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导 语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刻,机器视觉作为“电子眼”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改变了自动化生产的方式,还成为了推动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力量。e-works特别推出《工业机器视觉生态地图》,带领读者全方位了解该领域。

工业机器视觉概述

工业机器视觉,简单来说,是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模拟人类视觉功能,实现对工业场景中物体的精准感知、深入分析以及快速决策。 其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要点

工业机器视觉系统工作流程

工业机器视觉系统构成

通过上述工作流程,可以清晰看到,一个典型的工业机器视觉系统通常由工业相机、镜头、光源、图像采集卡、外部执行设备等硬件组件,以及底层算法平台、应用开发软件等机器视觉软件构成。

工业相机

图像获取的关键设备,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能指标:分辨率、帧率、灵敏度、接口类型等。其中,分辨率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帧率体现了对动态物体的拍摄能力,灵敏度反映了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接口类型决定了数据传输速度、传输距离等。

镜头

其光学特性对成像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性能指标包括焦距、光圈、景深等。焦距决定了视角和放大倍率,光圈控制着进入镜头的光量,同时影响着景深;镜头类型也丰富多样,常见镜头包括定焦、变焦、远心等类型。定焦镜头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适用于固定场景的拍摄;变焦镜头则可在不同焦距间灵活切换,方便对不同距离的物体进行拍摄;远心镜头能够消除透视误差,在高精度测量中具有重要应用。

光源

通过提供适当的光照强度、均匀性和色彩特性等,增强目标物与其背景的对比度,突出目标物特征。性能指标有光照强度、均匀性、稳定性和色彩特性等。按光谱分,包括可见光、红外、紫外光源等;按发光机制分,包括LED光源、荧光灯等;按形状分,包括环形、条形、面光源、点光源等;按使用方式分,包括前光源、侧光源、背光源等。

图像采集卡

连接工业相机与计算机的关键部件,能传输信号、预处理信号,提供相机的触发与同步功能,确保工业相机与其他设备精确协同工作。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带宽、图像预处理能力、触发模式等。

外部执行设备

依据机器视觉系统处理分析后的结果执行相应动作,如机械手臂完成抓取、分拣等,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的末端执行单元。

机器视觉软件

集成了图像处理算法,并基于底层算法平台开发,用于处理、分析图像数据,实现目标检测、测量等功能,服务于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软件集合。

机器视觉产业链

上游: 软件厂商——从事视觉算法、软件库、开发工具等的研发,为视觉系统提供图像分析、处理、识别、测量等功能的算法和软件支持。 硬件厂商——从事工业相机、镜头、光源、图像采集卡、图像处理芯片、控制器等硬件的研制,为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提供基础支撑。 中游: 设备制造商——研制面向具体应用场景的机器视觉设备,为生产制造环节提供视觉检测、测量、识别等服务的供应商。需掌握光学、机械、电子、控制等多领域技术,以保证整机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还需具备系统集成能力,使各硬件设备协同工作。 系统集成商——根据不同客户的特定需求,将各种机器视觉硬件、软件以及相关自动化设备等进行整合与优化,设计并实施定制化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客户具体生产工艺和业务流程的深入理解,以及强大的系统整合能力和项目实施经验。 下游: 应用领域——包括医疗、3C电子、汽车、物流、工业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其中半导体和电子制造行业是工业制造领域应用最多的行业。

机器视觉产业链

机器视觉产业链

工业机器视觉生态地图

e-works精心编制的《工业机器视觉生态地图》,涵盖了产业链中、上游140余家企业的信息,按其主要业务领域分为工业相机、镜头、光源、软件等组件以及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几大类。这份图谱不仅帮助识别潜在合作伙伴和技术供应商,更促进跨行业合作,是投资者、企业及研究机构不可或缺的资源。

要点

要点

要点

工业领域四大应用

工业领域四大应用
 

当前市场分析

当前工业机器视觉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层次化的竞争格局,主要可以分为国际巨头、国内头部企业和新兴创新企业三大阵营。

国际巨头依然保持显著竞争优势

国际机器视觉厂商凭借其在技术研发、产品成熟度和全球市场份额方面的深厚积累,继续主导高端市场和高精度应用领域。如基恩士(Keyence)、康耐视(Cognex)、宝视纳(Basler)等,以高品质、高精度的机器视觉系统和产品闻名,其产品在电子制造、汽车、半导体等行业的高端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国内市场上,这些厂商依然保持着显著的竞争优势。

本土机器视觉厂商发展迅猛

近年来,本土机器视觉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本地化服务,发展迅猛。在中低端市场,本土厂商迅速崛起并占据重要份额,同时逐步向高端市场渗透。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本土品牌市场份额首次超过海外品牌,到2023年,其市场份额已达到63%。

新兴创新型企业逐渐展露头角

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批新兴创新型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灵活的市场策略逐渐崭露头角。例如,思谋科技通过发布全球首个面向高端制造的工业多模态大模型——IndustryGPT,为3C消费电子和新能源领域的缺陷检测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汇萃智能、微亿智造等企业也通过聚焦细分领域,为市场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国际工业机器视觉厂商名录

序号 厂商名称 成立时间 总部 主要产品/解决方案
1 Banner邦纳 1966 美国 视觉传感器、Banner Vision InspectorBVI)视觉检测软件、光源等
2 Basler宝视纳 1988 德国 工业相机、镜头、光源、采集卡等硬件以及软件、网络等
3 Baumer堡盟 1952 瑞士 视觉传感器、工业相机、配件及视觉软件等
4 Beckhoff倍福 1980 德国 相机、镜头、光源、TwinCAT Vision
5 Canon佳能 1937 日本 相机、镜头、机器视觉解决方案
6 Carl Zeiss卡尔蔡司 1846 德国 ZEISS SurfMax——高速视觉缺陷检测
7 CBC希比希 1925 日本 机器视觉镜头
8 CCS株式会社 1993 日本 光源、工业相机、镜头、图像传感器等
9 Cognex康耐视 1981 美国 传感器、相机、系统、软件
10 Hexagon海克斯康 1992 瑞典 三坐标测量仪、光学扫描仪等工业计量系统,以及在线和自动测量方案
11 ifm易福门 1969 德国 图像传感器、光源、识别系统
12 KEYENCE基恩士 1974 日本 机器视觉系统、测量系统(三坐标测量仪)、传感器、光学显微镜、读码器等
13 KLA科磊 1975 美国 缺陷检测系统、量测系统、表面轮廓仪等
14 Matrox(已被ZEBRA收购) 1976 加拿大 Matrox Imaging LibraryMIL 高层图像处理软件开发包
15 Moritex茉丽特 1973 日本 机器视觉镜头、LED光源等
16 Mvtec麦威德 1996 德国 HALCONActivVisionTools机器视觉软件
17 NI美国国家仪器 1976 美国 视觉采集软件(VAS)、视觉生成器(VB)和视觉开发模块(VDM
18 Omron欧姆龙 1933 日本 照明、视觉传感器、图像处理系统、工业相机、PC视觉系统、3D机器人视觉系统等
19 onsemi安森美半导体 1999 美国 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模块、图像信号处理器等
20 Panasonic松下 1918 日本 SV系列图像传感器、PV260机器视觉图像处理装置、PV500机器视觉系统
21 SICK西克 1946 德国 2D3D工业摄像机以及机器视觉系统自动化解决方案
22 stemmer imaging 1987 德国 相机、光学、照明、图像采集、软件
23 Teledyne DALSA特利丹 1960 美国 传感器、采集卡、相机、视觉软件及嵌入式视觉软件等
24 TKH 1930 荷兰 2D 和 3D 机器视觉和安全视觉系统
25 Vision Components 1996 德国 智能摄像机领导厂商,嵌入式视觉系统和智能组件

国内厂商名录,请下载完整报告

受信息收集所限,当前展示未能涵盖全部厂商。欢迎更多厂商与我们联系,共同完善生态图谱。请联系:wlw@e-works.net.cn

关于e-works research

e-works Research(e-works研究院)是武汉制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e-works)研究、分析性质的组织机构。依托雄厚的行业资源、强大的智力资源,e-works研究院长期致力于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制造业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可行性研究、行业调查、产业分析以及发展战略和规划等服务,已形成政府决策支撑与软科学研究、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产业调研与规划并行发展的业务格局。

更多报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