要去跟踪,拜访过客户之后回到系统里面记录,包括已经承诺的还有下一次要继续谈的,这样如果下一次去拜访的人不同了,就可以根据这些记录把话题继续下去。成交的过程也会记录在这个系统里面。通过SFA一方面是避免人员流失造成的材料流失,另一方面将资料更直观的整合起来便于分析,同时也与客户关系的增进,因为客户可能感觉被尊重,不用对每一个新来的销售人员都讲一遍一样的东西。此外,还可以更多地体现对客户的关怀。 明基还准备利用呼叫中心做更多的呼出服务。以前的呼叫中心更多的是用于接入服务。汪忠田认为,这个和公司的策略是相关的。明基以前是做DIY产品起家的,比如DIY产品只要品质好渠道畅通,东西就能卖出去。而现在比如明基卖了joy book笔记本,希望用户再买一个joybee或数码相机,客户对公司的服务满意度非常重要。不仅有了新的产品之后能够推销给客户,还可以了解他的使用感受,去改善产品的设计。培养客户忠诚度。随着公司产品的改变,需要越来越多地与客户交流,因此明基才考虑把CTI(电脑电话集成)也整合进来。进行客户关怀和市场调研。 CTI整合以后,可以进行预拨号的动作,那每天的工作就很简单,只要拨号。电话接通了明基这端的服务小姐的电话才会响,再去接。可以提升效率效率的提升。以前一个客户电话进来,必须手工输入对方号码,才能从电脑中调出客户信息,进行应对。而整合之后可以通过系统,电话进来就可以直接在电脑中显示,提高服务效率。 APS协同采购和WMS
明基明年还要做一套仓库管理系统,现有的ERP已经解决了库存数据本身的信息,而明基希望能做到一体式的仓储。也就是渠道的信息从ERP出来之后进入WMS系统,通过仓储系统直接去检货,然后配送出去。这样能够随时了解整个仓库的货品的分布状况。 周庆渝认为,这和生命周期的管理是类似的。从进货开始,可以根据一定的运算法则来得知物品的摆放,确定最有效率的储位,入库。接到订单之后,根据一些原则(如先进先出,贵重商品、非贵重商品等)让在库房操作的人进行捡货,然后安排出货。主要模块大概是分为:入库、检选、储库三大板块。 制造方面,明基正在把APS(高级排产计划)引进中国,这部分在台湾原来有应用,在大陆大概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可能完成。 汪忠田认为,与传统的MRP(物料需求计划)相比,APS优势在于两方面,一个是速度,MRP一般最多一个星期运行一次,速度没办法快速算出来。此外是约束条件,MRP(物料需求计划)是无限产能,它只能运行物料,产能方面无法考虑,约束条件考虑有限。APS既考虑物料也考虑产能。周庆渝则介绍,APS的输入是销售预测和销售订单,输出就是生产的排产。明第三、四季度,明基还将上线需求计划系统,在需求端,根据一些算法、历史销售通过很多模型去做预测,甚至可以考虑到市场促销活动可能带来的销售增长考虑进来,增加数据预测准确性。这些预测再加上订单就会进入APS,进行排产。 明基还在做协同采购,以前的电子采购主要是把采购单用网络发到供应商,供应商通过WEB去确认这样的过程。在汪忠田看来,一个企业真正头痛的往往是JIT(恰时供货)的物料(如笔记本的JIT物料,就包含外壳、包装物、冲压件等)。不同型号产品,JIT的物料不同。由于客户的需求一直在变,怎样对JIT物料做存储非常头痛的。明基以前更强调处理PO(生产计划),以后更多会考虑怎样把生产的计划转变为明基对JIT物料的需求计划,然后把计划及时发给供应商,供应商通过网络确认这种需求,把货送回来。要求物料每天可能送四五次。协同采购完成后,明基一个月或一星期发一份PO(生产计划)给供应商,预告采购量,而不是具体时间。,而采购人员每天更改送货计划,对于每天送几次、什么时间送、送多少,都通过网络送出,将明基的排产计划和供应商的紧密相连。汪表示,这个系统中怎样产生很好的协作关系将是重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