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企业需求,打造中国ERP产业链 |
————ERP产业技术论坛综合报道 |
e-works |
企业的需求是我们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面对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的企业管理信息化需求,我们将坚持不懈,努力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ERP技术,提高ERP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摘自《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联盟北京宣言》 |
“2004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论坛”已经圆满落幕。此次论坛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指导,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专家组联合主办,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联盟、武汉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e-works)、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杂志等承办。
此次论坛汇集了政府、专家、制造企业、ERP厂商、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和媒体等与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的六个领域的领导和专家,通过“六方会谈”,荟萃而成了“务实、诚信、交流、共赢”的中国ERP产业联盟发展思路,围绕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需求和中国ERP产业发展进行了演讲和交流。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共同关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国ERP产业技术的发展思路。 |

图1 科技部李健副秘书长在ERP产业技术论坛上发表讲话 |
ERP产业技术论坛受到国家科技部领导和专家的高度关注,论坛由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主任赵玉海主持,赵主任介绍了科技部马颂德副部长对发展中国ERP软件产业的主要观点。国家科技部副秘书长李健、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孙家广、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杨海成、用友总裁王文京、和佳总裁陈佳、浪潮通软总裁王兴山、金思维总裁刘海青、金蝶副总裁吴强、计算机世界主编王超、e-works理事长席丹,ERP领域资深专家金达仁、徐晓飞、蒋明炜、王平、黄培以及紫竹药业、红光锅炉等企业的领导在论坛发表了演讲,论坛还发布了863计划ERP技术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报告。
来自国内外的100多家软件企业、全国40多家各省市科技厅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300多家制造业企业的负责人600多人齐聚一堂,为ERP在中国未来发展献计献策。此次论坛是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和ERP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将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和ERP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
新环境:营造理性、务实的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 |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和ERP软件产业的发展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些软件厂商为了抢占市场,大肆进行概念炒作,产品研发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实施服务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应用效果不理想;厂商之间的价格战屡屡发生,导致软件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大降低,也制约了软件企业的服务投入,难以保证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效果;一些制造业企业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把信息化搞成了形象工程,在自身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匆忙上马,导致大量投资打水漂;部分媒体跟风炒做,哗众取宠,不负责任;部分地区的主管部门大搞地方保护,甚至拉郎配,干涉企业的选型。这些现象严重打击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也给中国ERP软件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成功不是软件厂商或企业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开发、研究、应用和服务等相关环节形成的产业链共同努力才能改变。中国ERP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务实、理性、健康的环境。 |

图2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联盟北京宣言 |
作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论坛的主办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联盟,通过论坛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向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和ERP产业界发出了“务实、诚信、交流、共赢”的主流声音,倡议ERP产业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建立务实、严谨的态度,关注制造业企业需求,关注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效果;规范ERP市场、技术和实施标准,在产品提供方、服务方和应用方之间建立诚信的理念;组织社会各界围绕需求分析、技术、服务、应用等多方面开展交流,实现信息、成果和经验的共享;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多方合作,共同培育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实现“共赢”,推动ERP软件产业良性发展。 |
新思路:六方会谈,打造中国ERP产业链 |
作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尤其是管理信息化和ERP技术应用只有仅仅10年时间,产业发展还很不成熟。如何打造中国ERP产业链,提升中国ERP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推进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是本次论坛的核心焦点。
在2003年中国ERP产业技术联盟成立时,已经初步架构了ERP产业链的雏形,就是以专家、ERP厂商和企业构成一个产业组织,初衷是相互促进、交流并实现共赢,但由于组织刚刚成立,还不能真正使各项工作走上轨道。在6月22日“中国ERP产业技术联盟2004年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中国ERP产业技术联盟在总结前一年工作的同时着重讨论了中国ERP产业技术联盟的组成结构,一方面继续吸收国产ERP软件厂商,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中介服务机构和媒体成为理事,并扩大了专家和制造业企业在联盟中的成员数量、增强了专家与制造业企业的力量,由此形成了在国家科技部的领导下,以专家、企业、ERP厂商、中介服务机构和媒体所组成的中国ERP产业链。
启动六方会谈,无疑是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事业的新思路。中国ERP产业链的六个组成部分从不同的角度来关注制造业信息化和ERP产业发展。六个组成部分、六个方向、六种发展——政府以政策进行扶植和引导,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专家进行前瞻性和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企业通过掌握正确的实施方法,在咨询服务机构的帮助下,提高自身应用水平,并根据企业发展对ERP软件提出新的需求;ERP厂商致力于结合企业需求提高技术研发和实施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竞争中实现进步,提高中国ERP软件产品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协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和深化应用,帮助企业降低风险;而媒体则进行客观的宣传报道,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六方各司其职,共同推进中国ERP软件产业在务实、诚信、交流、共赢的方针指引下,按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

图3六方会谈,关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
中国ERP产业链的核心价值是通过研究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变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中国ERP产业技术的研究,提高中国ERP产业的整体实力,加速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进程,从而带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
新观点:提高中国ERP产业整体竞争能力 |
论坛发布的数据及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依然具有典型的政府和厂商拉动的特点,企业自身发自内心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并不迫切。尽管我国国产ERP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79%,但是在我国信息化建设500强中采用国产ERP的却寥寥无几。我国2003年制造业ERP市场销售总额为16.6亿元,若以每个ERP项目平均投资额为80万计,全国范围内制造企业实施ERP软件的总数为2000家左右,因此,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和ERP产业技术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中国ERP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整体竞争能力还比较弱,以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当前,还存在许多制约我国ERP产业发展的问题,包括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误区、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不高、企业与厂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以及ERP系统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匹配度差等。针对这些问题,参加论坛的嘉宾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和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路。
科技部李健副秘书长提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避免无序竞争,共同做好市场;制造业企业和软件企业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交流与合作的关系,并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体系。从而全方位推进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孙家广院士提出的ERP产业发展策略三大原则: “三集成”要把国家、地方、企业的资源集成起来;“三贴近”是ERP厂商贴近企业、贴近实际需求、贴近最终用户;“三赢利”就是厂商、服务厂商和制造企业都受益,取得三赢的效果。
杨海成教授提出通过由专家、政府、企业、ERP厂商、媒体、中介机构组成的ERP产业技术联盟的平台和优势,产业技术联盟是推动高技术发展的一种机制,建立协同发展、联合竞争的关系,中国的ERP产业只有联合才能壮大。产业技术联盟的任务应该是三点,一是促进技术创新,二是推动企业服务,三是促进ERP和产业的发展。
其他与会专家也结合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和ERP产业发展的情况,就ERP技术的发展趋势、ERP标准化研究、ERP产品评测以及第三方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和ERP产业发展提出很好的思路和建议。 |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和ERP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
此次论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和ERP产业技术发展开创了全新起点。
据会后统计参加本次论坛的软件企业有100家,到会100多人,国内主流的ERP厂商的总裁或副总裁亲自参加本次论坛。同时论坛也引起了国外ERP厂商的高度重视, ORACLE、SAP、IFS、 IBM等国外ERP软件厂商也到论坛了解情况。论坛所交流的内容、发展方向和相关策略对各厂商下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各地科技厅局、生产力促进中心也十分重视,河北省科技厅、湖南省科技厅、武汉市科技局、天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唐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陕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市工业促进局40多家单位组团参加了此次论坛。
此次论坛也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制造业企业的积极响应,来自全国各地23个省市,300多家单位400多人次到会交流。到会企业不仅包括北京和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并有来自天津、上海、湖南、湖北、山东、浙江、河南、山西、广东、甘肃、辽宁等各省市的制造业企业,其中,企业高层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占到73%,充分说明制造业企业对此次论坛的重视。
而媒体对本次的论坛的关注大大超出了前期的预测,据会议现场统计到会媒体多达30个,不仅与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的主流媒体(如科技日报、计算机世界、IT经理世界等)和网站(e-works、天极网等)纷纷关注本次论坛,同时其他媒体(如搜狐网、新华网等)对本次论坛也极为关注。各地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网站也纷纷转载本次论坛的相关报道。仅在网络上搜索本次论坛或ERP产业技术联盟的相关信息转载的网站超过100个,而相关信息则已经超过1000多条。
本次论坛上所倡导的理念和发展策略,借助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联盟的平台和优势,必将整合联盟成员单位各方面资源,逐步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六方的共同努力开创ERP产业发展的新起点,全面推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进程。 |
结束语 |
制造业是中国发展的脊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化武装传统的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ERP是制造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发展好ERP软件产业,应用好ERP软件技术,是政府、专家、制造企业、ERP厂商、中介机构和媒体的共同职责。
计世资讯发布的《2003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尤其是管理信息化需求将会极大增加,我们将欣喜地看见:不远的2005年是中国ERP产业更灿烂的时节。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联盟致力于打造全新的中国ERP产业链,“2004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论坛”开创了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和ERP产业发展的新思路。让我们共同努力,坚持“务实、诚信、交流、共赢”的理念,拥抱中国ERP产业发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