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六:找准目标,协调好全局与局部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五:ERP是工具,理解、应用是基础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四:让数据变为信息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三:深化应用,业务蓝图是关键
·企业知识门户建设和趋势有奖调查
·Inventor夺宝(第二期)
 相关文章
·“敏捷制造” 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本质要求
·中小型制造业信息化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浅谈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途径探索
·MES: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
·从长尾理论角度看制造业信息化发展
·落实“两甩”,推动中部制造业崛起
 相关博客
·制造业信息化英汉小词典
·人本管理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缺失
·世界上最大的协同创新案例-JSF
·对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的思考
·改进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的策略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相关新闻
·
中南七省(区)协同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启动
·
上海市“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工作大会在沪举行
·
MI:制造业IT投资的十大趋势
·
抓住重点,深化应用,激情投入广东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
杭州新中大三度参加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经验工作会议
·
山东京博控股公司新协同成功运行
 相关热贴
·第二届(2007)中国制造业信息化MES产业技术论坛会议
·新闻评论:中南七省(区)协同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启动
·[推荐]IT全球百强关于制造业信息化的讨论
·[公告]制造业信息化交流群(8782898)欢迎各位加入!
·[公告]制造业信息化交流群(8782898)欢迎各位加入!
·[推荐]请大家到摆渡制造业信息化吧看一看
 相关商城商品
· 现代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实务
· 制造业信息化与信息编码
· 2003中国制造业信息化CAD/ERP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 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管理与实施
·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问答
·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背景、内容和案例
 
 
当前位置:制造业与信息化 -> 信息化言论
 
协同:制造业信息化的新标准
发表时间:2007-8-4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来源:e-works
关键字:制造业信息化 协同 用友致远 
协同应用软件是与企业信息化密切结合的最前线,而在这个领域,处于领跑地位的便是拥有近20%市场占有率的用友致远。为此,记者采访了用友致远的创始人之一,用友致远常务副总经理张屹。

    近年来,协同继ERP之后成为信息化的新热门。据国内权威咨询机构赛迪顾问的分析,仅在2006年,协同软件的市场规模便已达到了13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ERP 35亿元市场规模的1/3。而作为制造业的代表企业,诸如海南制药、赣南卷烟厂、贵州茅台啤酒、安钢信阳钢铁、湖南铁合金、东方锅炉等也纷纷实施了协同。种种迹象表明,协同软件已经成为了制造业信息化的新标准。

    根据赛迪顾问的报告,协同应用软件是与企业信息化密切结合的最前线,而在这个领域,处于领跑地位的便是拥有近20%市场占有率的用友致远。为此,记者采访了用友致远的创始人之一,用友致远常务副总经理张屹。

    记者:张总您好,我们看到,很多制造企业都纷纷实施了协同。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不一定很了解,您能够再深入阐述一下协同的概念吗?它和传统的ERP有什么不一样?

    张屹:好的。很多企业老总在刚开始接触协同的时候,都感觉有些奇怪,我已经上马ERP了,还需要这个东西吗?其实,不管是协同,还是ERP,都是为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来服务的。一个比较初步的理解就是,ERP是管理固化流程的事情,比较刚性的,和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是比较一脉相承的,他把工人总是假定为不自觉的,所以就要用层层分解的步骤来规范管理,以提高整个作业流程的质量;协同是管理人和非流程的事情,比较柔性的,和彼得•德鲁克的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思想是一致的,他认为知识工作者不能通过居高临下的命令来组织,而需要一种更加有效的沟通和激励手段,这就是协同。那么,我们看到,为什么海南制药这样的制造企业在实施了ERP之后还需要协同呢?这是因为,ERP解决了固化流程的问题,而一些非固话流程,俗话说,比较扯皮拉筋的事情,就需要协同来解决。因此,ERP是制造业的基础,而协同是提升,双方都是为了管理现代化和提升有效产出来服务的。一言以概括,协同就是多人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协同应用软件就是帮助企业多人共同协作的一个平台。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制造业对非流程管理的需求,对ERP管理的提升,形成了协同的需求。那么,您认为制造业的信息化是否有一个层次?或者说,有不同的境界呢?

    张屹:谈到制造业的信息化,我们大家可能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总经理办公室、财务室武装上了电脑。这是最初步的,办公自动化和财会电算化,它实际上完成的是一个管理者的思维输出和账务现代化的工作。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管理者会发现,用一套系统让一线工人工作有序化,进行全程的监控和指挥,将会大大提升企业绩效,于是,基于严格流程分析的ERP就会被实施起来,也确实是让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要提高不少。但是,这套系统基本上是在制造范围内起作用,而销售、市场这样比较灵活的部门却用不上,这样,协同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它和ERP最大的不同在于,ERP是武装“螺丝钉”的,协同则是武装“发动机”的。因此,产生的绩效当然也有成倍的差异。

    记者:您刚才提到,制造业信息化实际上遵循了一个财务-ERP-协同的发展轨迹,那么除了内部认知提升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促进了协同的应用呢?

    张屹: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实际上,很多企业应用协同,并非由于企业领导人认识提升到了多高的一个层面,很多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的产业,规模越大,边际成本反而越低。当然,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管理要跟得上这个规模的扩张。

    进入90年代以来,在制造业里发生的并购重组案很多,比如,1996年波音与麦道260亿美元的合并,2005年武钢集团并购鄂钢,2007年前后的鞍钢和本钢联合重组。那么,不管是大型的国际并购,还是国内国企的重组,都面领着一个组织行为管理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让新的组织能够快速整合,以适应规模的扩张。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人的管理、文化的推进,搞得好就是“规模经济”,搞得不好就是“规模不经济”,因此,“并购重组不稀奇,整合速度最关键”。

    协同软件对于制造业的作用,就是提升整合速度,这个整合速度不仅仅是组织行为的协同,更是文化的统一推进。比如说,购并后公司如何管理?往往成为高层的一块心病,而如果应用了用友致远的A6协同产品,则非常简单,只需要将母公司的协同平台稍作修改,甚至可以保留被并购公司的LOGO等形象,完全移植过去,表面上是维持原局,而游戏规则则已经统一,能够起到一石双鸟的作用,既能推进整合,又能缓和矛盾。

    而制造业规模的扩张,除了并购重组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区域的扩张,也就是说公司没有发生什么重组事件,只是办事处增加了,网点多了。

    根据我们的统计,对新兴网点的管理,往往是制造业比较头疼的东西,不管是财务软件,还是ERP软件,都是鞭长莫及,很多新的产品开发、新的市场活动,新的渠道拓展,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都还是通过传统的传真、电话或者电子邮件来沟通,非常不容易管理。而利用协同软件,就可以帮助所有人减轻沟通的负担。以用友致远的A6为例,它突破了“固定团队”和“固定工作流”的要求,将协同的管理行为抽象提炼成“角色、事件、流程、结果”等要素,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角色驱动机制,以表单为信息载体,以不同的工作流为导航,完成“人找事、”“事找人”、“人找事”等不同的管理事务,能够提高“跨部门、跨地域、动态团队”工作效率。这样一来,不管是企业规模扩张得如何,每个节点都不会成为信息孤岛,都能够有效的整合与互动,这样,就将多个分散的队员组成了一支支优秀的团队。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组织行为管理,那么您认为,当前制造业什么样的组织架构是比较适宜的?协同又能够怎样适应这种变化呢?

    张屹:这个问题其实我想大多数制造业的老总都在思考。应该来说,当前中国的制造业走势还是相当不错的,比一般的行业都要稳固得多。我在这里只是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对趋势的发展进行一些分析,供大家参考。

   制造业在全盘实施ERP后,实际上这个时候的竞争就会从制造环节部分地转移到市场、销售环节,在完全垄断、寡头垄断的情况下,比如钢铁、航空会好一点,而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比如小商品制造则会更加严峻一些。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的组织架构,也由原来的自上而下式的,变成灵活式的,同志式的。打个比方来说,原来可能是行军,指挥官一声令下,所有的人就开始跑步前进。而以后,就可能变成足球队,即便是教练,也不会规定每个球员必须站到哪个位置不动,而是人跟着球来变化。

    因此,这种基于群体整体目标的灵活组织安排,将能给企业带来绩效的提升,项目经理制度在很多制造企业的推行,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个里面,项目需要抓人的话,他自己手下其实是没有人的,只能从市场抽调一个,从销售抽调一个,从设计抽调一个,从制造抽调一个。因此,这样灵活的组织架构,就不仅仅是一个OA、或者财务、或者ERP系统能够支撑的了。它需要协同。

    通过A6的协同软件,每个项目成员都能够对项目的进度进行跟踪,能够发现每一次会谈的记要,对每一次任务进行响应、反馈与经验共享,可以很轻松地跨越语言和地域的障碍,不论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还是在纽约、东京、巴黎,不论是通过电脑、手机短信,都能够轻松地进行协作。特别对于时间价值都很高的管理层来说,这种时间的节约、效率的提升,价值是很难用金钱来评估的。

    根据我们得到的反馈,有很多制造业的高层,在进行重大的决议时候,比如一个并购、融资的时候,通过这个平台和内部和外部的进行协同,则能够很快地推进,特别是一些涉及到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这样的典型的知识工作者参与的行动。不要忘记,他们的收费是以分钟来计算的!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责任编辑:孙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