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博客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制造业与信息化 -> CIMS |
|
| CIMS在中国烟草企业应用研究 | 发表时间:2002-10-9 庄永耀 桂希庆 把云波 王兵 刘林海 来源:投稿 | 关键字:CIMS 技术文章 | | 本文在分析了中国烟草企业特点的基础上,对红河卷烟厂的CIMS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中国烟草企业引入CIMS先进制造模式的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对引入的模式及实施过程的组织管理进行了探讨,为CIMS在烟草行业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建议。 |
| |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烟草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97年全行业实现工商税利900亿人民币,出口创汇4.8亿美元,但近年来,由于国内市场的日趋饱和世界范围内的禁烟运动的兴起,中国烟草工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谨的挑战。据统计,全国烟草第一大省云南省1997年全省烟草行业实现税利比1996年减少10亿元,首次出现负增长,全省烟草行业的亏损面达17%[1]。 由于科技进步对世界烟草业的增长贡献率高达70%,国外烟草商认识到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烟草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因此纷纷投入巨资致力于先进的制造模式的应用,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出新产品,以谋求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进二十年来,中国烟草企业投资数百亿元,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多次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的烟草加工设备,使得主要的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初水平。以云南省为例,玉溪、昆明、曲靖、楚雄、红河等大中烟草企业的主要生产线如打叶复烤、制丝、卷烟、接咀、包装,均已达到较高的自动化水平,玉溪红塔集团经过六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烟草制造商[2]。
1、中国烟草行业生产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中国烟草企业特点
1)全国卷烟行业总体上是一个产大于销的状况,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市场需求。所以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及时收集、处理大量市场信息,掌握企业内部产销情况是企业领导正确决策、决战市场的关键。 2)全国各大中型烟厂的设备装备水平大同小异,均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进口为主,原料类型也基本相似。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进行捕助配方,提高制丝生产线的自动化与控制水平,将是诸多卷烟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3)生产过程:烟草行业生产属于流程式生产,主要通过对烟叶的的制丝、卷接和包装而完成整个价值的增殖过程。其生产具有如下特点:(1)生产计划:由于烟草行业国家实行专控,生产总量由国家计划下达,烟草企业只能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上,优化产品结构,降低成本,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工艺特点:品种变化不大,批量大,生产设备投资高,按生产产品的工艺流程进行布置,设备是专用设备。(3)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烟草行业采用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技术成熟,控制生产工艺的自动化设备比较成熟,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车间的人员主要是管理、监控和设备检修。(4)设备:烟草行业的生产线一般是由打叶复烤,制丝,卷接包生产线组成,设备投资比重大,工艺流程固定,生产线上的设备可靠性特别重要,一旦发生故障,损失巨大。
1.2、中国烟草企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计划的制定不科学合理:根据烟草企业的生产特点,卷烟生产计划的科学合理性主要应体现在:在实现连续均衡生产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卷烟生产,尤其是制丝工序的换牌次数,以便减少非工艺性损耗,提高烟丝生产质量。由于受管理手段的制约,各类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送到生产调度室,因此在制定计划时缺少足够的信息支持,往往优先考虑生产的均衡性,而对计划的优化缺乏研究。对生产过程的掌握也不全面及时,在线控制和快速反应能力较弱。 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压缩余地 2)成本控制不严:成本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核算出来的,卷烟企业实行的是事后核算型的成本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需要通过先进手段,加强生产的在线控制,尽量减少废次品量,提高单位生产效益,通过在线定额控制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质量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不高 3)质量控制不精确: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每分钟生产高达上万支卷烟的高速卷烟机组,靠人工及时发现所有的质量问题是不可能的。烟厂由于缺乏先进的手段,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没有及时的采集和保存,各级质量标准中的大量质量控制参数往往根据经验制定,缺乏科学的定量分析。需要运用现代化的工具,采集生产过程的质量数据,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使质量控制参数的制定科学严谨、更趋精确。 4)设备管理停留在经验阶段: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设备的维修主要还是应急维修,先进的预防性维修难以实行。维修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和技能,缺乏标准化和专业支持,维修效率不高,设备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5)数据共享性较差:手工管理的分散性以及用微机网络模拟手工作业,使企业的各种数据分散在各专业职能科室,成为信息孤岛。科室和车间的数据交换,除了定期的报表外,基本上是相互封闭的,这就大大消弱了各部门的横向联系,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一致性,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人为障碍,也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不能在决策时获得充分的可靠的必要的依据,延缓了决策时间,影响了决策的制定。
红河卷烟厂CIMS设计
2.1红河烟厂简介
红河卷烟厂,建于1986年,“八五”以来,红河卷烟厂以“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创新理念,围绕唯有发展人才能发展企业这一根本,按照“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目标,强化企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系统地实施了“管理、人才、技改、原料、名牌”五项工程,全面推进软硬件建设,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当前,红河卷烟市场走势良好,覆盖全国,实现零库存,2001年生产卷烟79万箱,实现税利38亿元。 红河卷烟厂十分重视技术发展,完成了从拿来主义到局部创新,进而到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面技术创新。为进一步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要求,红河卷烟厂正全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即红河卷烟厂CIMS工程,目标是通过CIMS的思想、方法和哲理,使企业实现高度的信息及自动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保持企业持续、高速的发展。
2.2、红河卷烟厂CIMS设计思想
红河卷烟厂CIMS是为适应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面对由于国家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产生的外在竞争环境,在主要生产设备如制丝生产线、打叶复烤生产线、高速卷接包生产车间已全面实现了自动化以后,通过进一步引入先进的CIMS的思想、方法和哲理,实施CIMS工程,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企业保持持续、高速的发展。为此,红河卷烟厂不仅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生产设备、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数据采集、集中监控,以CIMS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起先进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使红河卷烟厂实现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使红河卷烟厂在国内烟草行业企业管理上处于领先水平。
2.3、红河卷烟厂CIMS体系结构
红河卷烟厂CIMS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由多层次软/硬件系统组成,第一层次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第二层次是操作系统,解决硬件和软件的连接,第三层次是数据库系统,对信息系统中产生的一次信息数据、二次信息数据和高次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的数据管理,第四层次是以应用软件系统与开发工具为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的安全、传输、共享和应用软件的开发,第五层次是生产计划、车间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产品工艺、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办公管理、工程技术管理等11个分系统组成的应用系统,是烟厂的基本业务模块(即用户层),直接与系统功能需求相关,其中,打叶复烤、制丝、卷接包、动力等生产过程通过数椐采集/DCS网关与车间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及设备管理系统联接,第六层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所有信息基础的,为企业经营生产活动提供最全面辅助决策数据的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 |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 | | 责任编辑:张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