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六:找准目标,协调好全局与局部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五:ERP是工具,理解、应用是基础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四:让数据变为信息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三:深化应用,业务蓝图是关键
·企业知识门户建设和趋势有奖调查
·Inventor夺宝(第二期)
 相关文章
·管理创新首先是一场推销
·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进入集团管控阶段
·浅谈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思路和方法
·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研究及应用
·信息化实施三步曲
·信息化孕育企业核心生存力
 相关博客
·煤矿信息化冲出黑马 王庄煤矿笑傲江湖
·三个和尚故事到企业信息化建设
·集团企业信息化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软件问题与对策
·从财务到预算 冠京集团信息化成功战略
·对试验和测试领域的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管理信息化两驾马车——全面预算管理与精细化管理
 相关新闻
·
各大厂商齐举SOA大旗 08年谁将领导中国市场
·
企业经营实战模拟精英赛力推高校信息化实践教学
·
2007年化工行业“促信息技术应用,创企业效益新高”交流会闭幕
·
SaaS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高潮
·
康特集团果断换型 携手金蝶共建信息化
·
天舟助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构建设计体系集成平台
 相关热贴
·[分享]水泥行业信息化专家五
·中小企业信息化最缺的是人才
·[分享]水泥行业信息化专家四
·企业信息化规划咨询的几大误区我之见
·第二届(2007)中国制造业信息化MES产业技术论坛会议
·制造业要逐步完善信息化啊
 相关商城商品
· 现代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实务
· ERP系统的集成应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 信息化项目管理
· 制造业信息化与信息编码
· 企业信息化的真谛
· 现代企业信息化重构
 
 
当前位置:制造业与信息化 -> 信息化动态
 
商业智能市场不可放过的4个机会
发表时间:2006-10-23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关键字:信息化 商业智能 BI 市场机遇 
2005年以来,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商业智能在中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市场需求放量,行业应用扩展,商业智能(简称BI)软件市场销售额已经达到10.1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54.96%。进入2006年,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应用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市场需求进一步放量。

    早在 2001 年,硅谷动力网对 103 家企业的CIO 所做的调查就表明,在未来两年里, CIO 们最优先考虑实施的信息化项目中,排在首位的是商业智能,并预计商业智能将占信息化市场整体需求的 37.2%。近年来,商业智能快速发展的实践验证了硅谷动力网当年的预测。

    特别是2005年以来,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商业智能在中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市场需求放量,行业应用扩展,商业智能(简称BI)软件市场销售额已经达到10.1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54.96%。进入2006年,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应用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市场需求进一步放量。政务、金融、电信、零售、制造等行业对商业智能技术应用的需求热潮全面爆发,而且在典型案例的应用上取得了13个行业的成功实施经验。这些都预示着商业智能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机遇即将到来。

    在商业智能市场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新的市场机会正在逐渐浮出水面:急需融合多种技术的集成产品;急需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开发;急需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创新产品;急需BI项目的培训、咨询和监理。只有强烈的市场需求才能制造更多的市场机会,把握和认识这些需求将是非常急迫的事情,这也是商业智能市场的新增长点所在。

    抓住机会手段多种技术融合涌现商机

    当前主导商业智能市场的主要是Business Objects、IBM、NCR、SAS等在国内拥有分公司的大型跨国公司。国内厂商进军BI领域的主要有明基逐鹿公司的Analyzer BI、上海博科公司的“财务智能仓”、广州菲奈特软件的BI.Office和BusinessPower、北京金道佳业公司的数据整合工具GamutDI等。用友、金蝶、博科等公司尽管也都在自己的产品中集成了部分多维分析的功能,灵活的报表功能等商业智能功能,但由于国内商业智能市场发展尚不健全,还没有形成高中低端搭配、渠道健全、功能完整的市场格局和有序竞争的环境,不足以满足已经应用企业的衍生性需求、已经应用行业的增量性需求和即将成为新客户的广大中小企业的潜在需求。

    BI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是由现在的初步应用向扩展应用发展。这种扩展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既包括向已使用客户的引申应用扩展,也包括向新采用客户的推广应用扩展,更包括向中小企业的创新应用扩展。

    这种趋势不仅要求数据仓库建模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应用的实质性推开,而且要求BI技术与ERP、CRM、企业门户等技术相融合。尤其在面向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方案中,ERP、CRM厂商会将BI方案嵌入到自己的ERP或CRM系统中进行集成使用或是功能延伸。

    在ChinaBI进行的统计调查表示,有超过半数的人对国产BI产品持肯定态度,认为其功能强大,性能好,更适合国情。

    抓住机会手段整合地理信息系统是个大市场

    目前,商业智能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大量数据仓库中的非结构数据含有地理信息?熏带有“地域性”或“区域性”特征,这往往会成为影响企业管理提升,效益增加的“价值因素”。

    比如,如何选择最佳送货路线,将邮件寄往不同邮区?如何根据不同区域的居民数量、客户流量和发展趋势选择新店开发地址?如何根据不同商业区域、客户流量和商品类型布局消防喷淋设施?

    许多成功应用的案例表明:在运用商业智能进行数据挖掘的过程中,往往要考虑地理信息因素。把智能分析工具和GIS工具整合起来,常常产生了增值效益。因此,在实践中一些用户还把GIS与主流的事务处理应用软件和数据库集成起来、把复杂的位置数据添加到商业智能分析工具中,加以整合利用,甚至把场地模型影响店址选择的多因素分析和非结构化空间信息库的资源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选址能力,提升了BI挖掘的价值。

    在国外,这种商业智能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整合早已引起关注。比如一个国外应用在棒球场的基于地理信息的决策系统,它不仅是一个选址工具,而且用来进行营销决策支持,用来解答棒球场附近有多少客户?送货费用预计有多少?比赛当天的销售额预计如何?这些分析,会在棒球场的日常营销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商业智能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整合还广泛应用于广告投放决策分析上,用以锁定在距离商店一定范围内的目标客户,这对众多的中国广告企业而言,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抓住机会手段开发中小企业金矿

    大型企业是BI的应用主体,但是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广大的中小企业逐渐对管理软件提出了旺盛的需求。赛迪顾问预计2006年国内中小企业对BI的应用需求市场将由2005年的32.7%上升到42.5%,成为市场的新亮点。然而,目前的市场急需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创新产品。

    中小企业的BI应用需求的能量释放具有和大型企业不同的特点。但是,相当多的软件商还没有看到这一点,特别是没有意识到中小企业的新增需求。以选型为例,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选型要求是根本不同的。

    根据ChinaBI发布的《2005年中国商业智能调查报告》,当前中小企业选型会出现“三个一定”:一定会更加关注商业智能的业务模型是否符合企业自身状况;一定会更加注重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是否真正适合企业业务和发展;一定会更加注重是否真正能够满足企业现阶段和未来的潜在需求,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高效率。

    该报告的调查显示:82%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考虑业务模型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70%的被调查者会考虑是否有该行业的成功案例,然后依次是对品牌和售后服务的要求。由此可以分析得知,适合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型和成功案例是摆在BI厂商面前最急迫的任务。

 
2页,当前第1
责任编辑:况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