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立项情况
主题从1988年开始至2000年共立项1161项, 下表为各类项目的分布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七五”期间项目主要集中于应用基础研究和研究实验环境、基地的建设(包括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为以后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五”期间,cims理念和技术开始应用于企业,此间典型应用示范工程逐年增加,同时继续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及开始支持目标产品原型系统的开发。
“九五”期间,在主题的四个层次上的项目的数量和强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着重加大了在应用示范工程和目标产品产业化方面的投入,以配合主题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2.2 经费使用情况
从1988年至2000年,cims主题共投入经费48613.2万元(包括计划外拨款1510万元)。表2.2.1为各类项目的投入情况。

1. 阶段拨款、滚动支持
主题经费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项目均采用分期拨款的方式,通过经费下拨的节奏,对项目实施的过程进行监控,并实现项目的滚动支持,保证项目完成的质量。
2. 严格遵守有关863经费使用的规定和制度
现行国家投入的资金大部分直接使用在项目的开发,如科研业务、技术服务、应用软件开发以及部分实验材料等方面,这部分约占资金总数的80%,保证了863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率。
3.应用和产品类项目强调企业自身投入
对于应用示范和目标产品项目,要求企业自筹大部分经费,863经费只起引导作用。cims主题投入应用示范工程的经费1.3亿多元,而带动企业自筹经费总计约16亿元,国家投入与企业投入的比例为1:12,充分体现了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实施cims工程的积极性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目标产品项目国家投入与企业自筹经费的比例为1:3。 就我国目前高技术企业的现状而言,能达到这种投资比例以不算很低,但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
4.围绕战略目标合理使用经费
围绕cims主题的战略目标,在各个阶段的投资重点有所不同, “七五”期间的投资重点为研究开发基地的建设,从“八五”开始重视研究成果在企业中的应用,应用示范工程是投资的重点,另外关键技术和目标产品也有较多投入,“九五”期间,是投资量最大的阶段,应用示范和目标产品的投资均超过1亿元。“八五”、“九五”期间持续对研究基地和培训中心给予少量支持,保持了研究开发队伍的基本稳定。
2.3 项目完成情况
原定cims主题2000年战略目标:一条经得起综合技术、经济评价的示范生产线,技术的核心是集成技术,培养一支能进行工程设计的总体队伍,建立一个实验工程。
在全部1161个项目中,有1140项完成了按合同的规定任务和要求,同时根据滚动支持的原则,通过中期检查,中止21项。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保证了项目完成的质量。通过这些项目的完成,cims主题超额完成了原定的2000年战略目标。表2.3.1为预期目标与完成情况的简单对比。

1.在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企业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效益显著,奠定了国内cims推广应用的坚实基础,远远超出一条示范生产线的目标。
● 在(军民)10多个行业、20多个省市(不同规模、运行机制、生产模式)的企业中成功实施200个cims应用示范工程(表2.3.2);
● 在3-4名国际知名企业中成功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
● 在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机车等8家企业中成功实施并行工程;
● 基于cimsnet,成功实施8家异地设计/制造应用示范工程;
● 50%的应用示范工程中采用国产软件,其中,15家企业以国产软件为主;
● 提出一套适合国情的cims实施方法、技术、工具和经验;
● 促进形成9家系统集成公司(咨询服务中心)和一批单元技术产品开发公司;
● 培育一支5000人的cims应用开发骨干队伍。
2. 攻克一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技术,企业间集成技术取得突破性重要进展。
● sme大学领先奖2个及工业领先奖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13个;获专利57项,登记版权的软件产品34个;
分页
● 突破十二项重大关键技术:企业信息集成技术;基于step标准的信息交换技术;基于专业网的敏捷制造技术(部分);并行工程技术;虚拟样机技术;敏捷供应链技术;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现代化设计技术;集成平台/框架技术;行业级cims技术;基于生产目标的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集成控制技术;流程工业cims企业管理模式和集成技术;面向cims工程实施的企业建模与分析系统;
● 以企业应用、新产品开发和关键技术攻关为背景,在总体技术、设计自动化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集成化管理与决策技术、cims支撑环境技术及流程工业cims技术等方面取得600余项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出版专著近90本,一级刊物论文1800余篇(表2.3.3);

● 总结发展形成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实施体系。
3. 开发出一批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产品、促进形成了中国cims产业的中坚力量
● 在离散制造业、流程工业、商贸自动化等三个方面,以重大目标产品为龙头,形成10个产品系列, (mrpii/erp、cad、capp、pdm、rpm、数控、数据库管理系统、集成平台/框架、流程行业的生产过程先进控制系统、电力行业的控制/决策及管理软件系统、pos系统),覆盖cims业务范围85%以上,重大目标产品已占国内市场的5%-10%,年销售值达4亿元;
● 树立863/cims目标产品品牌,成立30-50个cims目标产品先进企业构成的企业联盟,形成中国cims产业中坚力量。
● 促进7家企业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4. 建成一批国内领先的高水平研究开发基地
● 1个国家级cims工程中心(erc),9个配套的国内领先的cims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
● 10个配套的国内领先的cims培训中心。
5. 培养一支跨世纪的研究、开发、应用骨干队伍(10000人)
● 应用开发骨干队伍5000人;
● 重大攻关队伍1000人;
● 产品开发队伍1500人;
● 应用基础研究队伍2500人。
2.4 实现的效益(见下表)

2.5 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
国家863计划实行专家管理模式。十五年来,cims主题的专家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紧密围绕主题的目标任务的不断发展而动态适时的设置与调整。为主题的发展及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管理与组织保障。cims主题现行的组织管理体系如图所示(图2.5.1)。

主题专家由国家科技部聘任和考核,每届任期三年,连任不超过三届。主题办公室是主题专家组的日常管理和办事机构。
cims主题在专家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上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探索与创新,形成了如下的鲜明的特色:
1.cims主题不仅聘请在本学科前沿领域的一流学者专家,而且聘用了研究机构、工业部门和产业界的高层决策与技术专家,采用这种产、学、研相结合专家体系,调动了各方面,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推动cims主题研究、发展和应用的积极性。
2.针对主题工作的多层次、多方位和复杂性,逐步创立了多层次、网络化的专家体系,作到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在主题专家组的宏观指导和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二十余个行业与地方cims应用示范工程专家组,极大地调动了行业与地方专家参与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促进了cims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推广,一些企业围绕cims的应用发展的需要,也建立了自己的专家决策与咨询系统。这种在实践中发展、壮大和完善的专家支持体系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4. 为了进一步推进cims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本届专家组专门成立了目标产品专业专家组,全面负责cims目标产品的立项,过程管理和验收工作,并且倡导形成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化企业联盟,开发、推广营销与应用等。
5. 项目的论证、立项、评审与验收,全部采用公平、公开、公正,民主评议、回避、投票表决的原则,对重大项目建立了专家监理系统,从组织上保证了项目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实现,保证了项目完成的质量。
专家咨询、民主决策及严格的过程管理及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保证了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这种体系已经在不同层次上扩展到各地方/行业,乃至实施cims企业内部的决策及实施体系中,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cims主题的专家体系充分体现了现代集成与管理创新的思想,适合我国的实际发展道路,他为政府各级部门如何积极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倡导产学研相结合和企业为主体的应用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真正促进了863专家体制不断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