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六:找准目标,协调好全局与局部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五:ERP是工具,理解、应用是基础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四:让数据变为信息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三:深化应用,业务蓝图是关键
·企业知识门户建设和趋势有奖调查
·Inventor夺宝(第二期)
 相关文章
·管理创新首先是一场推销
·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进入集团管控阶段
·浅谈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思路和方法
·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研究及应用
·信息化实施三步曲
·信息化孕育企业核心生存力
 相关博客
·煤矿信息化冲出黑马 王庄煤矿笑傲江湖
·三个和尚故事到企业信息化建设
·集团企业信息化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软件问题与对策
·从财务到预算 冠京集团信息化成功战略
·对试验和测试领域的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管理信息化两驾马车——全面预算管理与精细化管理
 相关新闻
·
各大厂商齐举SOA大旗 08年谁将领导中国市场
·
企业经营实战模拟精英赛力推高校信息化实践教学
·
2007年化工行业“促信息技术应用,创企业效益新高”交流会闭幕
·
SaaS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高潮
·
康特集团果断换型 携手金蝶共建信息化
·
天舟助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构建设计体系集成平台
 相关热贴
·[分享]水泥行业信息化专家五
·中小企业信息化最缺的是人才
·[分享]水泥行业信息化专家四
·企业信息化规划咨询的几大误区我之见
·第二届(2007)中国制造业信息化MES产业技术论坛会议
·制造业要逐步完善信息化啊
 相关商城商品
· 现代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实务
· ERP系统的集成应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 信息化项目管理
· 制造业信息化与信息编码
· 企业信息化的真谛
· 现代企业信息化重构
 
 
当前位置:制造业与信息化 -> 信息化言论
 
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07-3-2 尹晓东   来源:eNet硅谷动力
关键字:信息化 信息产业 信息化建设 
我国信息产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曾经的全球过期信息产品的“抛售地”,到今天全球规模第二的信息产业大国,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在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推进和信息产业发展中,信息化与信息产业推和拉如何合谐,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国信息产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曾经的全球过期信息产品的“抛售地”,到今天全球规模第二的信息产业大国,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序幕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 “金”字工程启动拉开的,十多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如同两个孪生兄弟,在相生相伴的共同成长中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信息化的关系非常重要。我们注意到,这相生相伴的俩兄弟在共同成长中,也存在不少不和谐的地方。如何消除其中的不和谐因素,让俩兄弟更好地成长,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体制机制不顺

    目前,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各省、市、县信息化推进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设置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就省级而言,有的省与国家部委相对应,有信息化办公室,有信息产业厅(局);有的省市只有信息办,没有产业主管部门;有的则有信息办的牌子但没编制、人员,或信息办内设在省发改委等单位;有的二者合二为一成立信息委;有的信息产业却由两个或以上的部门如经贸委、机电办和科技局等分别管理。省级机构不统一,地市一级机构设置也不完整,部分地市级政府至今还没有成立信息办或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在县级政府组成部门中设有信息办或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更少得可怜。各级政府在信息化推进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方面的组织机构不落实,机构设置不统一,造成体制机制不顺畅,无论是对推进信息化还是发展信息产业都构成严重制约,更谈不上整合两个部门的力量与资源,促进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绕不开的难题。

    发挥信息化市场资源的调控手段来促进产业发展不够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每年对信息化的投入一直呈快速递增趋势。特别是电子政务的快速推进和政府引领下各领域信息化的迅速普及,庞大的政府或集团采购极大地拉动了信息产业的市场需求。中国从2005年开始,行业信息化进入提速增长期,年均递增15%。据商务部研究院与北京信索信息咨询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信息化趋势研究报告》称,今年我国在信息化改造投入上将达3227.1亿元,其中,电信、政府、金融三大部门将分别投资520亿元、504.8亿元和448亿元,居前三位。如此大的市场规模,由于政府与应用行业以及大企业集团的集中采购力度不够,资金分散,致使市场散落在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或各个行业,没有形成一只统一的、强有力的“有形的手”。根据《采购法》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制订了不少采购方面的规章制度,但几乎都是为保证公平竞争和预防腐败方面所做的制度设计。对政府如何集中掌控和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市场这个巨大资源的调控作用,优先支持民族产业,扶持和推动本国信息产业发展,却鲜有相关政策和文件。

    资源整合不够和扶持政策不到位

    在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推进和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两个资源整合不够和两个政策不到位的问题。两个资源整合不够,一方面是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和信息化手段推进信息化不够,二是整合信息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资源支持、支撑信息化建设不够。正是因为信息化建设对资源整合的渴求,才有了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的说法。如果“一把手”没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其他人认识再深刻也很难顺利推动。

    两个政策不到位,一是政策的制定不到位,二是政策的落实不到位。目前中国是信息化消费大国,信息产业生产大国、制造大国,却不是品牌强国、创造强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出台了一些产业政策,提供了不少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但在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比如嵌入式软件的出口退税政策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同时,在已有政策的执行上,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国家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18号文件”及有关风险投资、政府采购政策、企业上市、融资等政策至今尚未全部落实。对于信息化推进而言,很多地方政府有政策有资金保障,但在国家层面并没有具体的扶持政策或引导性资金。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绝非是信息产业或哪一个部门的事,而应该由大家共同努力来推动。

    标准缺失严重制约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

    信息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信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现在,无论是关于信息化的相关标准规范,还是信息产业、信息技术方面的标准规范都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信息化领域的标准,如社区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等等几乎都是空白,已经对信息化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很多信息产业、信息技术方面的标准要么掌控在国外企业手中,中国受制于人,交给国外惊人的知识产权费;要么空缺,造成部门及企业无所适从,或者自行其是,自己出台内部标准,导致最后各自出台的标准互不兼容,无法互联互通,造成极大的浪费和大片“信息孤岛”、“信息烟囱”。还有很多原来的标准不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

 
2页,当前第1
责任编辑:范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