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六:找准目标,协调好全局与局部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五:ERP是工具,理解、应用是基础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四:让数据变为信息
·ERP走向深入访谈之三:深化应用,业务蓝图是关键
·企业知识门户建设和趋势有奖调查
·Inventor夺宝(第二期)
 相关文章
·内部沟通之难
·CIO:从胡润排行榜富豪经历学习职业规划
·CIO的新角色精于技术的业务经理
·发起变革,CIO从后台走到幕前影响决策
·明辨SOA的诱惑
·吴文钊:CIO要顶住信息化词汇大爆炸的冲击
 相关博客
·煤矿信息化冲出黑马 王庄煤矿笑傲江湖
·三个和尚故事到企业信息化建设
·集团企业信息化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软件问题与对策
·从财务到预算 冠京集团信息化成功战略
·对试验和测试领域的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管理信息化两驾马车——全面预算管理与精细化管理
 相关新闻
·
近八成CIO认为远程接入需求突出
·
明基逐鹿-微软中国 CIO沙龙全国巡展武汉站反响热烈
·
IBM戴泽棠:CIO面临三个挑战
·
CIO时代2007年培训计划
·
明基逐鹿-微软中国 CIO沙龙全国巡展活动拉开帷幕
·
明基逐鹿-微软中国CIO沙龙全国巡展即将拉开帷幕
 相关热贴
·中小企业CIO“半个人”的信息化
·CIO:是战略家,还是项目推动者?
·文章评论:吴文钊:CIO要顶住信息化词汇大爆炸的冲击
·[转帖]企业并购,CIO想不到的三件事
·调查显示 八成CIO认为远程接入需求突出
·定义CIO 抓住科技创新核动力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制造业与信息化 -> 信息化动态
 
不同寻常的中学CIO
发表时间:2007-5-5 黄昆      来源:中计在线
关键字:CIO IT主管 信息化 
“信息化工作,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面对挑战,我是快乐的。我也常常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网络问题,或许这个问题会折磨得你茶饭不思,会让你寝食难安,但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会时刻提醒我,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化工作者。”

    记者在网上搜索校园信息化时,意外地在百度贴吧里看到了北京“杨庄中学”吧,在百度贴吧这样一个不拘种类、名目繁多的平台里,能看到一所中学的贴吧,让记者颇感好奇。

    更意外的是,这个“杨庄中学”吧里,气氛很活跃,到目前发贴数近万篇。杨庄中学学生在这里交流有关学校的一切话题,其中,不少学生提起学校机房和“家校通”。

从化学老师到IT主管

    和记者之前所想象的一样,戴着眼镜的赵琳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形容教师的常用词汇,“温文尔雅、平易敬人”。来之前,记者在网上多家网站看到了赵琳撰写的“网络化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获得石景山区三等奖。此次采访自然就从这个话题说起。

    “网络教学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互式地传播大量的信息,这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和大信息量的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都很有帮助,这也将会是未来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平台。” 赵琳说。

    赵琳1994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首钢子弟中学,成为了一名化学老师,1998年调到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中学担任化学老师。

    200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开始实施“班班通”工程,要实现学校的每一个班都有一台电脑,并且这台电脑要接入校园网,这样每一个学校至少要配备一名网管员。“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抓住机会,参加了区教委在暑假举办的网络管理培训班,培训结束我也就成为了一名网络管理员。” 赵琳回忆说。

    2004年他牵头制作的主体资源网站《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获得石景山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主体资源网站评比一等奖。2003年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学校网络扩容方案》获北京市总工会优秀合理化建议奖。

    “那时,学校教师要实现人手一机,计算机的数量和网络环境都需要扩展,全校有115个教师,一个办公楼最多的有8个人,在这个情况下,怎样对学校的网络扩容,如何使这个扩容方案更合理更完善也成了很紧迫的任务,当时也是很久都没有休息好,也没有时间让我休息。”赵琳笑着说。

信息化不是技术论、机器论

    谈到教育信息化时,赵琳的思维本能地活跃,他认为,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工程基本包括学校教学、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一系列信息化工程,而目的是要实现校园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提高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并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这其中,信息资源难题一直延续到如今。它绝非短期之内就能获得解决和突破,需要IT厂商和学校一起合作,并且以学校里的老师为主体,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学生以精品的课程和资源。如果运用得当,学校完全可以通过畅通的校园网,利用网络教育的互动性、多媒体的生动性把教育战线延长。” 赵琳肯定地说。

    当记者问到在贴吧里看到学生谈论的“家校通”时,赵琳笑了笑说,近些年,很多学校都强调了“校园一卡通”和“家校通”工程,“校园一卡通”系统为数字化校园提供了全面的数据采集平台,形成全校范围的数字空间和共享环境。

    “家校通”是学校联系社会的窗口,例如:某班主任只要将本班同学的各种考试成绩,通过电脑录入家校通管理软件,管理软件就可以同时生成各种考试的成绩统计报表,并可以把学生的成绩发送到家长终端。

 
2页,当前第1
责任编辑: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