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信公众平台

企业架构,需不需?虚不虚?你做了算!

程燕
企业架构这个“洋概念”被中国化后,已经推进了几年,始终是曲高和寡,这种现象不外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与理念配套的方法、工具引入还不完善,企业总是感觉雾里看花;二是大量咨询或服务机构打着TOGAF、Zachman的大旗,谈了太多术语,难以和企业需求挂钩落地;三是企业或特定产业群缺乏有力的团队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建立适当的企业架构基础框架与模型体系,支持企业不同领域或不同企业的协同与改进。每当被问起,到底什么是企业架构?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我的回答是:既有用也没用,关键是用不用和怎么用!
团队里经常有一个比喻,架构方法就像是企业里的制度、标准,你按照做了一定有用,倘若只是放着,实际做事另外一套,或者只选择性的随机借用一块,自然没有效果。而且架构也有和企业管理磨合、发展、完善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更能够带动企业全局性的管理要素的完善、改进。事实上,架构方法本质上是结构化思维、全局主动思考下的产物,是一种企业描述、观察、分析、改进的行为“规范”,是科学化企业管理、科学化IT管理的基石,它与发散、随机的管理行为、模糊的管理状态、意外的管理收获等等是格格不入的。做实了架构,相当于把企业管理这匹“奔放的小马”一开始就放在了成功的道路上,这时,科学的架构思维、基础模型的构建、有效的工具支持、有力的机制保障一个都不能少。其开始必然是与传统做事方式的博弈,慢慢地,各方都会感到工作的顺畅和收益,最终企业整体的管理能力与水平会迅速提升!
中航工业很多企业正在推进这种变革,我们这个团队近几年也把架构理论在信息化规划、治理以及流程管理实施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2012年,中航工业IT应用研究中心全面引入企业架构理论,推进中航工业业务模式研究,其成果的共享更值得期待!
众多的实践表明,架构方法提供了一种从规则层面“随风潜入夜”的改变通路,带来了说得清、管得住、改得明的“清新风”,需不需?虚不虚?取决于行动者!

程燕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业及自动化系,工学硕士,金航数码企业架构资深专家。多年从事航空工业信息化工作,曾获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航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并发展了流程管理工程化实施方法,主要负责行业内流程管理项目的总体技术指导工作,对信息化规划方法也有深入研究,根据多年实践与理论研究,正在从事中航工业业务模式研究工作,着力于促进行业信息化能力提升。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