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六:找准目标,协调好全局与局部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五:ERP是工具,理解、应用是基础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四:让数据变为信息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三:深化应用,业务蓝图是关键
·企业知识门户建设和趋势有奖调查
·Inventor夺宝(第二期)
 相关文章
·内部沟通之难
·CIO:从胡润排行榜富豪经历学习职业规划
·CIO的新角色精于技术的业务经理
·发起变革,CIO从后台走到幕前影响决策
·明辨SOA的诱惑
·吴文钊:CIO要顶住信息化词汇大爆炸的冲击
 相关博客
·报喜鸟周宏钧CIO访谈:优秀是一种习惯
·“参与、碰撞、共享、成长”——记第26届CIO&CKO_CLUB深圳站交流会!
·专家陈龙章与北重CIO欧阳亮对话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
·敬请参与蓝凌第26届CIO&CKO_CLUB观念共享交流会
·敬请参与蓝凌第26届CIO&CKO_CLUB观念共享交流会
·拉上老板做“同谋” CIO迎来自己的春天
 相关新闻
·
近八成CIO认为远程接入需求突出
·
明基逐鹿-微软中国 CIO沙龙全国巡展武汉站反响热烈
·
CIO时代2007年培训计划
·
明基逐鹿-微软中国 CIO沙龙全国巡展活动拉开帷幕
·
明基逐鹿-微软中国CIO沙龙全国巡展即将拉开帷幕
·
首届中国制造业CIO年会 思博客户鸿智电器荣膺两项大奖
 相关热贴
·中小企业CIO“半个人”的信息化
·CIO:是战略家,还是项目推动者?
·文章评论:吴文钊:CIO要顶住信息化词汇大爆炸的冲击
·[转帖]企业并购,CIO想不到的三件事
·调查显示 八成CIO认为远程接入需求突出
·定义CIO 抓住科技创新核动力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制造业与信息化 -> 信息化动态
 
中国企业信息化将由中小企业唱主角
发表时间:2006-5-7 凌慧珊   来源:信息时报
关键字:CIO 
日前,美国慈软科技国际集团全球总裁莫健铭应邀来到广州大厦讲课,帮助该企业建立管理软件平台。据了解,对于中国市场,原计划于2000年进入的美国慈软却整整“迟到”了5年。

    慈软于2005年首先在天津着落,今年,他们将广州大厦作为打入广州市场的第一站。

  莫健铭在接受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由于“不想当烈士”,他们投入了3年的时间对中国市场进行研究才“敢”进来:而研究发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很多中国企业信息化失败。

  未来几年将由中小企业唱主角

  信息时报: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至今,经历了一段不短的历程,你认为其发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莫健铭:在我的印象中,中国许多老板认为信息化是万能的。他们不知道信息化到底是为谁工作;也不知道信息化能够帮他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认为管理能力与信息化的不搭配是中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信息化发展至今仍处于摸索阶段。而2006年及未来几年是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很多鼓吹炒作信息化的人,是出于一种商业动机,把信息化当成是一种简单的手段,没有将其提升到战略的层面上。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从技术角度看,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融入信息系统中。

  信息时报:据了解,第二次管理信息化浪潮遗下了许多问题,其中花了钱没有得到结果的项目数不胜数。

  莫健铭:由于软件技术及人们对管理信息化认识的局限,第二次管理信息化浪潮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问题。以ERP为例,在中国实践ERP的10多年的过程中,涉及企业多达3000多家(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前后数百多亿资金投资进入,而高达80%以上的实施失败率使得大量资金被无情地吸入信息化黑洞。形成“不上ERP是死,上ERP是找死的”尴尬局面。

  问题数不胜数。例如,由于系统基于C/S架构,网络的价值不能充分发挥;重纵轻横———以纵向职能管理为主,各软件系统之间存在着“部门壁垒”、“信息孤岛”;重功能轻应用———各职能管理系统盲目追求系统功能,造成“应用孤岛”;软件开发没有统一的标准,客户在系统维护、升级、集成等方面还要继续耗费大量时间、人力、财力;软件系统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开发,当市场发生变化时,软件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往往会被放弃使用,造成客户时间的错失及大量资金的耗费……

  信息时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莫健铭:中国企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依然以认识问题为主。企业领导者要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软件,为什么需要软件以及要软件来做什么。继而寻找适合企业管理模型的软件。作为管理人员,必须了解软件能否跟得上整个生产流程,了解软件运作产生什么结果。基层人员必须清楚信息化为他们带来的并不是负累,而是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工作环境。

  中西文化差异造成金钱浪费

  信息时报:ERP等IT系统所包含的管理思想来源于西方文化基因,而中国中小企业根植于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之中。是不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为中国企业信息化带来了麻烦?

  莫健铭:的确是这样。在我看来,西方文化是规则文化。我们先定好游戏规则,然后再遵循游戏规则去玩。我们中国文化是统治文化,最大的特点是人的关系,随意性比较大,创新不足,缺乏激励。

  这两种文化差异带来什么样的难题呢?还是回到ERP的例子上,我们中国的老板不知道人家是用怎样的思维逻辑来构造ERP,执行人员也不知道,只是完完全全地照搬过来,这就麻烦了。你要知道,人家制造ERP不是针对中国的企业去做的,而是植根于西方文化基因。这么多年下来,ERP的框框固化,不能改变。中国企业在使用过程中,才逐渐发现问题,用了一半就用不了了,这时候不光是金钱上的损失,更大的损失是精力和时间。

    CIO应成为高管的高级智囊

  信息时报:企业信息化如何解决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

  莫健铭:有些东西是世界共通,没有文化层面的隔阂。比如对于企业一把手来说,无论各国,他们的管理理念都是一致的。我们要让软件固化管理理念,让执行力渗透到各个层面去。

  针对亚洲地区的企业,我们提出了自我进化的管理理念。可能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形成一些习惯,很难去改变。例如中国有些人总是下意识地推卸责任,这可能与中庸文化有点关系。比如,客户对你说,“我早就给你发过E-MAIL进行确认了”,你一查,发现的确已经收到。但是为了推卸责任,把邮件删掉,然后谎称,“从来没有收到”。怎么办?我们可以用软件平台去解决。记录每一条E-MAIL有没有打开过,这样就透明了。让员工下意识不能去撒谎,慢慢地让它形成规范。

  我再举个例子。很多公司的老板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你在办公室里面走一圈,会发现员工们都在埋头苦干,但是老板一走,就又是吃零食,又是上网聊天。很多员工似乎一天到晚都在忙,但是他们到底在忙什么呢?这就需要引入时间管理的概念。

  针对中西方文化水土不服的情况,我们引入自我进化的理念,让员工行为规范化,这样老板就能宏观地从每一个层面去看这些人。

  信息时报: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的CIO权利不大,还仅仅局限于技术维修等方面。您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莫健铭:中国的CIO到不了老板的身边,这是因为传统企业中对IT部门的定位有偏差,大多数还是停留在技术维修的角度,所以这样就变成事实上的辅助部门;而我认为应该把CIO变成高管层的高级智囊,应该把他们提升到决策层面。

 责任编辑:丁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