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博客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制造业与信息化 -> CIMS |
|
|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发展回顾与展望 | 发表时间:2001-10-23 李伯虎 吴澄 来源: | 关键字:集成制造系 CIMS | | | |
一.前言
近半个世纪来,制造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制造业市场已从传统的"相对稳定"逐步演变成"动态多变"的局面,其竞争的范围也从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球范围。 制造企业间激烈竞争的核心是产品(p)。回顾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产品间竞争的要素不断随之演变。在早期,产品竞争要素是成本(c),七十年代增加了质量(q),八十年代增加了交货期(t),九十年代又增加了服务(s),近期又增加了环境清洁(e),预计下一世纪将增加"知识创新"(k)这一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必须指出,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并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也为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上述两种力量推动了制造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时代的"现代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应运而生,其中,cims技术及其产业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不断拓展中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理念与内涵
70年代,美国约瑟夫.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士首次提出cim(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理念。它的内涵是借助计算机,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技术系统集成起来,进而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但是基于cim理念的系统c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在80年代中期才开始重视并大规模实施,其原因是70年代的美国产业政策中过分夸大了第三产业的作用,而将制造业,特别是传统产业,贬低为"夕阳工业",这导致美国制造业优势的急剧衰退,并在80年代初开始的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中暴露无遗,此时,美国才开始重视并决心用其信息技术的优势夺回制造业的霸主地位,认为"cims,no longer a choice!"。于是美国及其它各国纷纷制订并执行发展计划。自此,cims的理念、技术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发展。代表性的论点出自美国的制造工程师协会sme、欧共体esprit 及国际isotc184/sc5/wg1等;与此同时,许多学者还对各种发展模式冠以不同的名词。863/cims 主题结合国际上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于主题上万名人员十余年的实践,提出了"现代集成制造"(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的理念,它在广度上、深度上拓宽了传统cim的内涵。863/cims主题提出: "cim是一种组织、管理和运行现代制造类企业的理念。它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使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活动中有关的人/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三要素及其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三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以达到产品(p)上市快(t)、高质(q)、低耗(c)、服务好(s) 、环境清洁(e),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敏捷性,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cims"是一种基于cim理念构成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成优化的制造系统;它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生产制造模式。 cims通常由经营管理与决策子系统、工程分析与设计子系统、加工生产子系统及支撑平台子系统(如网络/数据库/集成框架)组成。 这里的制造是’广义制造’的概念,它包括了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类活动---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义、研究开发、设计、生产、支持(包括质量、销售、采购、发送、服务)及产品最后报废、环境处理等的集合。 其中,价值流是指以产品t、q、c、s、e等价值指标所体现的企业业务过程流,如成本流等 。 我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拓展传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要点:细化了现代市场竟争的内容(p、t、q、c、s、e);提出了 cims的现代化特征: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绿色化;强调了系统的观点,拓展了系统集成优化的内容:包括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企业间集成优化;企业活动中三要素和三流的集成优化;以及cims相关技术和各类人员的集成优化;突出了管理与技术的结合,以及人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cims技术是基于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的一门发展中的综合性技术,其中,特别是突出了信息技术的主导作用;扩展了cims应用范围,包括离散型制造业,流程及混合型制造业。此外,这种提法更具广义性、开放性和持久性。
三.持续发展中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
基于cims理念与内涵的不断拓展,cims技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1.从设计、管理、加工生产等"技术孤岛"发展为集成的cims技术体系: (1)总体技术 系统总体模式:包括柔性制造、集成制造、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全能制造等模式; 系统集成方法论:包括信息集成、过程集成、企业间集成及知识集成等方法论; 系统集成技术:包括设计、生产、管理及后勤等子系统间的集成技术,企业三要素(人/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及三流(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集成技术等; 标准化技术:包括产品信息标准、过程信息标准,数据交换与格式标准,图形标准及零件库标准等技术; 企业建模和仿真技术:包括企业功能、信息、工作流、资源及组织模型等建立、确认及其仿真技术; cims系统开发与实施技术:企业诊断、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组织实施、质量保证及效益评价等技术。 (2)支撑平台技术 包括网络、数据库、集成平台/框架、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产品数据管理(pdm)、 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及人/机接口等技术。 (3)设计自动化技术 包括cad,capp,cam,cae,基于仿真的设计(sbd),面向下游工作的设计(dfx)及 虚拟样机(vp)等。 (4)加工生产自动化技术 包括dnc,cnc,fmc,fms,虚拟加工及快速成形制造(rpm)技术等。 (5)经营管理与决策系统技术 包括mis,oa,制造资源规划(mrpⅱ),准时生产(jit),caq,业务流程重组(bpr), 企业资源规划(erp),动态企业建模(dem),供应链及电子商务等技术。 (6)流程制造业cims中生产过程控制技术 包括过程检测、先进控制、故障诊断和面向生产目标的建模、优化集成控制技术等。 2.cims技术的发展阶段 系统集成优化是cims技术与应用的核心技术,因此我们认为,可将cims技术的发展从系统(三要素和三流)集成优化发展的角度而划分为三个阶段:信息集成(以早期计算机集成制造为代表)、过程集成(以并行工程为代表)和企业间集成(以敏捷制造为代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同时,三类集成优化技术也还在不断发展之中。我国863/cims主题分别于1987年、1993年和1997年启动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1)信息集成优化 信息集成主要解决企业中各个自动化孤岛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其主要内容有:1)企业建模、系统设计方法、软件工具和规范。2)异构环境和子系统的信息集成。早期信息集成的实现方法主要通过局域网和数据库来实现。近期采用企业网、外联网、产品数据管理(pdm)、集成平台和框架技术来实施。值得指出,基于面向对象技术、软构件技术和web技术的集成框架已成为系统信息集成的重要支撑工具。 相应地,在企业管理上应用了mrp-ⅱ、jit等,进而带动了企业文化和管理的优化。 (2)过程集成优化 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采用串行产品开发流程;设计与加工生产是两个独立的功能部门 ;缺乏数字化产品定义、dfa/dfm 工具和产品数据管理;缺乏支持群组协同工作的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但是"并行工程"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组成多学科团队,尽可能多地将产品设计中的各个串行过程转变为并行过程,在早期设计阶段采用cax、dfx工具考虑可制造性(dfm)、可装配性(dfa)、质量(dfq),以减少返工,缩短开发时间。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信息集成技术;过程建模及重组;面向并行工程的计算机辅助工具,如cax、dfx (虚拟制造技术的一部分);支持并行作业的多学科的协同工作小组以及计算机网络支持下cscw和集成框架等。 此阶段中,在管理上引入bpr;项目管理(扁平组织);将mrp-ⅱ与jit结合,形成推、拉结合的生产管理模式;吸收精益制造思想等;这些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文化和管理。 (3)企业间集成优化 企业间集成优化是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优化利用,实现敏捷制造,以适应知识经济、全球经济、全球制造的新形势。 从管理的角度,企业间实现企业动态联盟(virtual enterprise),形成扁平式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和"哑铃型企业",克服"小而全"、"大而全",实现产品型企业,增强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发挥人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等。 企业间集成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集成技术;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虚拟制造;支持敏捷工程的使能技术系统,基于网络(如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敏捷制造,以及资源优化(如erp、供应链、电子商务)。 3.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的发展总趋势 (1) 集成化-- 从当前的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发展到过程集成(以并行工程为代表)、并正在步入实现企业间集成的阶段(以敏捷制造为代表)。 (2) (2)数字化/虚拟化-- 从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开始,发展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类活动、设 备及实体的数字化。在数字化基础上,虚拟化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主要包括虚拟现实 (vr)应用、虚拟产品开发(vpd)和虚拟制造(vm) 。 (3) 网络化--从基于局域网发展到基于intranet/internet/extranet的分布网络制造,以支持全球制造策略的实现。 (4) 柔性化--正积极研究发展企业间动态联盟技术,敏捷设计生产技术,柔性可重组机器技术等,以实现敏捷制造。 (5)智能化-- 智能化是制造系统在柔性化和集成化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延伸,引入各类 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具有自律、分布、智能、仿生、敏捷、分形等特点的新 一代制造系统。 (6)绿色化-包括绿色制造、环境意识的设计与制造、生态工厂、清洁化生产等;它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体现, 它是摆在现代制造业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值得指出, 1994年清华大学获得美国sme的cims"大学领先奖" ,1999年华中理工大学又获本年度的"大学领先奖" (一般每年在世界只评一名),表明我国已经处于这一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
四.长足发展中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用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1)已遍及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2)从机械制造业扩展到各类制造业;(3)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发展到多种生产方式;(4)从简单产品扩展到复杂产品;(5)系统开发与实施技术更为成熟,成功率大大提高;(6)有力地促进了cims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美国未来学家认为:在2030年80%的美国企业实现cim。必须指出, 自1989年以来,863/cims主题已在我国机械、家电、航空、航天、汽车、石油、 纺织、轻工、冶金、煤 炭、化工、邮电、服装等行业中的210家企业实施各种类型的cims应用示范工程。结果表明: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使企业显著地增强了竞争能力,cims应用是我国企业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一种有效途径。值得指出,1995年北京第一机床厂荣获美国sme的cims"工业领先奖。
五.前景良好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产业
cims产业包括系统集成产业及cims中单元技术产品的产业二类。发展前景良好。据美国frost&sullivan公司的调查报告,制造系统集成产业市场年增长率为15%,年营业额达到百亿美元;一些单元技术产品如cad/cam/cae,fms,erp,pdm,rpm,vm等平均年增长率为15%~20%,各自的年营业额达10~50亿美元。值得指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10个系列的cims目标产品,覆盖了cims工程所需产品的85%以上;863/cims目标产品已直接应用于50%的cims应用示范企业,99年cims主题支持的目标产品销售额约1亿2000万元,2000年销售额约3亿元。国内cims产品开发单位已形成了一支有一定竞争力的生力军。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