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普及推广,取得了较快的发展,e-works Research的调查显示:有27.2%的企业已经在整个公司中全面应用了信息化;尤其是有11.3%的企业已经进入到深化应用阶段;此外,36.9%的企业在核心业务部门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有20.3%的企业处于局部应用阶段;还有4.4%的企业处于信息化的刚起步阶段。
虽然很多制造企业已经应用了ERP系统,但从各系统的应用效果显示,围绕着以生产为核心的生产计划管理、车间作业管理等的应用情况并不十分理想。
产生以上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除了来自企业内部管理基础、信息收集与反馈、员工素质、ERP实施维护等因素外,e-works Research认为,现有ERP系统在柔性化、可重用、业务驱动流程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也值得业界深入反思:
首先,如何提升系统的柔性化?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企业最大的不变就是变,这就需要ERP系统具有较强的柔性,支持复杂对象或过程的建模与动态修改,通过快速重组,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其次,如何保证系统的集成性?制造企业的管理涉及面广,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软、硬件系统的应用。在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多系统共存的现状,多系统间不能集成,造成大量的信息需要重复录入,大大降低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系统整体效力的发挥。
第三,如何实现业务驱动流程?目前,通用的ERP系统还是以功能为核心,使用者是被动的获得任务。如何借助工作流在系统中的扭转,将相关的任务“自动”地推到使用者的桌面,从而实现业务驱动流程,达到主动管理的目的。
第四,如何满足多组织模式管理?目前通用的ERP系统能很好地满足单组织、单工厂的生产管理需求,但在满足不同组织形态、不同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下的多组织、多工厂的协同制造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第五,如何适应复杂制造的要求?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制造企业生产组织模式也越来越复杂,项目制造、敏捷制造、协同制造等生产组织模式不断涌现,如何满足复杂制造企业的协同计划管理、可视化生产排程、BOM管理、工程变更等信息化需求一直是ERP技术的难点。
最后,如何降低系统运维难度?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为ERP系统的运维带来了难度,尤其是在升级维护的同时确保个性化的二次开发得以同步升级,为此,不少企业为降低运维的难度,削足适履适应系统,从而丧失了企业的管理个性。
总之,制造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推动ERP技术的不断发展!