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除了台上两位嘉宾之外,我们还请来了非常多的IT界的朋友。其中很多都是IT业的精英,其中包括新浪网CTO严援朝先生、联想华中区总经理唐雄华先生、上海机械电脑公司总裁熊泗洲先生、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振清先生、武汉制造业工程中心(主任)黄培博士、CAD/CAM杂志主编赵廷超博士。非常欢迎几位参加我们的节目,刚才我们台上的两位嘉宾,谈了一下他们对制造业信息化的一些看法,我想咱们台下的几位嘉宾一定有很多话要谈,你们有什么样的看法也可以跟我们大家来分享一下。
唐雄华:我认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数据的信息化。也就是说要从企业的各个方面把数据都要采集出来,无论是采用手工的手段还是电子化的手段,各种各样的办法;第二个层面就是流程的信息化。所谓流程的信息化,你这个企业无论是生产制造流程,还是管理流程都要有规范,要有规章制度。如果没有规章制度,全靠人治的管理方式的话,那么电脑帮不上忙。第三个层面是决策的信息化。也就是说由传统的拍脑袋决策,变成用电脑通过各种各样数据的采集和流程的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行系统地分析,然后来辅助决策,当然最后决策还是由人来进行,电脑不能代替决策但是它一定能够帮助你决策。谢谢!
严援朝:信息化不是一个万能的事情。任何一个企业都可能是说,噢,我做信息化!做信息化就能成功吗?未必!信息化是个工具,是一个过程。 当然,信息化一定会帮助把一些过去觉得比较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了。但是我觉得一个企业的成功不在于是否信息化,是一个企业能不能适应这个时代,能够快速地发展、快速地应变!
张振清:如果你一个企业面对这样的一个竞争对手,你想去赢他,你没有信息化的手段,你怎么能够做到这样一个流程?你是无法做到的!如果你有很多的客户,每一个客户你都要这样去服务的话,如果不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试问你要用多少人去做?因此我说,其实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不用,而且我相信徐总能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要上?它会带来什么好处?但是为什么很难说出来?因为太多了,我只是想说会有一个时候,企业家们会明白,如果不上,那就意味着死亡! 这是我想的。
黄培:我想给台上两位嘉宾提个问题,因为中国的企业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逐渐走向市场经济的,还存在着众多的管理问题,我想问一下,我们的制造业企业到底应该是先改革还是先IT?是先搞信息化还是先搞管理改革?谢谢!
徐少春:现在这个时代的企业如果你不采用信息技术,你的生存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也许今年没问题,你能保证明年没问题,后年没问题。所以这是个必须要做的事情。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好像是先要吃饭再工作,还是先工作再吃饭?我觉得这两件事情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先IT后改革,还是先改革后IT,我觉得这两件事情必须同时并举。
主持人:王先生同不同意徐总的看法?
王超:部分同意。
主持人:你又打了个折扣。
王超:因为如果我完全同意的话就不用再说了。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这样,是先管理还是先IT, 对吧?这个问题上面,实际上这个我觉得是徐总说得有道理,应该说是采用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必要的手段,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实际上我们就觉得中国的企业是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目前为止还仍然处在一个经济的转型时期。在我看来,企业面临的问题的确是分为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就是技术方面的问题 技术进步的问题,另外一个层次就是管理进步的问题,还有一个层次就是体制的问题,体制和制度的问题。在前面的中国改革的前20年,大家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所谓的体制和制度问题上面,一直到了近几年开始,才会关注到管理进步的问题。因为体制问题是决定动机的, 换句话来讲就是说,企业的老总是不是真想把企业做好?!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觉得技术和管理的问题是交织在一起,或者说是互相触动、互相影响,这样来前进。
徐少春:我觉得IT和管理现在对一般企业来讲 IT不是补药,它是必须要吃的一个药。
主持人:它是大米饭。
徐少春:对,就像电一样,如果说大家没有电了你就没法工作,我想一定是会到这个地步。
主持人:台下的嘉宾和观众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意见跟我们台上嘉宾交流?可以举手示意我。
熊泗洲:我们公司是一个从事ERP业务的公司,所以这个问题在我们市场活动中经常会碰到。其实这跟我们整个中国的IT业发展历程相关,以前我们比较重视硬件,所以像我们联想、方正这样的公司产生。后来我们又重视软件,所以有我们金蝶这样的公司产生。最近开始兴起的应该是咨询业,这个咨询业是制约我们整个IT应用深度的一个最重要的上游的资源,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IT应该怎么发展?要把这个真实的故事交给我们市场,所以这个故事本来是一个事情。战略管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IT咨询问题,所以只有把这个咨询和软件和硬件合二为一才能很好地解决。就像我们到医院去看病一样的,你到底是先诊断还是先抓药?其实大病应该是先诊断,然后再开药方,然后再吃药。如果是小毛病 那就自己买点药,吃吃就可以了,所以实际上是一回事。谢谢!
唐雄华:我认为企业信息化和管理变革这两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并不是说是先有哪个,后有哪个。我就拿联想自己的例子来说,联想自己作为信息技术企业,先把自己信息化。但是并不是说联想一开始就把管理水平都已经提得非常高了,然后去实现信息化。也不是联想先信息化了,然后再把管理水平提高。这里面的过程实际上我们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们对信息化的认识再深一步之后,我们发现原来用国际先进的一些管理手段来变革我们自己的流程,效率更高。这样的话,就把原来的手工部分或者是原来通过自己开发软件来给ERP系统打补丁的部分去掉,用信息系统本身的一块模块,然后再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流程,这样的话,才逐渐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所以说管理的变革和IT 是一个互相促进、循序渐进的过程。谢谢!
主持人:今天谈制造业信息化,我怎么听怎么都觉得像咱们IT界的人士在自谈自唱一样的?咱们这边对制造业的信息化抱有非常高的热情,但是咱们的制造业的企业有没有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赵进斌:我们信息化建设一直围绕着企业的,所谓的生存和发展也好,刚才老总谈了这个问题。但是整个过程, 10多年滚爬下来,总的给我们感觉就是领导的重视、指导思想是第一的,这是我们体会比较深的。也就是说你不是从根本上,你刚才一直讨论,企业要不要做信息化,我觉得不是说你在这讨论得出来你企业会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去用它,我们老总换了好几任,但是每一个老总上任都对信息化非常重视,确实他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因此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认为企业要真正地立足于不败之地,IT技术的应用绝对不可少。谢谢!
观众:我想问一下徐总,您认为一个企业是购买成品软件来得实在,还是说经过自己的力量开发更贴合于自己?
徐少春:一般情况下来讲,买一个标准化的ERP产品,然后到了你本身的企业应用过程当中再去做一些客户化的工作,我觉得这是一种通行的做法。当然也不排除像江钻这样的企业,你们自身积累下来,也开发得非常成功。但是一般情况下面,我觉得买一个标准化的ERP系统的话,你的成本会更低,而且你还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厂商的进步,你能获得更未来的支持。
王超:我觉得刚才说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说是选择一个专业的供应商,还是自己来做。我们杂志对这个问题做过很多探讨,概括起来讲,专业化分工可能是发展的方向。另外从具体来讲,可能是自己维护自己的开发队伍。从我们对一些企业的调查来看,大约有三个问题比较突出,第一个问题就是说你的专业队伍往往是很难稳定的,高水平的人可能是留不太住,因为在企业里面 IT的开发部门往往是一个辅助部门,所以在企业里面认为是一个不太受,相对于其它业务部门来讲,不太受重视的。
主持人:给不出徐总的高工资。
王超:没错,给不了,有可能给不了,而且这个时候高级人才很难留住。第二个来讲,你难以借鉴同行的经验,专业的开发公司他可以综合很多同行的经验,蕴含在自己的软件产品里面,然后你能够看到别人是怎么管理的或者说这个行业里面一般来说是怎么管理的。这是你可以借鉴他的一些经验。第三点来讲,就是说你自己维持的专业队伍很难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留下来的人往往我们说,由于刚才那个机制造成的,往往是一些未必是最最优秀的人才,而且他的视野、培训的机会、学习的能力等等,这样一个限制造成了之后,他就是在技术进步的时候,他会受到限制。所以我觉得从大的趋势上来讲,肯定是选择专业的供应商,包括加上一些其它的咨询的服务,来帮助你在通用的产品的基础上做客户化的开发是比较恰当的一条道路。
观众:我想问严总一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一些报道说,新浪和搜狐本身是一个门户网站,但是它现在也推出了一些企业信息化的服务,请问严总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
严援朝:我们认为企业进入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进行信息化的。其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或者第一步的,对中国企业来说, 第一步的我们认为叫基础网络教育,不信大家可以,我提一个问题,所有的各位嘉宾们,各位制造业的嘉宾们,拿出自己的名片看看,自己有没有E-mail信箱?自己的E-mail信箱是不是一个免费的信箱?或者是不是哪位先生干脆就没有想到或者自己有一个E-mail信箱?这是今天企业信息化最基本的东西。如果这个部分没有的话,你怎么样去跟你的客户打交道?你怎么样进入今天世界竞争的领域?你怎么样面对WTO?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过程,我们称为叫基础网络服务,基础网络服务和基础网络教育之上,我们看到的是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把自己的信息化变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一个过程,是以结果为目的的过程,不要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我是一个很现实的人,我认为企业就是要追求结果。不追求结果的企业,我相信用多少信息化也没有用,所以市场导向的这种信息化是我们今天制造业企业最重要的部分。
观众:我想问徐总一个问题,左右这个企业实施ERP成败关键是什么?谢谢!
徐少春: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失败,衡量的一个标准或者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我认为就是你的客户是不是感受到因为你用了信息化,他感觉到服务更方便、更快捷。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节,因为刚才我也非常同意严总的一个说法,企业信息化一定要以市场导向为结果,你追求的结果一定是要能够帮助你去改善跟客户的关系,你的客户越多,你的客户越喜欢你,我想你赢利的可能性就越大,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准。
主持人:在节目的最后我想请咱们台上的两位嘉宾用一句最简短的话来概括一下你们的观点。
徐少春:我认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是一个当务之急,如果你不赶快信息化,你就会被狮子吃掉!
主持人:快来信息化,快来买金蝶软件。
王超:我认为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像我们每个成功的企业家,最重要的一个形势原则一样,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所以我最后送所有企业的话是"不为书不为上只为实"。
主持人:在我们刚才的讨论中,我们的嘉宾不管是来自IT业的代表,还是制造业的代表, 他们在谈起制造业信息化的时候都显得那么兴致勃勃、兴趣盎然,至少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信息化和制造业之间的这样的一种联姻,应该说是圆满和美好的。既然这样,我们就祝愿他们的结合能够白头到老、早生贵子、多生贵子!感谢收看本期《财智时代》,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