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前不久,芯片厂商还能够在18~24 个月的时间里将芯片的价格和尺寸削减一半,这就是英特尔的创始人戈登.摩尔创建的摩尔定律。处理器的发展中一直近似地按照摩尔定律进行着。
频率的飙升一直是刺激处理器领域的兴奋剂。之前,芯片厂商一直坚持芯片不断小型化的路线,不断的提高主频,如今已经能够达到4GHz。但随之也带来不少的问题,因为处理器的电路“线宽”正在不断地减少,进入到纳米级。一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将近10个亿的“晶体管”,而散热却成了大问题。 芯片中的电路越来越小,芯片中的电流非常容易泄露到其它电路上。电流泄露使芯片的能耗将增长30% ,它还会使芯片温度过高和不稳定。
受布线延迟和功耗上升的双重影响,处理器技术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转折期。晶体管数量的增加使功耗的增长超过了性能的增长,给处理器的可靠工作带来了致命性的影响。
2004年开始,摩尔定律似乎遇到了瓶颈,能否延续成为大家质疑的焦点。摩尔定律创作者、英特尔公司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2005年4月曾表示,引领半导体市场40年之久的摩尔定律在未来10年至20年内可能失效。
设计既降低能耗,又能运行更快捷的处理器芯片成为工程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另辟蹊径的思路给了摩尔定律另一个生存的机会,那就是芯片向多核的发展。多核技术似乎为工程们打开了另一扇门。把更多的CPU压在一个芯片当中以提高整个芯片处理交易事务的能力,简易可行。
2006年,是多核技术迅速发展的一年,有媒体称之为双核元年。2006年7月23号,Intel全球发布了新一代的酷睿2桌面处理器,7月24号,AMD对旗下的X2 Athlon64处理器进行大降价,价格平均下降一半。两大巨头的这两大动作向用户宣布了,桌面处理器将开始全面进入双核心时代。
2006年11月14日,英特尔在北京推出面向服务器、工作站和高端个人电脑的至强5300和酷睿2四核至尊版系列处理器,也许不久的将来还会发生四核大战。
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基辛格(Pat Gelsinger)认为,从单核到双核到多核的发展就证明了摩尔定律还是非常正确的。他说:“从单核到双核再到多核的发展,可能是摩尔定律问世以来在芯片发展历史上速度最快的性能提升过程。”
从多核芯片的发展来看,在被称为多核时代的未来十年,摩尔定律还将以特殊的方式发挥效应。
更多内容请关注:http://www.e-works.net.cn/ztbd/06smpd/tj.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