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哲理及其理论研究[1]的日趋成熟,为CIMS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CIMS在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实施。由于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品不同和生产经营特点的差异,决定了各企业CIMS工程框架模型上的区别。质量信息系统(QIS)作为其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也同样必须结合企业的特点、产品的特点来构筑。
1 CIMS环境下质量信息系统应具有的特征
在CIMS环境下的QIS应能够实现产品从市场调研到售后服务各个阶段的质量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处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质量分析、评价、控制、规划和决策;应能够满足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对质量信息的需求。因此,QIS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1 集成性
CIMS以集成性[2]为其基本宗旨,所以,作为CIMS分系统之一的QIS也必须把集成性作为系统建模的基础。要求:①QIS应实现与CIMS其它分系统之间的集成,能够与MIS、CAD、CAPP、CAM等分系统实现无缝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②QIS应实现纵向的集成,使质量信息在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之间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集成;③QIS应实现横向的集成,即实现质量信息从获取用户和市场需求到售后服务这一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
1.2 分布性
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之中,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QIS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合理的分布性和高度的集成性的有机结合。
1.3 全面性
QIS是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基础的,它应该具有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性的特点。QIS不仅要重视数据和方法的应用,而且要重视组织和人的作用,通过适宜的组织建设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确保QIS的顺利实施。
1.4 实时性
不仅大量的质量管理基础数据来源于生产现场,而且处理后的质量信息还要服务于生产现场。QIS应该与CAM集成,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实时性调控,对产品质量的实时性判定。
1.5 产品导向性
产品质量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QIS必须紧紧围绕产品这一中心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模型,按照产品的特点、生产制造和经营的特点来构筑QIS的各个功能子系统。
2 CIMS环境下质量信息系统基本框架模型
2.1 质量信息系统在CIMS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CIMS工程的目标是时间(T)、质量(Q)、成本(C)、服务(S)和环境(E)[3,4]。其中质量是重要的目标之一,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重要方面,所以CIMS工程一般都设有质量保证分系统。此外,质量管理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和全过程性的特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质量信息同生产信息、经营信息、设计工艺信息等具有广泛的偶合性,因此,应把质量保证分系统放在CIMS工程的中心地位。基于此理论设计了保定天威集团CIMS工程的体系结构。
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在于以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占领市场。因此,QIS在CIMS工程中的作用就是确保企业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
2.2 质量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模型
为适应QIS在CIMS工程中的地位及其基本特征和要求,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体会,并在吸收前人开发CIMS中QIS分系统的经验[5]的基础上,提出其基本框架模型。
2.3 质量信息系统框架模型功能模块分析
根据QIS的基本特征和质量管理理论,通常将QIS框架模型分为质量策划、质量检控、质量评审(或评价)和质量信息管理四大功能子系统。
质量策划子系统涵盖了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部分功能,通常包括质量功能配置(QFD)、质量计划编制和检验计划的自动生成等内容。QFD是从顾客的需求出发,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按照技术文件、合同协议及技术标准,进行产品质量配置和质量职能的分配,得出质量控制方案;质量计划编制是按照质量体系程序、技术文件和技术标准,参照质量控制方案,制定产品质量计划、质量改进措施计划和质量审核计划等;检验计划生成是按照产品质量计划、技术文件和技术标准、编制检验流程图、检验指导书和新产品检验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