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l15年历史的上海港口机械厂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港口机械专业制造厂,也是国家经贸委确定的国家级重点中心企业之一,建设规模、技术水平、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均居行业榜首,国内港口产品覆盖率超过70%,部分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不但推动了我国港口装卸技术现代化发展,而且为促进国际交往,发展贸易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展三阶段,提升管理水平
谈起上海港口机械厂信息化建设,工厂的张振雄总工程师将其归纳为三个阶段:70-80年代计算机应用起步阶段、90年代应用普及阶段及90年代后期的应用提高与CIMS建设阶段。经过20余年的建设,上海港口机械厂的计算机应用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应用系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建成连接各主要科室、生产车间和分厂的100兆高速以太网,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了“甩图板”,建立起了图档管理系统、二维设计参数化图库等,开发出一些产品设计优化、有限元分析、结构强度疲劳计算分析、部分复杂结构图从二维到二维图自动生成等应用系统,CIMS建设基本实现了产品数据、信息的集成,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起步阶段:
上海港口机械厂的计算机应用始于70年代中期,围绕企业产品设计关键环节开始了计算机应用。尽管应用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规模小,计算机发挥作用不明显,但这些应用形成了上海港口机械厂CAD发展的雏形。
应用普及阶段(第一期 CAD应用工程):
80代后期至90 年代中期,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基础先行”的方针指导下,上海港口机械厂开始了以CAD应用为突破口,实现甩图板工程为目标的计算机普及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普及了全厂CAD应用,工程设计基本实现100%甩掉图板,并完成了企业CAD局域网的改造,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图档管理系统,实现了图纸的测览和各种指定或模糊查询,图纸入库和CAD的设计绘图达到了无缝连结,解决了多年来图纸不能及时归档的老大难问题。
应用提高阶段(第二期 CAD应用工程):
尽管CAD的应用使企业的工程设计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但随着应用的深入,单机应用局限性逐渐显示出来。而随着企业逐渐走向市场,工程设计中变形设计、异地联合设计等提出了网络化设计要求,为此,上海港口机械厂在1998年启动了第二期 CAD推广应用工程,在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应用开发、信息的集成。
◆ 实现二维设计的规范化:制定一系列管理条例,确保入库图纸和明细表上数据的准确;开发出二维设计三表和设计BOM表生成系统,为与 ERP的数据集成打好基础;进行产品数据规范化示范性试运行。通过对三个产品图纸和明细表逐张、逐项的检查修改,产生出比较规范和标准的设计三表和设计BOM表,并和 CAPP进行了协调。
◆ 进行三维设计应用与研究:配备三维 CAD软件,引进有限元分析专用软件ANSYS,建立CAE应用研究室,为多个大型产品和重点项目的设计和攻关提供出了重要资料。
◆ 建立计算程序库:围绕工程设计重要环节开发出一批计算程序,有效地解决了产品设计中质量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扩充完善了企业局域网:对全厂局域网进行了扩充和完善,为全厂主要科室和生产制造部门建起了局域网并和全厂主干网相连通,为CIMS应用工程铺路架桥。
◆ 开展了 Internet代理与电子邮件的服务:共享 Internet网上资源,实现了外部邮件接收的自动分检,内外部邮件的自动发送。
CIMS工程:
在启动第二期 CAD应用工程的同时,上海港口机械厂还启动了CIMS工程,以实现制造系统信息资源的集成。在ERP软件的选择上,上海港口机械厂是慎之又慎。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学习、培训,并与技术支撑单位对工厂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后,最后选择了SAP R/3系统。张总介绍说,当时在ERP软件的选型上,进入视线的还有十几个软件厂商,通过了解示范企业ERP应用情况,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最后选择了SAP R/3系统。而SAP公司对此也非常重视,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目前,ERP项目进展较为顺利,生产各环节的基础管理数据初步实现了集中,今年6月份进行初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