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车身造型及空气动力学。2004年参加武汉解放军7435厂通勤大客车造型设计,设计造型方案;入围2006年美国米其林国际汽车设计大赛决赛;编写《汽车车身现代技术》中的第二章:车身造型;负责863项目《汽车空气动力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贝壳型跑车的美学造型设计和空气动力学设计;负责中气计划中的降低轿车风阻系数子项目。
92.64
作品专家评分
63.84
63.84
网络投票得分
6736(28.8分)
6736(28.8分)
获奖感言
感谢联想、e-works组织的这次比赛,让笔者能够有幸用最先进的w700ds工作站做一辆F1概念车!
设计的路途永远没有终点,也希望能够早日看到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F1驰骋在赛道上。
谢谢大家!
专家点评
- e-works总编——黄培:作者设计功底深厚,对赛车的整体结构特点及各部件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构建模细致合理,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好的思想:三维建模需要理解产品,只有建立在对产品的理解基础上才能够很好的处理产品的细微部分的结构。作者通过对车身线条的把控完成了极高水平的车体曲面设计,各种效果图及三维展示动画也完成得非常不错。
- 北京青云航空仪表公司教授级高工——黄迪生:高水平完成了F1概念车设计与数字化装配,非常流畅的曲线、曲面设计,彰显出F1赛车外形的特质,给人以速度与美的享受,特别是运用了CAE工具进行F1赛车空气动力学分析,不仅提升了数字化设计的整体水平,还有效体现了ThinkPad W700ds开展复杂工程计算的能力。非常有功底的渲染图片、流畅的三维动画与动态装配过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充分展示了ThinkPad W700ds渲染与动画的处理效果。
- 北人印刷机械教授级高工——李长河:在F1赛车设计工作做了大量的深入的调查,对F1有较深的理解。造型、装配模型的建立、三维爆炸图等做的都很好,渲染效果图明快清新,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因素,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其设计精致令人信服,三维效果图也制作的很不错!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第一平台车型主管、高级工程师——陆庆:整体设计合理,比例协调,全车可制造性强,各部件分割尺寸及结构合理。渲染图及三维动画完成得很好,博客中的CAE分析及体验报告也很有说服力,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
作品展示



三强争霸赛宣言
非常感谢Thinkpad移动工作站F1概念车设计赛提供这次机会,让我有机会向大家展示我的作品和想法。不与对手试比高下,只与记录创作步伐。正所谓:空间有限,创意无限!
晋级感言
F1概念车设计赛组委会以及热心汽车设计的朋友们:作为一名汽车研究和设计行业的新手,本人这次有幸入选这次的F1概念车设计赛20强,并晋级三强参加设计比赛,我感到很高兴。此时次刻,我想用三个词来表达我的心情。
一是感谢。感谢组委会对我设计经历的认可和信任。二是幸运。人们常说,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而一名设计工作者,只有置身拼搏竞争的氛围中,才能蓬勃向上!我很幸运参加这次的F1概念车设计赛。三是行动。为了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为了回报组委会对我的期待,我将在这次概念车设计赛的行动中,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奉献给这次大赛,让我们与超级W一起飙想法!谢谢!
设计经验分享
在车身造型设计的过程中,我喜欢先用手绘草图进行概念构思,然后在3dsmax这类采用细分网格曲面、偏重自由构面的软件里将概念快速三维化,待定型后通过特征曲线将细分模型转换成讲求曲面连续性、参数化程度高的nurbs模型,这样就可以用于仿真优化和数控加工,以完成车身造型的设计。
博文展示
- F1概念车设计赛的总结日记
笔者以前建模过轿车(中汽项目)、客车(7435项目)、卡车(弧形低阻概念卡车)、跑车(863项目)、SUV(自己做了玩的)、矿车(载重220吨车型的企业项目),还有参加设计比赛的概念车,唯独没做过F1。前面的车型,外表大部分都是平滑曲面,比如一个面包车,就是一个带有弧度的方块包了2排轮子,造型和底盘是没有多少关联的。而f1,底盘是半暴露在外面的,而且还有进气口要考虑,所以在进行整体设计时涉及的因素要多一些。 - F1赛车部件展示5---- 负升力翼和绕流器
就设计来看,外伸翼片的独立性较高,不像制作底座、悬架那样需要兼顾各方面的装配和干涉问题,而且在建模上难度不大,采用二维轮廓拉伸和切割就可以制作出大部分翼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负升力翼是F1赛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轻的F1赛车,却能够高速通过弯道而不侧滑侧翻,靠的就是这些类似飞机翅膀的翼片。
- F1赛车部件展示4——变速箱&后驱动桥 总成
这一篇将介绍如下2个总成 ——变速箱和 后驱动桥,因为它们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一并介绍。首先来这张渲染图(1800分辨率的图,可能会压缩,想看原图请保存了再看)。貌似很复杂,其实比前悬架强不了多少~
- F1赛车部件展示3----转向前轮及五连杆悬架
这篇将介绍F1赛车的前悬架及转向轮。这是一个看上去复杂实际上简单的部件。先看模型,一步一步的简化。首先看旋转件,轮毂可以看作两部分,轮毂架和外面的轮环,轮毂架就是类似自行车辐条这样的东西,毫无疑问,这是旋转件。轮毂架连接的是刹车盘,这也是一个旋转件。 - F1赛车部件展示2----V12发动机
笔者在这次的F1设计赛中,一直想尽可能做的完整,所以发动机自然就在考虑之列。其实它的建模并不难,笔者在这个部件上所花的时间大概为2天。最难建的部分是排气管,需要布置出较为复杂的空间曲线,并且做到互不干涉。
- [ThinkPad&F1] 之CAE篇 F1赛车模拟风洞仿真
很有幸能够参加这次的F1概念车赛,对于F1赛车,空气动力学是很重要的一环,它决定着大部分阻力和绝大部分下压力。对笔者来说,在刚刚开始这个设计赛的时候,就有做f1赛车空气动力学分析(CFD)的念头,也可以叫做模拟风洞,总之,就是采用CAE常用的计算网格方法,对设计车型做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分析。 - F1赛车部件展示1----主车体
这里想详细介绍各个部件的设计,以及它们的尺寸和所采用的建模方法,不管比赛怎样,也算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F1,而不是只局限于电视转播上那些呼啸而过的镜头。F1赛车看上去远比一般的轿车、跑车复杂,原因在于,其底盘和轮胎是暴露在外面的,而且为了行驶稳定和高速转弯的需要,添加了大量的负升力翼,而为了理顺气流,还添加垂直于水平面的侧翼。 - F1实物模型探索
正好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做F1,所以那个在风洞睡了1年多的模型也备受笔者关注。前几天拍了一些图,发上来共享下~
- F1赛车第二阶段进度报告 色彩校正
还是老规矩,先说说F1车的设计进度吧,这次的设计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把原先整块的车体进行了拆分,因为实际中是无法一次加工出如此大的外覆盖件的。所以参考了目前F1车的设计,在座位处将车体分为两段,这样一来就需要考虑内层面的制作和衔接。另外对曲面的走势进行了修改,将尾部稍微拉低,以增强流线感。 - 联想F1设计大赛 第一阶段设计进度
笔者在第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放在:F1赛车资料整合、整体覆盖件造型初步设计以及车体各部件的衔接调整上,对于各个部件的细化设计将在下一阶段开始。这也是笔者一贯的设计思路,毕竟是设计,很多细节都是未知的,不可能一开始就做的很细致,否则一旦后期衔接不上,返工的难度就大了。 - 联想w700ds移动工作站试用之【内置数位板】
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的联想F1概念车设计赛,终于在昨天w700ds移动工作站寄到了笔者手里,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稳重、精致、专业,抛开性能不说,双屏设计、内置数位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创新。
- 双座F1 Acura Le Mans概念车
呵呵,其实这个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F1,而是Acura参加Le Mans赛事的概念车~
这里首先介绍什么是Le Mans。勒芒,法国西北部城市一个城市,距巴黎200公里,为卢瓦尔河大区萨尔特省的省会城市。勒芒24小时耐力赛开始于1923年,赛道由固有道路围圈而成,长度多次进行了改变,目前长度为13公里。比赛一般从第一天的下午四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的下午四点,历时24小时! - F1赛车的一些设计常识
很有幸入围这次的联想F1 e-works设计赛20强,最后的作品是设计一辆F1赛车。小弟在这里整理一下手里的资料,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最后的3强设计有所帮助。
空气动力学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在赛车方面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这里说的空气动力并不是要把空气变成赛车的动力,而是让空气在赛车高速行驶过程中的高速流动而产生的气压变成对赛车有利的力量。赛车和飞机一样,行驶的速度很快,对周围空气流场的作用力非常敏感,目前赛车的外形充分说明这一点。所以本文将重点介绍空气动力学。 - 第一天的感受
组委会选择F1赛车作为设计车型是很有说服力的,一般的车都是将底盘和轮胎封起来,外表就是覆盖件,造型做起来不难,而F1既有自由曲面,比如车身主体和绕流翼片,又有底盘悬架,比如前轮和支撑杆,而且这些部件之间需要考虑装配连接。所以很考验设计者的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